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汉书·食货志》原文及翻译(二)

        汉书
        原文
            圣王域民,筑城郭以居之,制庐井以均之,开市肆以通之,设庠序以教之;士农工商,四民有业。学以居位曰士,辟土殖谷曰农,作巧成器曰工,通财鬻货曰商。圣王量能授事,四民陈力受职,故朝亡废官,邑亡敖民,地亡旷土。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田中不得有树用妨五谷。力耕数耘,收获如寇盗之至。还庐树桑,菜茹有畦,瓜果殖于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女修蚕织,则五十可以衣帛,七十可以食肉。理民之道,地著为本。故必建步立亩,正其(井田)经界。八家共之,各受私田百亩,公田十亩。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救,民是以和睦,而教化齐同,力役生产可得而平也。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①徇于路,采诗以闻于天子。故曰,王者不窥牖户而知天下。此先王制土处民,富而教之之大略也。故孔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故民皆劝功乐业,先公而后私。
        ( 节选自《汉书·食货志》)


        译文
            圣明的君王管理百姓,修筑城郭让他们居住,修治庐舍井田并平均分给他们,开设市场用来流通财货,设置学校来教化百姓;于是士农工商,四类民众都有自己的职业。学有所成而身居高位的是士人,开垦土地种植谷物的是农人,靠手艺技巧制作器物的是工匠,流通资财买卖货物的是商人。圣贤的君王考量人的能力,依此授与职事,士农工商四民各尽所能接受职司,所以朝堂上没有无用的官员,乡邑众没有游手好闲的百姓,土地上没有荒废的田地。播种谷物一定要杂播五种(五谷杂粮),用来防备灾害的发生(确保总有一些品种有收获)。田地间不要种树,因为它们会妨碍五谷生长。用心用力种田,多遍耕耘,收获的时候要像有寇盗来了一样抓紧农时。围绕着房子种植桑树,畦间种植蔬菜,瓜果种植在边角畦梗上。蓄养鸡、豚、狗、彘不要错过(喂养繁殖)的时节,女人们专心养蚕纺织,那么五十岁的人就能够穿上帛衣,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上肉食了。管理百姓的关键,使他们依附于土地是根本。所以一定要确定各家土地的长度与面积,确定井田的边界。八户人家共有这块井田,各家授予一百亩私田,并负责公田十亩。百姓们出入往来中互相友爱,各村落间互相警戒,互相援助,有了疾病互相救助,百姓因此能够和睦相处,于是教育风化一致,劳役的征用和农事生产就能够平衡了。农历正月,群居的百姓们将要分散到田间去耕作,使者摇动木制的铃在路上巡行,采集诗歌让天子知道。所以为王的人不用看门窗之外就能知道天下的民情这是先王管理自己的国土,安置自己的百姓,让他们变得富裕,然后教导他们的大致方略啊。所以孔子说:“引导千乘之国的臣民,敬心于事而且有信用,节俭用度而且关爱百姓,使人民能依农时耕作。”所以百姓们都瓦相劝勉建立功劳,安居乐业,先国家公事而后个人私事。 


        相关练习:《汉书·食货志》《管子·治国》阅读练习及答案    《汉书·食货志》《商君书·农战第三》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汉书·杨辉传》《汉书·循吏传》
        《汉书·黄霸传》(二)《汉书·毋将隆传》
        《汉书·蔡义传》《汉书·楚元王传》
        《汉书·陈豨传》《武帝求茂才异等诏》
        《汉书·冯野王传》《汉书·娄敬传》
        《汉书·王式传》《汉书·项籍传》
        汉书《古之儒者,博学乎六艺之文》《汉书·彭宣传》
        《汉书·董贤传》《严母训子》
        《刘德嗜书》《汉书·常惠传》
        《汉书·韩延寿传》(二)《汉书·金日磾传》
        《苏武牧羊北海上》《汉书·霍光传》(二)
        《汉书·杨王孙传》《汉书·吾丘寿王传》
        《汉书·鲍宣传》《张释之执法》(六)
        《张释之执法》(五)《张释之执法》(四)
        《张释之执法》(三)《张释之执法》(二)
        《张释之执法》(一)《汉书·蒯通传》
        《汉书·儒林传》《汉书·魏相传》
        《汉书·杜业传》《汉书·食货志》
        《汉书·张禹传》《汉书·杜邺传》
        《汉书·霍光传》《汉书·刘向传》
        《汉书·于定国传》《汉书·王褒传》
        《汉书·魏相并吉传》《汉书·公孙贺传》
        《汉书·阅王商传》《汉书·朱买臣传》
        《汉书·王尊传》《汉书·儿宽传》
        《汉书·赵充国传》《汉书·樊哙传》

        工具导航: 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查询 近义词查询 歇后语大全 古诗词大全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