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苏轼《杭州召还乞郡状》原文及翻译

        苏轼
        原文
            臣昔于治平中,自凤翔职官得替入朝,首被英宗皇帝知遇,欲骤用臣,会臣丁父忧去官。及服阕入觐,便蒙神宗皇帝召对,面赐奖激。是时王安石新得政,变易法度,臣若少加附会,进用可必。自惟远人,蒙二帝非常之知,不忍欺天负心。臣即上书论奏,极论新法不便,并言安石不知人,不可大用。先帝虽未听从,然亦嘉臣愚直,初不谴问。而安石大怒,其党无不切齿,争欲倾臣。
            臣缘此惧祸乞出,连三任外补。而先帝眷臣不衰,党人疑臣复用,构造飞语,酝酿百端,必欲致臣于死。故臣得罪下狱。悍吏将带吏卒,就湖州追摄,如捕寇贼。臣即与妻子诀别,留书与弟辙,处置后事,自期必死。过扬子江,便欲自投江中,而吏卒监守不果。及窜责黄州,每有表疏,先帝复对左右称道,哀怜奖激,意欲复用。而左右固争,以为不可。臣虽在远,亦具闻之。以先帝知臣特达如此,而臣终不免于患难者,以左右疾臣者众也。
        及陛下即位,起臣于贬所。臣惟有独立不倚,知无不言,可以少报万一。因与司马光异论,光初不以此怒臣,而台谏诸人,逆探光意,遂与臣为仇。臣又素疾程颐之奸,未尝假以色词,故颐之党人,无不侧目。又缘臂痛目昏,所以累章力求补外。
            今者忽蒙圣恩召还擢用,窃计党人必大猜忌,磨厉以须。臣之刚褊,众所共知,岂敢以衰病之余,复犯其锋?虽自知无罪可言,而今之言者,岂问是非曲直。窃谓人主之待臣子,不过公道以相知,党人之报怨嫌,必为巧发而阴中。臣岂敢恃二圣公道之知,而傲党人阴中之祸。所以不避烦渎,自陈入仕以来进退本末,欲陛下知臣危言危行,独立不回,以犯众怒者,所从来远矣。又欲陛下知臣平生冒涉患难危险如此,今余年无几,不免有远祸全身之意。再三辞逊,实非矫饰。臣若贪得患失,随世俯仰,改其常度,则陛下亦安所用?臣若守其初心,始终不变,则群小侧目,必无安理。所以反复计虑,莫若求去。
            臣不敢辞避,报国之心,死而后已。惟不愿在禁近,使党人猜疑。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取材于《苏轼文集》
        注释:①元祐六年(1091)二月,时任杭州知州的苏轼以翰林学士承旨召还,接到任命后,苏轼屡次上书辞免翰林学士承旨,不许,五月十九日,苏轼再上乞郡状。


