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旧唐书·段秀实传》原文及翻译

        旧唐书
        原文
            段秀实,字成公,陇州淠阳人也。秀实性至孝,六岁,母疾,水浆不入口七日,疾有间,然后饮食。及长,沉厚有断。德宗嗣位,就加检校礼部尚书、张掖郡王。 
        建中元年,宰相杨炎欲行元载旧志,筑原州城,开陵阳渠,诏中使上闻,仍问秀实可否之状。秀实以为方春不可兴土功,请俟农隙。炎以其沮己之谋,遂除司农卿。以邠宁节度李怀光兼泾原节度使,以事西拓。无何,刘文喜叛,亦不果城。 
            四年,朱泚盗据宫阙,源休教泚伪迎銮驾,阴济逆志。泚以秀实尝为泾原节度,颇得士心,后罢兵权,以为蓄愤且久,必肯同恶,乃召与谋议。秀实初诈从之,阴说大将刘海宾、何明礼、姚令言判官岐灵岳同谋杀泚,以兵迎乘舆。 
            及韩旻追驾,秀实以为宗社之危,期于顷刻,乃使人走谕灵岳,窃令言印。不遂,乃盗用司农印印符以追兵。旻至骆驿得符,军人亦莫辩其印文,惶遽而回。秀实谓海宾等曰:“旻之来吾党无遗类矣我当直搏杀泚不得则死,终不能向此贼称臣。”明日,泚召秀实议事,源休、姚令言、李忠臣、李子平皆在坐。秀实戎服,与泚并膝。语至僭位,秀实勃然而起,执休腕夺其象笏,奋跃而前,唾泚面大骂曰:“狂贼,吾恨不斩汝万段,我岂逐汝反耶!”因以笏击泚,泚举手扞之,才中其额,流血匍匐而走。凶党群至,遂遇害焉。德宗在奉天闻其事,惜其委用不至,垂涕久之。 
            初,秀实见禁兵寡少,不足以备非常,乃上疏曰:“臣闻天子曰万乘,诸侯曰千乘,大夫曰百乘,此盖以大制小,以十制一也。尊君卑臣,强干弱枝之义,在于此矣。今外有不庭之虏,内有梗命之臣,窃观禁兵不精,其数全少,卒有患难,将何待之!且猛虎所以百兽畏者,为爪牙也。若去其爪牙,则犬彘马牛悉能为敌。伏愿少留圣虑,冀裨万一。”及泾原兵作乱,召神策六军,遂无一人至者。秀实守节不二,竟殁于贼,其明略义烈如此。 
        (摘自《旧唐书·列传七十八》,有删改) 


        译文
            段秀实,字成公,陇州淠阳人。段秀实品性十分孝顺,六岁时,母亲患病,他一连七天没喝一口浆汤,母亲的病稍好一些,这才开始饮食。等到长大,变得深沉而果断。德宗皇帝即位,加封为检校礼部尚书、张掖郡王。 
            建中元年(780),宰相杨炎想实施元载过去的计划,修筑原州城,开挖陵阳渠,派宫中使者收集意见,于是问段秀实是否可行。段秀实认为刚到春天不能兴工动土,请求等待农闲。杨炎认为他阻止自己的计划,就任命他为司农卿,派邠宁节度使李怀光兼任泾原节度使,向西扩张。不久,刘闻喜叛乱,城也没能建。 
            四年,朱泚窃取占据京城,源休教朱泚假意迎接皇上,暗中实现叛逆之志。朱泚因为段秀实曾任泾原节度,很得士兵之心,后来罢免兵权,认为他心中怀恨已久,必定肯共同作恶,便召段秀实一起谋议。段秀实起初假装听从,暗中劝说大将刘海宾、何明礼、姚令言的判官岐灵岳共同谋划诛杀朱泚,举兵迎接皇帝。 
            等到韩旻追赶皇上,段秀实认为是国家的危险,在于顷刻之间,便派人速去告诉岐灵岳,窃走姚令言的兵印,没有成功,便将司农印倒着印在兵符上追赶军队。韩旻到达骆驿时得到兵符,军人也不能辨认那印文,急忙返回。段秀实对刘海宾等人说:“韩旻到来,我们同党便没有能生存的了!我自当直接搏杀朱泚,不成功就死,终究不能向这叛贼称臣。”第二天,朱泚召段秀实议事,源休、姚令言、李忠臣、李子平都在座。段秀实穿着军服,与朱泚相对而坐,说到越位称帝时,段秀实勃然而起,抓住源休的手腕夺下他手中的象牙笏板,奋力跳跃向前,唾着朱泚的脸大声斥骂:“狂贼!我恨不得把你斩成万段,我岂能跟着你反叛!”于是用象牙笏板击打朱泚。朱泚举起手臂防卫,只打中他的额头,流着血爬行而逃。凶党一起上前。于是将段秀实杀害了。德宗在奉天听说此事,惋惜对他们的任用不能尽其才能,哭泣了很久。 
            当初,段秀实见禁兵人少,不足以应付突发事件,就上疏说:“我听说天子称万乘、诸侯称千乘、大夫称百乘,这是用大控制小,用十控制一。使国君尊显臣子卑下,是和树干强壮树枝细弱同一道理。现在国外有不服从的异族,国内有不听命的臣子,我看到禁军不精锐,数量太少,突然发生祸难,用什么对付?况且猛虎之所以被百兽畏惧,是因为爪子和牙齿厉害。如果除去它的爪子和牙齿,那么狗猪马牛都能和它对抗了。请求稍加留意,希望有补于万一。”到泾原军叛乱,调神策六军,竟没一个人来。段秀实守臣下节操不变,竟然死在叛贼手里,他的明察勇敢于此可见。 


        相关练习:《旧唐书·段秀实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旧唐书·宋璟传》《旧唐书·张守珪传》
        《旧唐书·张公谨传》《旧唐书·鲁炅传》
        《旧唐书·李吉甫传》《旧唐书·杨朝晟传》
        《旧唐书·濮王李泰传》《旧唐书·薛放传》
        《旧唐书·薛季昶传》《旧唐书·温彦博传》
        《旧唐书·王珪传》《旧唐书·傅弈传》
        《旧唐书·卫次公传》《旧唐书·郝廷玉传》
        《旧唐书·长孙无忌传》《旧唐书·段志玄传》
        《旧唐书·李日知》《旧唐书·白居易传》(二)
        《旧唐书·阳城传》《旧唐书·严武传》
        《旧唐书·阳峤传》《旧唐书·杨发传》
        《旧唐书·薛讷传》《旧唐书·许孟容传》
        《旧唐书·吐蕃传》《旧唐书·魏徵传》
        《旧唐书·姚思廉传》《旧唐书·温造传》
        《旧唐书·韦绶传》《旧唐书·李勉传》
        《旧唐书·桓彦范传》《旧唐书·李景俭传》
        《旧唐书·令狐彰传》《旧唐书·杜鸿渐传》
        《旧唐书·窦参传》《旧唐书·李祎传》
        《旧唐书·齐映传》《旧唐书·姚瑞传》
        《旧唐书·于頔传》《旧唐书·李嗣业传》
        《旧唐书·姜师度传》《旧唐书·崔知温传》
        《旧唐书·张濬传》《旧唐书·苏弁传》
        《旧唐书·诸遂良传》《旧唐书·毕諴传》
        《旧唐书·李芃传》《旧唐书·白居易传》
        《旧唐书·魏玄同传》《旧唐书·魏征传》

        工具导航: 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查询 近义词查询 歇后语大全 古诗词大全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