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文言文
主题
作者
宋史《苏轼列传》原文及翻译(十)
宋史
【原】是岁,哲宗亲祀南郊,轼为卤簿使,导驾入太庙。有赭伞犊车并青盖犊车十余争道,不避仪仗。轼使御营巡检使问之,乃皇后及大长公主。时御史中丞李之纯为仪仗使,轼曰:“中丞职当肃政,不可不以闻之。”纯不敢言,轼于车中奏之。哲宗遣使继疏驰白太皇太后,明日,诏整肃仪卫,自皇后而下皆毋得迎谒。寻迁礼部兼端明殿、翰林侍读两学士,为礼部尚书。高丽遣使请书,朝廷以故事尽许之。轼曰:“汉东平王请诸子及《太史公书》,犹不肯予。今高丽所请,有甚于此,其可予乎?”不听。
【译】这一年,哲宗亲自到南郊祭天,苏轼充当卤簿使,引导御驾进入太庙。有红色伞盖的牛车和青色伞盖的牛车十几辆争路,不回避仪仗队。苏轼叫御营巡检使去探问,是皇后和大长公主。当时御史中丞李之纯充任仪仗使,苏轼说:“中丞职务应当整肃政纪,不可以不奏闻此事。” 李之纯不敢说,苏轼在车中上奏了这件事。哲宗派人拿着奏疏赶去告诉太皇太后,第二天,诏令整肃仪仗卫队,从皇后而下都不许迎接谒见。不久升迁礼部兼端明殿、翰林侍读两学士,任礼部尚书。高丽派使者求要书籍,朝廷根据旧例都予允准。苏轼说:“汉朝东平王请求诸子书和《太史公书》,尚且不肯给。现在高丽所要求的还不止这些,这能给吗?”朝廷没有听。
【原】八年,宣仁后崩,哲宗亲政。轼乞补外,以两学士出知定州。时国事将变,轼不得入辞。既行,上书言:“天下治乱,出于下情之通塞。至治之极,小民皆能自通;迨于大乱,虽近臣不能自达。陛下临御九年,除执政、台谏外,未尝与群臣接。今听政之初,当以通下情、除壅蔽为急务。臣日侍帷幄,方当戍边,顾不得一见而行,况疏远小臣欲求自通,难矣。然臣不敢以不得对之故,不效愚忠。古之圣人将有为也,必先处晦而观明,处静而观动,则万物之情,毕陈于前。陛下圣智绝人,春秋鼎盛。臣愿虚心循理,一切未有所为,默观庶事之利害,与群臣之邪正。以三年为期,俟得其实,然后应物而作。使既作之后,天下无恨,陛下亦无悔。由此观之,陛下之有为,惟忧太蚤,不患稍迟,亦已明矣。臣恐急进好利之臣,辄劝陛下轻有改变,故进此说,敢望陛下留神,社稷宗庙之福,天下幸甚。”
【译】八年,宣仁后去世,哲宗亲自摄政。苏轼请求补任外地官职,以端明殿学士和翰林侍读学士出朝任定州知州。当时国家政策将要改变,苏轼不能入见皇帝辞别。既出发,上书说:“天下的太平和衰乱,出于下面情况的是否能上达。最太平的时候,小百姓都能自己表达意见;到大乱时,即使皇帝身边的侍臣也不能自己意见。陛下登位九年,除了执政大臣、御史谏官外,从不和群臣接触。现在亲政开始,应当把通晓下情、除去壅塞蒙蔽当作紧急要务。臣每天侍从于朝廷,正要到边地戍守,却不能见一面就走,何况疏远小臣想自求表达意见,就难了。但臣不敢因不能面见的缘故,不尽愚忠。古代的圣人有所作为,一定先在暗处观察明处,处于静态观察动态,那么万物的情况,就全部呈现在面前了。陛下圣明智慧过人,年纪正盛。臣希望陛下虚心地推求事理,一切尚未有所作为时,静观事情地利弊,和群臣的邪正。用三年作为期限,等待得出事物的实际情形,然后根据事物的实际情形而采取相应的行动。让既有行动之后,天下没有怨恨,陛下也没有悔恨。由此看来,陛下的有所作为,只怕太早,不怕稍迟,也很明白了。臣怕急进好利的人,随意劝陛下就轻易有所改变,所以呈进此说,敢求陛下对此留神,这是宗庙社稷的福份,天下的大幸呀。”
相关文言文
《宋史·赵瞻传》
《宋史·刘文质传》
《宋史·胡寅传》
《宋史·陈禾传》(二)
《宋史·王随传》(二)
《宋史·姚坦传》
《宋史·吕景初传》
《宋史·张枃传》
《宋史·任福传》
《宋史·汪藻传》
《宋史·项安世传》
《宋史·曾巩传》(二)
《宋史·薛季宣传》
《宋史·谢方叔传》
《宋史·郑獬传》
《宋史·陈若拙传》
《宋史·英宗宣仁圣烈高皇后》
《宋史·宋偓传》
《宋史·王质传》
《宋史·彭思永传》
《宋史·晏敦复传》
《宋史·廖德明传》
《宋史·张雍传》
《宋史·太祖本纪》(二)
《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
《宋史·张运传》
《宋史·陈尧叟传》
《宋史·李纲传》
《宋史·石公弼传》
《宋史·陆游传》
《宋史·王遂传》
《破瓮救友》
《宋史·赵与欢传》
《宋史·李昉传》
《宋史纪事本末契丹盟好》
《宋史·薛向传》
《宋史·慎从吉传》
《宋史·苏元老传》
《宋史·王琪传》
《宋史·任中正传》
《宋史·宋敏求传》
《宋史·魏杞传》
《宋史·柴中行传》
《宋史·陈瓘传》
《宋史·赵开传》
《宋史·尹洙传》
《宋史·鲜于侁传》
《宋史·洪迈传》
《宋史·倪思传》
《宋史·李允则传》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