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明史·王汉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
        原文
            王汉,字子房,掖县人。崇祯十年进士。除高平知县。调河内,擒巨寇天坛山刘二。又乘雪夜破妖僧智善。夜半渡河,破贼杨六郎。李自成围开封,汉然火金龙口柳林为疑兵,遣死士入贼中,声言:“诸镇兵来援,各数十万至矣。”贼闻则惊走。汉为人负气爱士。人有一长,嗟叹之不容口。僚属绅士陈民疾苦,或言己过,则瞿然下拜。用兵士卒同甘苦,人乐为之死。好用间,贼中虚实莫不知。政天坛山贼山陡绝登者挽以布汉持刀直上人服其勇时贼氛日炽帝每临朝而叹汉前后破贼功降旨优叙时兵部奏援剿兵十万,十之四以属京、蝰,属汉以其六。汉所监凡五万九千,然大半已溃散,兵部空名使之。汉乃请自立标营兵千人,骑二百,报可。乃简保营兵百余人,募邯郸、钜鹿壮士三百人,又取故治河内所练义兵及修武、济源素从征剿者五百人,及亲故子弟,合千人。八月朔夜半,袭贼范家滩,斩一红甲贼目。檄诸将合剿。自走襄阳,督左良玉兵救汴。至潼关,有诏汉巡按河南。时贼灌开封,汉闻,趣诸将自柳园夜半渡河,伏兵西岸。檄卜从善等夹攻之,斩首九十余级,遂入汴,大张旗鼓为疑兵。追贼至朱仙镇,连战皆捷,巡抚高名衡谢病,即擢汉右佥都御史代之。汉乃广间谍,收土豪,议屯田,谋所以图贼。无何,刘超反永城。超,永城人,跛而狡,为贵州总兵,坐罪免。上疏言兵计,陈新甲用为河南总兵。以私怨杀其乡官御史魏景琦一家三十余人,惧罪,遂据城反。汉上疏请讨,语泄,超得为备。明年正月,汉入永城,声言招抚,为贼所杀。参将陈治邦、游击连光耀父子皆战死。游击马魁负汉尸以出,面如生。诏赠兵部尚书,荫锦衣世百户,建祠致祭。既而超伏诛,传首九边。
        (节选自《明史·王汉传》)


        译文
            王汉,字子房,是掖县人。崇祯十年进士。授予高平知县。调往河内,擒获大盗天坛山刘二。又乘着雪夜打败妖僧智善。半夜渡河,打败贼寇杨六郎。李自成围困开封时,王汉在金龙口柳林点火作疑兵,派遣敢死的勇士到贼寇中间,大声说:“各镇的军队来增援,各有几十万人到了。”贼寇听到就惊慌逃走。王汉为人凭恃意气不肯屈居人下,爱惜人才。别人有一点长处,便赞叹不绝口。下属官吏绅士陈述民间疾苦,或者说自己的过错,就惊视下拜。打仗时与士卒同甘共苦,人人都乐意替他拼命。喜欢使用间谍,贼中的虚实没有不知道的。攻打天坛山贼寇,山势陡峭险峻,登山的人用布条互相牵拉,王汉提刀直上,人们都佩服他的勇敢。当时贼寇的气焰日益嚣张,皇上每当临朝就赞叹王汉前后破贼的功劳,降旨优先补官。当时兵部奏请增援剿贼的十万军队,十分之四属于苏京、王燮,以十分之六属于王汉。王汉所监督的军队共五万九千,然而大半已经溃败散去,兵部用空名额使用。王汉就请求自己建立标下的营兵千人,二百骑兵,回答可以。于是选拔保护营地的士兵一百多人,招募邯郸、钜鹿的壮士三百人,又收取原先任河内知县时训练的义兵以及修武、济源一向跟随征剿贼寇的士兵五百人,以及亲戚旧友的子弟,加起来共一千人。八月初一半夜,(在)范家滩袭击贼寇,斩杀一个穿着红甲的贼寇头目。发文令诸将会合征剿。亲自跑到襄阳,督促左良玉的部队救援开封。到潼关,有诏书命令王汉巡按河南。当时贼寇水灌开封,王汉听说,催促各位将领在半夜从柳园渡过黄河,(在)西岸埋伏士兵。发文命令卜从善等人夹攻贼寇,斩首九十多级。于是进入开封。大张旗鼓设置疑兵,追赶贼寇到朱仙镇,接连战斗都获胜利。巡抚高名衡称有病,就提升王汉为右佥都御史代替他。王汉就广派间谍,收捕土豪,商议屯田,谋划对付叛贼的办法。没有多久,刘超(在)永城造反。刘超,永城人,脚跛而狡猾,任贵州总兵,因获罪被罢免。上疏议论军事计策,陈新甲任用(他)为河南总兵。因为私仇杀死(在)家乡闲居的官员御史魏景琦一家三十多人,惧怕得罪,就占据城市造反。王汉上疏请求征讨,这话泄露出去,刘超得以作好准备。第二年正月,王汉进入永城,声言招抚他们,被贼寇杀害。参将陈治邦、游击将军连光耀父子都战死。游击将军马魁背负王汉的尸体来出城,王汉的面目和活着的时候一样。(王汉被)诏令赠官兵部尚书,恩荫锦衣卫世袭百户,建造祠堂祭祀。不久刘超被杀,把他的首级传送到边境号令示众。

        相关练习:《明史·王汉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明史·周顺昌传》《明史·宋一鹤传》
        《明史·李三才传》《明史·尹昌隆传》
        《明史·杨溥传》《明史·姜士昌传》
        《明史·杨嗣昌传》《明史·张玮传》
        《明史·林锦传》《明史·陈济传》
        《明史·张骥传》《明史·舒芬传》
        《明史·宋纁传》《明史·高邦佐传》
        《明史·薛显传》《明史·吴复传》
        《明史·李震传》《明史·云南土司传》
        《明史·韩雍传》《明史·徐有贞传》
        《明史·雷演祚传》《明史·刘吉传》
        《明史·刘理顺传》《明史·马世龙传》
        《明史·吴甡传》《明史·孔有德传》
        《明史·冯胜传》《明史·李承勋传》
        《明史·杨巍传》《明史·缪昌期传》
        《明史·祁彪佳传》《明史·沈思孝传》
        《夏完淳传》《明史·滑寿传》
        《明史·许逵传》《明史·茹太素传》
        《明史·王图传》《明史·徐汧传》
        《明史·刘振之传》《明史·蔡时鼎传》
        《明史·李骥传》《明史·本纪第一·明太祖传》
        《明史·宋濂传》(二)《明史·欧阳一敬传》
        《明史·靳学颜传》《明史·葛守礼传》
        《明史·崔亮传》《明史·叶伯巨传》
        《明史·吕大器传》《明史·杨博传》

        工具导航: 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查询 近义词查询 歇后语大全 古诗词大全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