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清史稿·谢济世传》原文及翻译

        清史稿
        原文
            谢济世,宇石霖,广西全州人。康熙四十七年,举乡试第一。五十一年,成进士。雍正四年,考选浙江道御史。未满旬疏劾河南巡抚田文镜营私负国贪虐不法列举十罪上方侍文镜意不怿命还济世奏济世坚持不可上谕曰:“文镜秉公持正,实心治事,为督抚中所罕见者、贪脏坏法,朕保其必无,而济世於督抚中独劾文镜,朕不知其何心?”夺济世宫,下大学士、九卿会鞠,济世辨甚力。刑部尚书问:“指使何人?”对曰:“孔孟。读孔孟书,当忠谏,见奸弗击,非忠也!”命夺济世官,往阿尔泰军前效力赎罪。济世至军,大将军福彭颇敬礼之,济世讲学著书不稍辍。高宗即位,诏开言路,旋召济世还京师,复补江南道御史。乾隆三年,疏言:“母蒋年七十一,行动艰难,耳目昏愤。臣欲归养,则贫不能供甘旨;欲迎养,则老不能任舟车。乞敕部以州县降授湖南、广东,臣得母子聚首。”上特授湖南粮储道。 
            八年,济世闻衡阳知县李澎征赋纵丁役索浮费,易服伪为乡民纳赋者以往,察得实,济世详劾。巡抚许容庇澎,以济世荡栓逾闲列状入告。上命解任,交总督孙嘉淦会鞠。容令岳常澶道仓德代济世,布政使张璨附容指,贻书仓德,令更易长沙府详牒。仓德不直璨所为,发其书上嘉淦,嘉淦庇客,寝其事。上命侍郎阿里衮如湖南会嘉淦按治,而仓德以嘉淦寝其事,揭都察院奏闻。上责嘉洤,召还京师、解容、璨任,夺澎官阿里衮寻奏济世被诬劾,请复官,上命奖仓德,调济世驿盐道。 
            蒋溥代为巡抚,賺济世所著书,斥为离经畔遒,上曰:“朕不以语言文字罪人。”置不问。未几,复言其老病,乃命休致。归家居十二年,卒,年六十有八。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八十》) 


        译文
            谢济世,字石霖,广西全州人,康熙四十七年,考取乡试第一名。康熙五十一年,考中进士,雍正四年,考选浙江道御史,未满十天,上奏弹劾河南巡抚田文镜钻营谋私辜负国恩,贪婪暴虐不守礼法,列举了十条罪状,这时皇帝正依仗田文镜,心中不高兴,命令退还谢济世的奏章,谢济世坚持弹劾不同意撤奏,皇帝下诏说:“田文镜秉持公正,真心实意做事,是督抚中罕见的人才,贪赃枉法的事情,我可以保证他一定没有,而谢济世在诸多督抚中偏偏弹劾文镜,我不知他是什么居心?”下令削夺谢济世的官职,交付大学士、九卿会审,谢济世为自己辩解非常有力,刑部尚书问:“指使你的是何人?”谢济世回答说:“是孔子和孟子,读孔盂之书,自当尽忠劝谏,看到奸人而不斥击,不是忠臣所为!”(皇帝)命令削夺谢济世的官职,前往阿尔泰军中效力赎罪,谢济世到军中后,大将军福彭很敬重他,对他以礼相待,谢济世讲学著书一点儿也不懈怠停止,高宗即位后,下诏广开言路,随即召谢济世返回京师,让他重新填补江南道御史空缺。 
            乾隆三年,谢济世上奏说:“我母亲蒋氏七十一岁,行动艰难,耳聋眼花,我想要辞官回家奉养,但家贫不能提供奉养的美食;想要迎接她到身边奉养,但是母亲年老不能承受车船的劳顿,乞求皇上下旨安排把我降职到湖南、广东的州县,让我能够母子相聚,”皇上特地授予他湖南粮储道一职。 
            乾隆八年,谢济世听说衡阳知县李澎征收赋税时纵容丁役索取浮费,于是换上衣服装扮成缴纳赋税的普通百姓前往调查,考察得到事情真相,谢济世上奏详细弹劾李澎,巡抚许容包庇李澎,以谢济世行为放荡,不守礼法为由列举罪状上报朝廷,皇上命令解除谢济世官职,把案件交给总督孙嘉淦会审,许客令岳常澧道仓徳代替谢济世,布政使张璨阿附许容的心意,写信给仓德,命令其他换长沙府(关于李澎案件)的详细公文凭据,仓德认为张璨所做所为不正当,把张璨写的信送呈孙嘉洤,孙嘉洤包庇许容,搁置这件事不做调查,皇上命令侍郎阿里衮前往湖南会同孙嘉洤查办案件,仓德把孙嘉洤故意搁置该案的情况,向都察院禀报揭发,皇上斥责孙嘉淦,下诏令其返回京城,解除了许客、张璨的职务,削夺李澎的官职,阿里衮不久上奏称谢济世被诬告受弹劾,请求恢复谢济世的宫职,皇上下令奖赏仓德,调谢济世担任驿盐道。 
            蒋溥代许容为巡抚,憎恨谢济世鳊著的书籍,斥責为离经叛道,皇上说:“我不会因为语言文字而给人定罪,”搁置不再过问,不久,蒋溥又说谢济世年老多病,于是命令他告老退休。谢济世回家闲居十二年,去世时六十八岁。 

        相关练习:《清史稿·谢济世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清史稿·靳辅传》《清史稿·朱之弼传》
        《清史稿·阿桂传》《清史稿·李长庚传》
        《清史稿·冯光熊传》《清史稿·李卫传》
        《清史稿·豪格传》《清史稿·顾炎武传》
        《清史稿·李奕畴传》《清史稿·沈近思传》
        《清史稿·白镕传》《清史稿·张存仁传》
        《清史稿·朱轼传》《清史稿·王弘祚传》
        《清史稿·阎若璩传》《清史稿·赵廷臣传》
        《清史稿·高士奇传》《清史稿·曾国藩传》
        《清史稿·缪遜传》《清史稿·宋必达传》
        《清史稿·邵嗣尧传》《清史稿·马如龙传》
        《清史稿·向荣传》《清史稿·吴琠传》
        《清史稿·阮元传》《清史稿·刘永福传》
        《清史稿·张树声传》《清史稿·刘统勋传》
        《清史稿·王夫之传》《清史稿·龚鉴传》
        《清史稿·李赓芸传》《清史稿·魏琯传》
        《清史稿·魏象枢传》《清史稿·金德瑛传》
        《清史稿·张勇传》《清史稿·索额图明珠传》
        《清史稿·尹会一传》《清史稿·方苞传》
        《清史稿·左宗棠传》《清史稿·陶澍传》
        《清史稿·汤金钊传》《清史稿·邓世昌传》
        《清史稿·施琅传》《清史稿·李光地传》
        《清史稿·姚启圣传》《清史稿·杨芳传》
        《清史稿·纪昀传》《清史稿·陈宏谋传》
        《清史稿·李賡芸传》《清史稿·吴嗣爵传》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