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隋书·董纯传》原文及翻译

        隋书
        原文
            董纯,字德厚,陇西成纪人也。纯少有膂力,便弓马。在周,仕历司御上士、典驭下大夫,封固始县男,邑二百户。从武帝平齐,以功拜仪同,进爵大兴县侯,增邑 通前八百户。高祖受禅,进爵汉曲县公。汉王谅作乱并州,以纯为行军蓥管、河北道安抚副使,从杨素击平之。以功拜柱国,进爵为郡公,增邑二千户。转左备身将 军,赐女妓十人,缣彩五千匹。数年一转左骁卫将军、彭城留守。 
            齐王昧之得罪也,缒拳岛交通,帝庭谴之曰:“汝阶缘宿卫,以至大官,何乃附傍吾儿欲相离间也。“纯日:“臣本微贱下才过蒙奖擢,先帝察臣小心,宠逾涯分, 陛下重加收采,位至将军。欲竭余年,报国恩耳。磁熬鬻齐王者,徒以先帝、先后往往在仁寿官,置元德太子及齐王于膝上,谓臣日:‘汝好看此二儿,勿忘吾言 也。’臣奉诏之后,每于体暇唐入,泰尝不诣王所。臣诚不敢忘先帝之言。于时陛下亦侍先帝之侧.。“帝改容日:“诚有斯旨。“于是舍之。后数日,出为汶山 令。 
            岁余,突厥寇边,朝廷以纯宿将,转为榆林太守。虏有至境,纯辄击却之。会 彭城贼帅张大彪宗世模等众至数万保,悬薄山寇掠徐兖帝令纯讨之纯初闭营不与战,贼屡挑之不出,贼以纯为怯,不设备,纵兵大掠。纯选精锐击之,合战于昌虑, 大破之,斩首万余级,筑为京观。贼魏麒麟众万余人,掳单父,纯进击,又破之。及帝重征辽东,复以纯为彭城留守。东海贼彭孝才众数千,掠怀仁县,转入沂水, 保五不及山。纯以精兵击之,擒孝才于阵。车裂之,余党各散。时百姓思乱,盗贼日益,纯虽频战克捷,所在蜂起。有人谮纯怯懦,不能平贼,帝大怒,遣使锁纯诣 东都。有司见帝怒甚,遂希旨致纯死罪,竞伏诛。 
                                                                    (节选自《隋书·列传第三十》) 


        译文
            董纯,字德厚,陇西成纪人.董纯年少时很有体力,弓 马娴熟。在北周时历任司御上士、典驭下大夫,封为固始县男,采邑二百户。跟从周武帝平定北齐,以功拜仪同,进爵大兴县侯,增邑通前八百户。     
            隋文帝受禅,进爵汉曲县公。汉王杨谅(因不满其兄隋炀帝杨广即位),在并州起兵作乱,隋炀帝让董纯担任行军总管、河北道安抚副使,跟随杨素攻击并平定了杨 谅。以功拜柱国,进爵为顺政郡公,增食邑二千户。转任左备身将军,赐女妓十人,彩绢五千匹。数年后,转左骁卫将军、彭城留守。      
            隋炀帝次子齐王杨暕因太骄纵被炀帝监禁,董纯因与杨暕交往而受牵连,炀帝当庭谴责他道:“你的官阶由皇宫护卫,升到大官,为何附傍我儿,是想要离间我父子吗?” 董纯道:“臣本身份低微没有才学,过分蒙受奖励提拔,先帝察臣小心,宠爱超过本分,陛下重加录用,位至将军。想要竭尽余年,报答国恩。至于此前几次到齐王 那里,只是因先帝、先后常在仁寿宫时,抱着元德太子(杨昭)及齐王坐在腿上,对臣说:‘你要照顾好这两个孩子,不要忘了我的话。’臣奉诏之后,才每次执班 后出入齐王府看望齐王。臣确实不敢忘记先帝之言。那时陛下也在先帝身边服侍。”炀帝动容道:“确有此事。”于是放了他。数日后,外放为汶山太守。     
            一年后,突厥侵犯边境,朝廷因董纯是老将,调任为榆林太守。突厥有入境的,都被董纯击退。正逢彭城贼帅张大彪、宗世模等聚众达数万,占据悬簿山,在徐、兖 等地抢掠。炀帝令董纯领兵征讨。董纯起初闭营不与敌兵接战,敌兵屡次挑战见官兵不出来,认为董纯怕敌,于是不加防备,纵兵大掠各地。董纯挑选精锐部队攻击 他们,在昌虑将敌军围住大战,大获全胜,斩万余首级,筑成京观以警众贼。贼兵魏骐驎众万余人,抢掠单父,董纯进军攻击,又打败他们。等到炀帝再次征讨辽 东,又让董纯为彭城留守。东海贼彭孝才聚众数千,掳掠怀仁县,转入沂水,占据了五不及山。董纯用精兵攻击他们,在阵中生擒彭孝才,用车裂刑处置了他,余党各自散去。当时百姓思乱,盗贼日益猖獗,董纯虽然多次征剿获胜,但任地仍盗贼蜂起。有人诬蔑他怯懦怕战,不能平贼,炀帝大怒,派使者将董纯锁拿回东都洛阳。官员见炀帝极为愤怒,就迎合帝王判了董纯死罪,董纯竟伏法被杀。  


        相关练习:《隋书·董纯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隋书·王韶传》《隋书·周罗睺传》
        《隋书·长孙览传》《隋书·郑译传》
        《独以官贫》《隋书·张威传》
        《隋书·刘焯传》《隋书·史万岁传》
        《隋书·游元传》《隋书·何妥传》
        《隋书·虞庆则传》《隋书·李德林传》
        《隋书·薛胄传》《隋书·长孙炽传》
        《隋书·阎毗传》《隋书·苏夔传》
        《隋书·杨汪传》《隋书·赵轨传》
        《隋书·裴矩传》《隋书·赵仲卿传》
        《隋书·柳彧传》《隋书·文献独狐皇后传》
        《隋书·贺娄子干传》《隋书·杨素传》
        《隋书·萧琮传》《隋书·苏威传》
        《隋书·赵才传》《隋书·宇文忻传》
        《隋书·高构传》《隋书·陈棱传》
        《隋书·郑善果母者》《隋书·崔彭传》
        《隋书·麦铁杖传》《隋书·源雄传》
        《隋书·高颎传》《隋书·张须陀传》
        《隋书·观德王雄传》《隋书·长孙晟传》
        《隋书·苏孝慈传》《隋书·韦世康传》
        《隋书·李崇传》《隋书·李彻传》
        《隋书·张衡传》《隋书·赵芬传》
        《隋书·刘方传》《隋书·段达传》
        《隋书·元胄传》《隋书·豆卢毓传》
        《隋书·循吏·樊叔略传》《隋书·窦荣定传》

        工具导航: 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查询 近义词查询 歇后语大全 古诗词大全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