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旧唐书·李抱真传》原文及翻译

        旧唐书
        原文
            李抱真,抱玉从父弟也。仆固怀恩反于汾州。代宗以怀恩倚回纥,所将朔方兵又动,忧甚,召见抱真问状,因奏曰:“郭子仪领朔方之众,人多思之。怀恩欺其众,曰‘子仪为朝恩所杀’,诈而用之。今复子仪之位,可不战而克。”其后怀恩子玚为其下所杀,怀恩奔遁,多如抱真策。抱真密揣山东当有变,上党且当兵冲,是时来战余之地,土瘠赋重,人益困,无以养军士。籍户丁男,三选其一,有材力者免其租徭,给弓矢,令之曰:“农之隙,则分曹角射;岁终,吾当会试。”及期,按簿而征之,都试以示赏罚,复命之如初。比三年,则皆善射,抱真曰:“军可用矣,”于是举部内乡兵得成卒二万前既不廪费府库益实乃缮甲兵为战具遂雄视山东是时天下称昭义军步兵冠诸君初,群贼附于希烈,希烈僭伪,有臣属群贼意,群心稍离。上自奉天下罪己之诏,悉赦群贼,抱真乃遣门客贾林以大义说武俊,合从击朱滔。武俊许之。时两军尚相疑,抱真乃以数骑径入武俊营,其将去也,宾客皆止之,抱真连军司马卢玄卿勒军部分曰:“仆今日此举,系天下安危。仆死不还,领军事以听朝命,亦唯子;奋励士马,东向雪仆之耻,亦唯子。”言讫而去。武俊感其不疑,待之益恭,指心仰天曰:“此身已许公死敌矣。”遂与结为兄弟而别,约明日合战,遂击破朱滔于经城,以功加检校司空,实封五百户。抱真沉断多智计,常欲招致天下贤俊,闻人之善,必令持货币数千里邀致之。至与语无可采者,渐退之。晚节又好方士,以冀长生。有孙季长者,为抱真炼金丹,绐抱真曰:“服之当升仙。”遂署为宾僚,凡服丹二万丸,腹坚不食,将死,不知人者数日矣。初,抱真久疾,为巫祝所惑,请降官爵以攘除之。是年,凡七上章让司空,复为检校左仆射。贞元十年卒,时年六十二,废朝三日,赠太保,赙以布帛米粟有差。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八十二》有删改)


        译文
            李抱真,是李抱玉的堂弟。仆固怀恩在汾州反叛。唐代宗因为仆固怀恩倚仗回纥,所统率的朔方兵又很强劲,非常担忧,召见李抱真询问情况,李抱真上奏说:“郭子仪曾经统帅过朔方军队,兵将大多怀念他。仆固怀恩曾欺骗他的军队,说‘郭子仪被鱼朝恩杀了’,欺骗而利用了他们。现如今恢复郭子仪的官职,可以不战而胜。”后来仆固怀恩的儿子仆固玚被他的部下杀死,仆固怀恩奔逃,大多是李抱真的计谋。李抱真私下揣度山东会有变乱,上党又正处于于军事要地,这里是当时战后残余的土地,土地贫瘠赋税繁重,人民更加贫困,没有办法供养军士。他就登记每户的男丁,三人中选一个有才能有力气的,免除他们的租税徭役,发给他们弓箭,命令他们说:“农事空闲时,你们便分队竞赛射击,年底,我将举行考试。”到了期限,李抱真按名册征召他们,让他们参加考试并显示奖赏和惩罚,然后又命令他们像原来那样去做。过了三年,他们都善于射击了,李抱真说:“军队可以用了。”于是召集辖区内的乡兵,得到训练有素的士兵两万人,先前没有花费公用经费,所以府库更加充实了,李抱真便修整铠甲和兵器,制造作战用具,于是称雄山东。当时天下人都认为昭义军的步兵是各军中最好的。当初,叛贼依附李希烈,李希烈割据一方建立伪政权,有让叛贼们称臣的意图,叛贼们的心渐渐背离。皇帝在奉天颁布引咎自责的诏令,全部赦免了众叛将,李抱真于是派遣门客贾林用大义劝说王武俊联合对付朱滔,王武俊答应了。当时双方军队还互不信任,李抱真就带领几名骑兵直接进入王武俊的军营。他将要出发时,宾客都阻止他,李抱真指派军司马卢玄卿统率军队并部署说:“我今天的这个举动,关系到天下的安危。如果我死了不能回来,统领军队听从朝廷的命令,也只有靠你了;鼓励士兵,向东为我报仇雪耻,也只有靠你了。”说完就离去了。王武俊为李抱真的不猜疑自己所感动,对李抱真更加恭敬了,指着心对天说:“我这条命已经许个给李公誓死杀敌了。”于是李抱真与他结为兄弟然后告别,相约第二天合兵出战,于是在经城打败了朱滔,他因功被加封为检校司空,食实封五百户。李抱真沉着勇敢很有机智,曾经想招纳天下的贤达俊杰,听到别人的好,一定命人拿着货币、礼物从数千里之外把他邀请来。至于那些与他们交谈后没有可采纳的人,逐渐让他们返回。晚年他又喜好方士,希望长生不老。有个叫孙季长的人,替李抱真炼丹,欺骗李抱真说:“服了金丹可以成仙。”李抱真便任用他为宾客幕僚。共服用丹药两万粒,腹部发硬吃不下饭,快要死了,好几天不省人事。当初,李抱真长期生病,又被巫祝迷惑,请求降低官职爵位来消灭灾难。这一年,他共七次上奏章辞让司空一职,又任检校左仆射。贞元十年李抱真去世,享年六十二岁,皇帝为他停止朝会三天,追赠李抱真为太保,送去办理丧事的布帛米粟多少不等。

        相关练习:《旧唐书·李抱真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旧唐书·阳城传》《旧唐书·严武传》
        《旧唐书·阳峤传》《旧唐书·杨发传》
        《旧唐书·薛讷传》《旧唐书·许孟容传》
        《旧唐书·吐蕃传》《旧唐书·魏徵传》
        《旧唐书·姚思廉传》《旧唐书·温造传》
        《旧唐书·韦绶传》《旧唐书·李勉传》
        《旧唐书·桓彦范传》《旧唐书·李景俭传》
        《旧唐书·令狐彰传》《旧唐书·杜鸿渐传》
        《旧唐书·窦参传》《旧唐书·李祎传》
        《旧唐书·齐映传》《旧唐书·姚瑞传》
        《旧唐书·于頔传》《旧唐书·李嗣业传》
        《旧唐书·姜师度传》《旧唐书·崔知温传》
        《旧唐书·张濬传》《旧唐书·苏弁传》
        《旧唐书·诸遂良传》《旧唐书·毕諴传》
        《旧唐书·李芃传》《旧唐书·白居易传》
        《旧唐书·魏玄同传》《旧唐书·魏征传》
        《旧唐书·颜籀传》《旧唐书·王雄诞传》
        《旧唐书·孔述睿传》《旧唐书·刘乃传》
        《旧唐书·苏世长传》《旧唐书·李尚隐传》
        《旧唐书·杨绾传》《旧唐书·罗艺传》
        《旧唐书·吴少诚传》《旧唐书·封伦传》
        《旧唐书·孔祯传》《旧唐书·李渤传》
        《旧唐书·太宗本纪》(二)《旧唐书·王晙传》
        《旧唐书·牛徽传》《旧唐书·李昭德传》
        《旧唐书·叶蕃传》《旧唐书·曹确传》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