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明史·李梦阳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
        原文

            李梦阳,字献吉,庆阳人。弘治六年举陕西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授户部主事。
            十八年,应诏上书,极论得失。末言:“寿宁侯张鹤龄①招纳无赖,罔利贼民。”鹤龄奏辨,摘疏中“陛下厚张氏”语,诬梦阳讪母后②为张氏,罪当斩。时皇后有宠,后母金夫人泣诉帝,帝不得已系梦阳锦衣狱。寻宥出,夺俸。金夫人诉不已,帝弗听。左右知帝护梦阳,请毋重罪,而予杖以泄金夫人愤。帝又弗许,谓尚书刘大夏曰:“若辈欲以杖毙梦阳耳,吾宁杀直臣快左右心乎!”他日,梦阳途遇寿宁侯,詈之,击以马棰,堕二齿,寿宁侯不敢校也。
            孝宗崩,武宗立,刘瑾等八虎③用事,尚书韩文与其僚语及而泣。梦阳进曰:“公大臣,何泣也?”文曰:“奈何?”曰:“比言官劾群阉,阁臣持其章甚力,公诚率诸大臣伏阙争,阁臣必应之。去若辈易耳。”文曰:“善”,属梦阳属草。会语泄,文等皆逐去。既而瑾摭他事下梦阳狱,将杀之,康海为 说瑾,乃免。
        瑾诛,起故官,迁江西提学副使。副使属总督,梦阳与相抗,总督陈金恶之。会揖巡按御史,梦阳又不往揖,且敕诸生毋谒上官,即谒,长揖毋跪。御史江万实亦恶梦阳。淮王府校与诸生争,梦阳笞校。王怒,奏之。诏下总督金行勘,金檄布政使郑岳勘之。万实复奏梦阳短,参政吴廷举亦与梦阳有隙,上疏论其侵官。诏遣大理卿燕忠往鞫,召梦阳,羁广信狱。诸生万余为讼冤,不听。劾梦阳陵轹④同列,挟制上官,遂以冠带闲住去。
            梦阳既家居,益跅弛⑤负气,治园池,招宾客,日纵侠少射猎繁台、晋丘间,名震海内。宁王宸濠反诛,御史周宣劾梦阳党逆,被逮。大学士杨廷和、尚书林俊力救之,削籍。顷之卒,弟子私谥文毅。
        (《明史·列传第一百七十四·李梦阳》,有删改。)
        【注】①张鹤龄:孝宗张皇后弟,时封寿宁侯。  ②母后:这里指皇后。   ③八虎:明正德年间以刘瑾为首的八个太监。    ④陵轹:欺压,欺蔑。  ⑤跅弛:放荡不循规矩。

        译文

            李梦阳,字献吉,庆阳(今属陕西)人。弘治六年李梦阳参加陕西乡试考取第一名,第二年考中进士,授予户部主事。
            弘治十八年,李梦阳受皇帝诏命,进呈奏章,透彻地论述了朝政得失。末了说:“寿宁侯张鹤龄收罗无赖之徒,牟利害民。”张鹤龄上奏辩解,摘出李梦阳奏章中的“陛下厚待张氏”之语,诬陷李梦阳把皇后谤讪为张氏,罪当论斩。当时皇后得宠,皇后之母金夫人向明孝宗哭诉。明孝宗不得已逮捕李梦阳,关押到锦衣卫监狱。不久赦免放出,剥夺俸禄。金夫人仍哭诉不止,明孝宗不听。左右之人明白,明孝宗保护李梦阳,请求不加重罪,只给予杖责来泄金夫人之愤。明孝宗又不答应,对尚书刘大夏说:“你们想用杖刑击毙李梦阳罢了,我岂能杀害耿直的大臣快慰左右之心!”有一天,李梦阳在途中碰见张鹤龄,张口臭骂他,用马鞭抽打他,打落了两颗牙齿,张鹤龄不敢和李梦阳计较。
            孝宗驾崩,明武宗即位,刘瑾等“八虎”当权,尚书韩文与同僚们说起时事就哭了起来。李梦阳说:“公是大臣,为什么哭?”韩文说:“不哭能怎么办?”李梦阳说:“近来言官弹劾群阉,阁臣正极力支持他们的奏章,公如果能率领各位大臣拜伏宫阙据力相争,阁臣必定响应,除去那些人就容易了。”韩文说:“好。”他嘱咐李梦阳起草 奏疏。不巧计划泄露,韩文等被驱逐离职。后来刘瑾借别的事将李梦阳关在狱中,要杀他,康海替他游说刘瑾,李梦阳才获免。
            刘瑾被杀后,李梦阳官复原职,被调任江西提学副使。副使归总督管辖,李梦阳却与总督对抗,总督陈金厌恶他。一起揖见巡按御史,李梦阳又单单不去揖见,并命令学生也不要拜谒上官,即使拜见,只作揖,不跪拜。御史江万实因此也讨厌李梦阳。淮王府的军校与学生们发生争执,李梦阳把军校鞭打一顿。淮王发怒,奏报皇上。帝诏令总督陈金查办,陈金檄令布政使郑岳查办。江万实又奏报李梦阳的不足之处,参政吴廷举也与李梦阳有矛盾,便上疏参劾李梦阳冒犯上官。诏令遣大理卿燕忠前来审理,把李梦阳羁押在广信狱中。万余学生替李梦阳讼冤,燕忠不宽恕梦阳。反而弹劾李梦阳欺凌同僚,挟制上司,于是命他穿官服闲居离职。
            李梦阳回家闲住以后,更加放纵不羁,桀骜不驯,修治园池,招请宾客,天天与侠豪少年在繁台、晋丘之间纵情射猎,名声在天下十分响亮。宁王朱宸濠谋反被杀,御史周宣弹劾李梦阳与他结党谋反,梦阳被逮捕。大学士杨廷和、尚书林俊极力解救,但梦阳仍被革职。不久梦阳去世,他的学生私下里给他取了一个文毅公的谥号。


        相关练习:《明史·李梦阳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明史·崔亮传》《明史·叶伯巨传》
        《明史·吕大器传》《明史·杨博传》
        《明史·张元勋传》《明史·石邦宪传》
        《明史·李文忠传》《明史·何卿传》
        《明史·林润传》《明史·赵锦传》
        《明史·徐光启传》《明史·谢瑜传》
        《张溥与“七录斋”》《明史·刘球传》
        《明史·程本立传》《明史·桑乔传》
        《明史·黄孔昭传》《明史·王彰传》
        《明史·周怡传》《明史·冯恩传》
        《明史·颜鲸传》《明史·许相卿传》
        《明史·张芹传》《明史·本纪九》
        《明史·开济传》《明史·杨名传》
        《明史·陆粲传》《明史·俞大猷传》
        《明史·叶应骢传》《明史·马孟桢传》
        《明史·金铉传》《明史·唐枢传》
        《明史·郑一鹏传》《明史·万元吉传》
        《明史·马录传》《明史·李秉传》
        《明史·胡松传》(二)《明史·周忱传》(二)
        《明史·徐九思传》《明史·杨守陈传》
        《明史·袁继咸传》《明史·李遂传》
        《明史·邹维琏传》《明史·张经传》
        《明史·朱纨传》《明史·丁汝夔传》
        《明史·曾铣传》《明史·翟鹏传》
        《明史·周敬心传》《明史·陈九畴传》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