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北史·杨椿传》原文及翻译

        北史
        原文
            杨椿字延寿,本字仲考,孝文赐改焉。性宽谨,为内给事,与兄播并侍禁闱。后为中部法曹,折讼公正,孝文嘉之。及文明太后崩,孝文五日不食。椿谏曰:“圣人之礼,毁不灭性,纵陛下欲自贤于万代,其若宗庙何!”帝感其言,乃一进粥。转授宫舆曹少卿,加给事中,出为豫州刺史,再迁梁州刺史。初,武兴王杨集始降于齐,自汉中而北,规复旧土。椿贻书集始,开以利害。集始执书对使者曰:“杨使君此书,除我心腹疾。”遂来降。后兼太仆卿。秦州羌吕苟儿泾州屠各陈瞻等反诏椿为别将隶安西将军元丽讨之贼守峡自固。或谋伏兵断其出入,待粮尽攻之;或云斩山木,纵火焚之。椿曰:“并非计也。贼深窜,正避死耳。今宜勒三军勿更侵掠,贼必谓见险不前,心轻我军,然后掩其不备,可一举而平。”乃缓师。贼果出掠,仍以军中驴马饵之,衔枚夜袭,斩瞻传首。入正太仆卿。后累迁为雍州刺史,进号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寻以本官加侍中,兼尚书右仆射,为行台,节度关西诸将。遇暴疾,频启乞解,诏许之,以萧宝夤代为刺史、行台。庄帝还宫,椿上书频请归老,诏听。椿奉辞于华林园,帝下御座,执手流泪曰:“公先帝旧臣,实为元老。但高尚其志,决意不留,既难相违,深用凄切。”椿亦歔欷,欲拜,帝亲执不听。赐以绢布,给羽林卫送。群公百僚饯于城西张方桥,行路观者莫不称叹。椿临行,诫子孙曰:“我家入魏之始,即为上客。汝等脱若万一蒙明主知遇,宜深慎言语,不可轻论人恶也。闻汝等学时俗人,乃有坐待客者,有驱驰势门者,有轻论人恶者,及见贵胜则敬重之,见贫贱则慢易之,此人行之大失,立身之大病也。汝等若能存礼节,不为奢淫骄慢,假不胜人,足免尤诮,足成名家。汝等能记吾言,吾百年后终无恨矣。”椿还华阴,踰年,为尔朱天光所害。时人莫不怨痛之。太昌初,赠太师、丞相、都督、冀州刺史。
        (选自《北史·列传第二十九》,有删改)


        译文
            杨椿字延寿,原来字仲考,孝文帝赐为延寿。他性情宽厚谨慎,在宫内任给事,与兄长杨播一起在皇宫任职。后来任中部法曹,断案公正,孝文帝很赞许他。文明太后驾崩,孝文帝五天不吃饭,杨椿进谏说:“圣贤者的礼数,哀毁但不摧残自己的性命,陛下纵然想在千秋万代留下贤美的名声,但您想国家该怎么办?”孝文帝被他的话感动,便开始进粥。转而授给他宫舆曹少卿,加任给事中,出任为豫州刺史,又调任梁州刺史。开初,武兴王杨集始投降北齐,自汉中以北的土地,又成了齐的旧土。杨椿写信给杨集始,用利害关系开导他,杨集始拿着信对使者说:“杨使君的这封信,除去了我的心头病。”便来投降。不久,因母亲年迈解职还乡。以后,又兼任太仆卿。秦州羌人吕苟儿、泾州屠各、陈瞻等人谋反,皇帝下诏任杨椿为别将,隶属安西将军元丽讨伐叛军。贼兵占据峡谷以固守,有人计谋设下伏兵以阻止他们的出入,等到他们粮食吃完再发动进攻;有人建议砍伐山上的树木,放火焚烧贼兵。杨椿说“:这都不是好的办法呀。贼兵窜入深山,正是躲避灭亡的命运。现在应该严令全军将士不要轻举妄动,贼兵一定认为我军见形势险要不敢向前,心中轻视我军,然后乘其不备掩杀过去,可以一举平定。”便缓师待敌。贼兵果然出来抢掠,杨椿便用军中的驴马引诱他们。然后乘夜衔枚进袭,斩杀陈瞻,传首三军。杨椿升任太仆正卿。以后,他多次调任雍州刺史,晋号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不久,又以原来的官职加任侍中,兼尚书右仆射,担任行台,指挥关西所有的军队。他忽患急病,多次上书乞求解职,朝廷同意了他的请求,让萧宝夤代替他为刺史、行台长官。庄帝收复洛阳。回到宫中,杨椿多次上书请求退职养老。杨椿奉命在华林园辞别,庄帝走下御座,拉着他的手流着眼泪说:“您是先帝时的旧臣,实在是朝中的元老。但是,您志趣高尚,执意不肯留下来。既然我难以违拗您的意志,临别深感凄凉悲切。”杨椿也长长叹息,想要下拜,庄帝亲手拉起,不让他跪拜。赐给他丝绸布匹,派羽林军护送他。百官同僚在城西张方桥为他饯行,过路的人看了没有不感叹的。杨椿临行时,告诫子孙们说:“我们家刚到魏时,就被待为上客。你们假如万一能蒙受主上的知遇,应该说话十分谨慎,不要轻易说别人的坏话。听说你们仿效世俗的人,因而有坐着接待宾客的,有奔走于权势之门的,有随意议论别人过失的。至于看见有权有势的人就敬重他,看见地位贫贱的人就轻慢他,这是做人最大的过失,立身最大的缺点啊。如果你们能保存我们家的礼节,不要骄奢淫逸、傲慢无礼,对别人宽容谦让,足可以免除他人的指责和讥刺,能够成为有专长有声望的人。你们如果能听我的话,我也就没有什么遗憾了”。杨椿回到华阴,过了一年,被尔朱天光所害,人们没有不怨仇痛惜的。太昌初年,朝廷赠给他太师、丞相、都督、冀州刺史。


        相关练习:《北史·杨椿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北史·杨椿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相关文言文
        《北史·赵绰传》《北史·信都芳传》
        《北史·慕容白曜传》《北史·孙惠蔚传》
        《李惠断案》《北史·薛慎传》
        《北史·李大师传》《北史·韦珍传》
        《北史·元志传》《北史·张普惠传》
        《北史·李彪传》《北史·崔悛传》
        《北史·眭夸传》《北史·王昕传》
        《北史·祖莹传》《北史·刑邵传》
        《北史·元澄传》《北史·元顺传》
        《北史·刁雍传》《北史·王罴传》
        《北史·陆馛传》《北史·苏绰传》
        《北史·柳謇之传》《北史·崔伯谦传》
        《北史·长孙冀归传》《北史·来护儿传》(二)
        《北史·裴仁基传》《北史·李铉传》
        《北史·元孚传》《北史·王谊传》
        《北史·皮豹子传》《北史﹒郎基传》
        《北史·费穆传》《北史·蔡祐传》
        《北史·李绘传》《北史·奚康生传》
        《北史·薛端传》《北史·源子邕传》
        《北史·杨津传》《北史·李訢传》
        《北史·高隆之传》《北史·乐运传》
        《北史·段文振传》《北史·薛聪传》
        《北史·庾信传》《北史·达奚长儒传》
        《北史·贺拔岳传》《北史·高恭之传》
        《北史·李崇传》《北史·柳虬传》

        工具导航: 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查询 近义词查询 歇后语大全 古诗词大全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