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文言文
主题
作者
天目(袁宏道)课文逐字逐句版直译
主要也是根据别人的注解,加上自己的理解,作了修整。大家择善而从,如有不同理解,尚望商榷。
作者EMAIL:lunerza@126.com
原文
:
天目幽邃奇古不可言。由庄至颠,可二十余里。
凡山深僻者多荒凉,峭削者鲜迂曲,貌古则鲜妍不足,骨大则玲珑绝少,以至山高水乏,石峻毛枯:凡此皆山之病①。
天目盈山皆壑,飞流淙淙,若万匹缟,一绝也。石色苍润,石骨②奥巧,石径曲折,石壁竦峭,二绝也。虽幽谷县岩,庵宇皆精,三绝也。余耳不喜雷,而天目雷声甚小,听之若婴儿声,四绝也。晓起看云,在绝壑下,白净如绵,奔腾如浪,尽大地作琉璃海,诸山尖出云上若萍,五绝也。然云变态最不常,其观奇甚,非山居久者不能悉其形状。山树大者,凡四十围,松形如盖,高不逾数尺,一株直万余钱,六绝也。头茶之香者,远胜龙井,笋味类绍兴破塘,而清远过之,七绝也。余谓大江之南,修真栖隐之地,无逾此者,便有出缠③结室之想矣。
宿幻住之次日,晨起看云,巳后登绝顶,晚宿高峰死关。次日,由活埋庵寻旧路而下。数日睛霁甚,山僧以为异,下山率相贺。山中僧四百余人,执礼甚恭,争以饭相劝。临行,诸僧进曰:“荒山僻小,不足当巨目,奈何?”余曰:“天目山某等亦有些子分④,山僧不劳过谦,某亦不敢面誉。”因大笑而别。
(袁宏道《天目》,选自大众文艺出版社《荆楚古诗文赏读》)
注释
:①病:毛病,缺陷。②骨:品质、风骨。③出缠:指超脱尘世。④子分:指缘分。
晚明诗歌、散文领域中,以“公安派”的声势最为浩大,其代表人物是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他们是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故称公安派。其中袁宏道声誉最隆,是这一派的领袖。作为公安派理论核心的口号是“独抒性灵”。
译文
:
天目山幽静深邃奇丽古朴(得)不可以言说。从(双清)庄到山顶,大约二十多里。
举凡幽深偏僻的山大多荒凉,陡峭如削的山(很)少(有)迂回曲折(的山路);外貌古朴鲜艳美丽就不够,骨架大玲珑(之美)就极少,以至于山高(的话),水(就)缺乏,岩石险峻(的话),草木(就)枯败:凡是这些都是山的弊病。
天目山满山都是沟壑,飞挂的水流淙淙(在耳),如同千万匹白色丝织品,(这)是一绝。山石的颜色苍老(深沉)润泽,山石骨架透漏奇妙,石路曲折,石壁高耸陡峭,(这)是第二绝。虽然(是)幽深山谷倒悬岩石,(但)庵堂庙宇都(很)精美,(这)是第三绝。我耳朵不喜欢雷声,而天目山打雷的声音很小,听它好像(是)婴儿的声音,(这)是第四绝。拂晓起来看云,在险绝的沟壑下面,(云彩)白净(得)像丝绵,奔腾(得)像波浪,整个大地成为琉璃的海洋,众山尖突出(在)云海之上,如同浮萍,(这)是第五绝。然而云彩变换形态最不平常,它的景观奇特(得)很,不是在山里居住(得)久的人,不能够详知它的形状。山里大的树,几乎四十围(粗),松树的形状如同伞盖,高不超过几尺,一棵值(一)万多钱,(这)是第六绝。第一次采摘的春茶的香味,远远胜过龙井茶,竹笋的味道像绍兴破塘的,然而清淡香甜远远超过它,(这)是第七绝。我认为大江的南面,修炼真心栖息隐居(隐居深山,修心悟道)的地方,没有超过这里的(了),就有了超出(尘世)纠缠缔结居室(学道)【脱离尘世的烦恼,佛门弟子聚会祈祷】的想法了。
住在幻住寺的第二天,早晨起来看云彩,巳时之后登上最高顶峰,晚上住(在)高峰死关。第二天,从活埋庵找到老路(上山时的路),就下(了)山。几天(来)晴朗(得)很,山寺的僧人认为是反常,下山后都互相庆贺。山寺里的僧人(有)四百多人,行礼很恭敬,争着用吃饭劝我们(留下)【请我们吃饭】。要走(的时候),众僧人进言说:“荒山偏僻矮小,不足以担当【配得上】巨大(高贵)的眼睛【客人】,怎么办?”。我说:“天目山我们也有一点儿份,山僧们不必【劳烦】过于谦虚,我们也不敢当面称赞【赞誉】”。于是大笑着分别(了)。
相关文言文
《刘南垣开喻门生》
《刘氏善举》
《罗生还镯》
《清史稿·裘曰修传》
《安定言行录》
《林琴南敬师》
《菊》
《莲》
《庞仲达为汉阳太守》
《召公谏厉王止谤》
《王安石游山寺》
《王粲敏慧》
《孔子献计救火》
《米元章有洁疾》
《陶渊明酒趣》
《陈暄嗜酒如命》
《王僧虔重子侄》
《山魅漆镜》
《海瑞清廉》
《宜兴义牛》
《舒忠仁传》
《王溥者,桂林人》
《裴佶姑父外廉内贪》
《王羲之窃秘》
《长孙绍远墓志铭》
《英烈夫人祠记》(二)
《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之墓》
《仇香者,陈留人也》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原文及译文
《隋文帝不赦子》
《苏洵二十七始发愤》
《孔子见罗雀者》
《英烈夫人祠记》
《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
《彭渊材初见范文正画像》
《九疑山图记》
《欧阳晔传》
《宋史·吴中复传》
《二翁登泰山》
《三藏法师传》
《枯梧树》
《魏文侯问李克》
《小时了了》
《邹孟轲之母也》
《谨饬》
《郑板桥开仓济民》
《戴胄犯颜执法》
《郭守敬传》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