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曾巩《与王深父书》原文及翻译

        曾巩
        原文
            巩再拜:与深父别四年矣,向往之心,固不可以书道。而比得深父书,辄反复累纸示谕,相存之勤,相语之深,无不尽者。读之累日,不能释手,故亦欲委曲自叙己意以报。而怠惰因循,经涉岁月,遂使其意欲周而反略,其好欲密而反疏,以迄于今。顾深父所相与者,诚不在于书之疏数。然向往之心,非书则无以自解,而乖谬若此,不能不赧甚也。不审幸见察否?
            比得介甫书,知数到京师,比已还亳,即日不审动止如何?计太夫人在颍,子直代归,与诸令弟应举,皆在京师,各万福。巩此侍亲幸无恙。宣和日得书,四弟应举,今亦在京师。去年第二妹嫁王补之者,不幸疾不起。以二女甥之失其所依,而补之欲继旧好,遂以第七妹归之,此月初亦已成姻。巩质薄,去朋友远且久,其过失日积,而思虑日昏,其不免于小人之归者,将若之何?在官折节于奔走,悉力于米盐之末务,此固任小者之常,无不自安之意。顾初至时,遇在势者横逆,又议法数不合,常恐不免于构陷。方其险阻艰难之时,常欲求脱去,而卒无由。今于势者已更,幸自免于悔咎。而巩至此,亦已二年矣。
            夫学者,其心笃于仁,其视听言动由于礼,则无常产而有常心,乃所履之一事耳。何则?使其心笃于仁,其视听言动由于礼,然而无常产也,则其于亲也,生事之以礼,故啜菽饮水之养,与养以天下一也;死葬之以礼,故敛手足形旋葬之葬,与葬以天下一也。然其心笃于仁,其视听言动由于礼者,非尽于此也。故曰乃所履之一事耳。而孟子亦以谓无常产而有常心者,唯士为然,则为圣贤者不止于然也。介甫又谓士诚有常心,以操群圣人之说而力行之,此孔孟以下,有功于世也。
            夫学者,苟不能其心笃于仁,其视听言动由于礼,则必不能不失其常心,此后之学者之患也。苟能其心笃于仁其视听言动由于礼则必不失其常心且既已皆中于礼而复操何说而力行之哉此学者治心修身本末先后自然之理也。所以始乎为士,而终乎为圣人也。
        (有删改)