        译文
            先前,我在英宗治平年间,从凤翔府签书判官的职位上任罢归朝,先是被英宗皇帝赏识优待,英宗皇帝准备迅速提拔重用我,正赶上我遭遇父亲的丧事,辞官守制。等到我守丧期满重新入朝,便又受到神宗皇帝召见并回答了他的提问,得到了神宗皇帝当面的嘉奖激励。当时王安石刚刚掌权理政,主张改变法度,如果我稍加迎合,必然会得到进用。自思本是个远离皇帝的人,却受到两位皇帝超出一般的赏识,不忍欺骗上天而违背良心。我立即上书论述自己的意见,竭力论述新法的不便施行,同时指出王安石不能识别人才,不可委以重任。先帝虽然没有接受我的意见,然而也赞许我的诚恳耿直,起初并未责问。王安石却大怒,他的同党更是咬牙切齿,争相排挤我。
        我因此惧祸请求出朝,连续做了三任地方官。先帝对我的春恋之情并未因此衰减,王安石的同伙疑心我重新被起用,便捏造流言,想尽一切办法编造罪名,一定要置我于死地。所以我获罪下狱。凶悍的官吏带领吏卒,到湖州追捕我,如同追捕盗匪、敌寇一样。我当即与妻子儿女诀别,给弟弟苏辙留下一封信,让他处理后事,自己预料此去必死无疑。过扬子江的时候,我便想投江自尽,然而因为有吏卒监视看守,想法没能实现。等到流放到黄州后,每有表疏奏上,先帝又对身边近臣称赞我,充满怜惜、激励之情,想要重新起用我。可是身边的党人执意反对,认为不能,我虽然在远地,也都听到了这些情况。凭借先帝对我如此特殊的知遇,我最终却仍不能免于遭受灾难,这是因为皇帝身边痛恨我的人太多了。
            等到陛下即位,把我从贬地召回重新起用。我只有独立不倚,知无不言,才可以略微报答一下陛下的恩情。也因此与司马光政见不合,司马光起初并不因此生我的气,可是御史台和谏议院的各位,揣测试探司马光的意图,于是与我结仇。我又素来厌恶程颐的奸诈,从未好言好语、和颜悦色地对待过他们,所以程颐的同伙,也无不对我侧目而视。再加上我眼花臂痛,所以连续上奏,请求出朝任地方官。
            如今,忽然蒙圣上恩情将我召还并提拔任用,我私下估计党人一定会更加猜疑我、忌妒我,(他们)会做好准备等待攻击我。我的刚毅偏狭,是人所共知的,怎敢在衰老多病的余年,再触犯他们的锋芒?虽然自知自己无罪可言,但是今天的谏官哪里会问是非曲直?我认为君主对待臣下,不过秉持公正之道而了解、赏识,可党人为报复怨恨不满,一定伺机发表意见而暗地中伤。我怎敢倚仗二圣(宣仁高后与哲宗)公平、公正的赏识、任用,就轻视党人暗箭伤人的灾祸。之所以冒着频繁轻慢之罪,自述入仕以来职位升降起伏的原委、经过,是想让陛下知道我因正言直行、坚守信念不肯改变而触犯众怒的情况,由来已久了。又想让陛下知道我平生经历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现在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不免有远祸保身之意。再三辞谢推让,决不是造作掩饰。如果我贪得患失,随波逐流、迎合世俗,改变自己的一贯的处世态度,那么陛下又怎么能用我这样的人?如果我坚守自己的本心,始终不肯改变,众小人就会怨恨我,我一定没有安心的道理。所以反复计议考虑,不如请求离开。
            我不敢托辞退避,报国之心,死而后已。只是不愿在皇帝身边,令党人猜测怀疑。我恭敬地写下本篇奏闻,俯伏等候圣上的旨意。


        相关练习:苏轼《杭州召还乞郡状》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苏轼《日喻说》苏轼《与参寥子书》
        《范文正公集》叙苏轼《试笔自书》
        苏轼《有美堂暴雨》苏轼《醉蓬莱·重九上君猷》
        苏轼《遗爱亭记》苏轼《答李端叔书》
        苏轼《与章子厚》《苏轼私识范仲淹》
        苏轼《书黄筌画雀》苏轼《书戴嵩画牛》
        苏轼《黠鼠赋》苏轼《净因院画记》
        苏轼《隐士方山子》苏轼《黄甘陆吉传》
        苏轼《食蚝》苏轼《亡妻王氏墓志铭》
        苏轼《答谢民师书》(二)苏轼《晁错论》(二)
        苏轼《书上元夜游》苏轼《谏买浙灯状》
        苏轼《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全)苏轼《与王定国书》
        《北人学没》《屈到嗜芰论》
        《猪肉颂》苏轼《论书》
        苏轼《游士失职之祸》《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
        苏轼《钱塘勤上人诗集叙》苏轼《魏武帝论》
        苏轼《墨君堂记》苏轼《与章子厚书》
        《又答王庠书》苏轼《与王庠书》
        苏轼《天石砚铭》苏轼《宋襄公论》
        苏轼《苏廷评行状》苏轼《贾谊论》
        苏轼《滟滪堆赋》苏轼《江瑶柱传》
        苏轼《安国寺记》《儋耳夜书》
        苏轼《屈原庙赋》苏轼《记过合浦》
        苏轼《庄子祠堂记》苏轼《转对条上三事状》
        苏轼《游兰溪》苏轼《论范增》

        工具导航: 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查询 近义词查询 歇后语大全 古诗词大全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