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宋史《五年,帝饬百官及诸监司毋得请托》原文及翻译

        宋史
        原文
            五年①,帝饬百官及诸监司毋得请托。诏京西、湖北商人以牛马负茶出境者罪死,诏翰林学士、谏议大夫等各举堪御史者二人。奉国军节度使、殿前都指挥使王友直以募兵扰民,降为武宁军承宣使,罢军职。军民哗呶者,执送大理寺鞫之;军民喧哄者,并从军法。
            帝著论数百言,深原用人之弊,因及诛赏之法,命宰执示从臣于都堂。刘崞以平李接功,擢集英殿修撰。初置广南烟瘴诸州医官,复置皇太子宫小学教授,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再蠲临安府民身丁钱三年,诸州招补军籍之阙,自今岁以为常。
            八年十二月,以徽、饶二州民流者众,罢守臣,官出南库钱三十万缗,付新浙东提举常平朱熹振粜。雨雹,以度僧牒②募闽、广民入米。诏县令有能举荒政者,监司、郡守以名闻。是岁,江浙、两淮、夔州等路水旱相继,发廪蠲租,遣使按视,民有流入江北者,命所在振业之。
            十五年袝高宗神主于太庙,诏曰:“朕比下令欲衰绖三年故以布素视事内殿稽诸典礼心实未安行之终制乃为近古宜体至意勿复有请。”十六年二月传位皇太子,六月崩于重华殿,年六十有八。谥曰哲文神武成孝皇帝,庙号孝宗。
            赞曰:孝宗之贤,聪明英毅,卓然为南渡诸帝之称首,可谓难矣哉。即位之初,锐志恢复,然值金世宗之立,金国平治,无衅可乘,然易表称书,改臣称侄,减去岁币,以定邻好,金人易宋之心,至是亦寝异于前矣。自古人君能尽宫庭之孝,未有若帝。其间父子怡愉,同享高寿,亦无有及之者。终丧三年,又能却群臣之请而力行之。宋之庙号,若孝宗之为“孝”,其无愧焉!
        节选自《宋史·三十五卷·孝宗纪》
        [注]①五年,指宋孝宗淳熙年。②度僧牒:古代僧尼持有度牒,可以证明出家人的身份,得到政府的保障,同时可以免除地税、徭役。


        译文
            淳熙五年,宋孝宗整治百官和各监司,不得徇私请托。诏京西、湖北商人用牛马把茶带出境的人处以死刑。令翰林学士、谏议大夫等各自举荐可以担任御史者二人。奉国军节度使、殿前都指挥使王友直因募兵骚扰百姓,被贬降为武宁军承宣使,罢除军职。宋孝宗下诏:军民喧闹者,押送到大理寺审讯。军民喧斗者,一律按军法论处。
        孝宗著论数百言,深深考究用人之弊,并涉及诛赏之法,命宰臣拿到政事堂给从臣看。刘焞因平定李接有功,升为集英殿修撰。初置广南烟瘴各州医官,重新设置皇太子宫小学教授。诏令推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的人。再次免除临安府百姓身丁钱三年,诏令各州招补各军缺额,从此以后每年如此,形成常例。
            八年十二月,因徽州、饶州百姓流失很多,罢免守臣。官府调出三十万缗南库钱,交给新上任的浙东提举常平朱熹赈济卖米。天降冰雹时,用度僧牒招募闽、广百姓纳米。诏令县令有能振举荒政者,监司、郡守上报他们的姓名。这一年,江、浙、两淮、夔州等路水灾旱灾交相发生,宋孝宗命令打开仓库赈济,免除租税,派官视察,有流入江北的饥民,就命令所在地区赈济(救济)他们使他们有产业(或帮他们治业)。
            十五年孝宗在太庙附祭高宗神主,下诏说:“朕最近下诏要服丧三年,所以朕穿素衣在内殿听政。参考典礼规定,内心实在不安,服完丧礼,才算是符合近古典制。大臣应该体会朕的诚意,不要再有请求。”
            十六年二月下诏传位皇太子。六月,孝宗在重华殿逝世,终年六十八岁。谥号为哲文神武成孝皇帝,庙号孝宗。
            评论说:孝宗的贤才,他英明坚毅,卓然超群,可立为宋室南渡后各位皇帝之首,可以说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啊!孝宗刚登上皇位的时候,决心挥师北伐收复失地,但适逢金世宗即位为金主,金国太平安宁,没有间隙可乘。然而能把对金国的“奏表”改称“书信”,把对金国称臣改为称侄,削减了每年奉送给金国的钱财,确定了与邻国的友好关系,金人轻视宋人的思想,至此也就渐渐不同于以前了。自古以来人君能尽宫廷之孝,没有像孝宗皇帝这样的。这期间父子和悦欢喜,同享高寿,也没有达到这样的程度。坚持服丧三年,又能够拒绝大臣的请求而努力地身体力行。宋朝皇帝的庙号,像孝宗的“孝”,当之无愧啊!


        相关练习:宋史《五年,帝饬百官及诸监司毋得请托》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宋史·柳开传》《宋史·陈良祐传》
        《宋史·王衣传》《宋史·张嵲传》
        《宋史·马伸传》《宋史·陈宜中传》
        《宋史·范致虚传》《赵普直谏太祖》
        《宋史·道学传》《宋史·孙长卿传》
        《宋史·刘宰传》《宋史·李弥逊传》
        《宋史·陈宓传》《宋史·梁颢传》
        《宋史·张大经传》《宋史·马亮传》
        《宋史·薛怀让传》《宋史·杨廷璋传》
        《宋史·王登传》《宋史·李舜臣传》
        《宋史·宋祁传》《宋史·王臻传》
        《宋史·侯延广传》《宋史·杨偕传》
        《宋史·娄机传》《宋史·钱若水传》
        《宋史·董槐传》《宋史·张凝传》
        《宋史·章频传》(二)《宋史·谢枋得传》
        《宋史·王全斌传》《宋史·李溥传》
        《甲子,监进奏院刘巽、大理评事苏舜钦并除名勒停》《宋史·胡宗愈传》
        《宋史·李公麟传》《宋史·郭永传》
        《宋史·尹谷传》《宋史·李筠传》
        《宋史·杜范传》(二)《宋史·钱惟演传》
        《宋史·贺铸传》《宋史·袁粲传》
        《宋史·赵瞻传》《宋史·刘文质传》
        《宋史·胡寅传》《宋史·陈禾传》(二)
        《宋史·王随传》(二)《宋史·姚坦传》
        《宋史·吕景初传》《宋史·张枃传》

        工具导航: 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查询 近义词查询 歇后语大全 古诗词大全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