        译文
            曾巩敬拜两次:与深父别离已经四年了,充满向往的内心,自然不可以凭借书信就说尽。近来收到深父的来信,您反反复复用了很多纸张来展示你的教诲,您对我频繁的问候,深切的寄语,无不穷尽。我成天读着,不能放下,所以也想要详细展开事情的经过,叙述自己的想法来给您写回信。但因为我怠慢懒惰又因循守旧,历经了长久的岁月,所以我想要表达的心意想要周全反而变得简略,想要写的密密麻麻反而只剩下稀疏几句,以致写成了现在这样。回顾了您倾许给我的(心意),一定不会在意书信的疏密和数量。但是向往之心,不通过书信就无法表达,像这样荒谬矛盾的情况,就不能不让人尴尬。不知道是否有幸被您明察?
            等到我收到王安石的信件,知道了您已经几次到过京城,近来已经回到亳州,近日不知道经历如何?因为太夫人在颍州,我的儿子直代替我回京城,与您的弟弟一起应试,都在京城,各自安好幸福。我这次侍奉亲人幸来无恙。在宣和那天收到你的来信,知道了四弟应试,现在也在京城。去年嫁给王补之的第二个妹妹,不幸得病去世。因为两个外甥女的失去了她们的依靠,而王补之也想重续旧好,于是把第七个妹妹嫁给了他,这个月初也已经成婚。我性质薄弱,离开朋友距离远且时间长,我的过失就一天天积累,哪怕从早到晚地思虑,也不能避免遇到小人,该要怎么办呢?当官的时候为奔走之事埋藏自己的气节,哪怕对于粮盐这样细枝末节的事情也尽心竭力,这本就是担任小官职的人该遵守的准则,没有会让自己不安的想法。回想我刚上任的时候,遭遇当权者蛮横忤逆的对待,又政见不一致,经常害怕自己不能免于被人编造罪名。在遭遇险阻艰难的时候,常常想要谋求脱身离去,但最终没能成行。现在当权者已经换人,就暗自庆幸免于经历灾祸。而我来到这里,也已经两年了。
            那些求学的人,他的心笃定于追求仁,他的所见所闻所说所做都是依据礼,那么即使不能拥有固定的产业也能拥有恒心,这是因为所坚持的是同一件事罢了。这是为什么呢?假使他的心笃定于追求仁,他的所见所闻所说所做都是依据礼,然而没有固定产业,那么他们对于亲人,以礼来侍奉他们,即使是粗荼淡饭的供养之物,也和用整个天下的物资来供养亲人是一样的;用礼的方式安葬死者,即使是简略的葬礼,也和用整个天下的物资来安葬他们的亲人是一样的。而当一个人的心笃定于追求仁,他的所见所闻所说所做都依据礼,远不止体现在这些上。所以才说坚持的是同一件事啊。孟子也认为对于这些没有固定产业却能有恒心的人,只有士才能这样,而那些成为圣贤的人又不止做到这样。王安石认为士如果能有恒心,又持着众圣人的学说,践行那些圣人的学说,这些士人可以位列孔孟之后,因为他们对社会有功。
            那些求学的人,如果内心不能笃定于追求仁,他的所见所闻所说所做都(不)是依据礼,那就一定不能不失去他的恒心,这是后世求学之人的弊病了。如果能让自己的心笃定地追求仁,他的所见所闻所说所做都是依据礼,那么一定不会丢失他的恒心,并且都已经符合礼的要求了,还需要哪种学说来使自己尽力实践?这是求学之人修养身心,本末先后的自然之理。这是用来使人能在开始时成为士并最终成为圣人的方法。

        相关练习:曾巩《与王深父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曾巩《叙盗》曾巩《洪州东门记》
        曾巩《阆州张侯庙记》曾巩《熙宁转对疏》
        曾巩《饮归亭记》《曾巩文集·李白诗集后序》
        曾巩《襄州宜城县长渠记》曾巩《拟岘台记》
        曾巩《与王介甫第二书》曾巩《说宫》
        曾巩《论习》曾巩《苏明允哀辞并序》
        曾巩《相国寺维摩院听琴序》曾巩《道山亭记》原文及译文
        曾巩《请减五路城堡札子》曾巩《喜似赠黄生序》
        曾巩《南齐书目录序》曾巩《送蔡元振序》
        曾巩《思政堂记》(二)曾巩《思政堂记》
        曾巩《抚州颜鲁公祠堂记》曾巩《瀛洲兴造记》
        曾巩《张久中墓志铭》曾巩《广德湖记》
        曾巩《送李材叔知柳州序》曾巩《宜黄县县学记》
        曾巩《秃秃记》《越州鉴湖图》序
        《陈公神道碑铭》曾巩《戚元鲁墓志铭》
        曾巩《王平甫文集序》曾巩《刑赏论》
        曾巩《菜园院佛殿记》曾巩《醒心亭记》
        曾巩《筠州学记》曾巩《南轩记》
        曾巩《请令州县特举士札子》曾巩《谢杜相公书》
        曾巩《与孙司封书》曾巩《刑部郎中致仕王公墓志铭》
        曾巩《书魏郑公传后》曾巩《洪渥传》
        曾巩《寄欧阳舍人书》曾巩《邪正辨》
        曾巩《唐论》《送李材叔知柳州》
        曾巩《学舍记》《襄州宜城县长渠记》
        曾巩《尚书都官员外郎陈君墓志铭》曾巩《尚书都官员外郎王公墓志铭》

        工具导航: 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查询 近义词查询 歇后语大全 古诗词大全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