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元史·叶李传》原文及翻译

        元史
        原文
            叶李,杭州人。少有奇质,从学于太学博士义,补京学生。会贾似道复入相,益骄肆自颛,创置公田关子,其法病民甚,中外毋敢指议。李乃伏阙上书,攻似道,其略曰:“三光舛错,宰执之愆。似道缪司台鼎,变乱纪纲,毒害生灵。”似道大怒,嗾其党诬李僭用金饰斋匾,锻炼成狱,窜漳州。
            至元十四年,世祖命御史大夫相威行台江南,且求遗逸,以李姓名上。即授浙西道儒学提举。李闻命,欲遁去,而使者致丞相安童书,有云先生在宋以忠言谠论著称简在帝心今授以五品秩士君子当隐见随时其尚悉心以报殊遇李乃幡然,既至京师,召见披香殿。
            时各道儒司,悉以旷官罢,李因奏曰:“臣钦睹先帝诏书,当创业时,军务繁夥,尚招致士类。今陛下混一区宇,偃武修文,可不作养人才,以弘治道?各道儒学提举及郡教授,实风化所系,不宜罢。请复立提举司,专提调学官,课诸生,讲明治道,而上其成才者于太学,以备录用。可其奏。
            是时,乃颜叛北边,诏李庭出师讨之,而将校多用国人,逡巡退却。李密启曰:“兵贵奇,不贵众,临敌当以计取。彼既亲昵,谁肯尽力?徒费陛下粮饷,四方转输甚劳。臣前用汉军列前步战,而联大车断其后,以示死斗。彼尝玩我,必不设备,我以大众踣之,无不胜矣。”帝以其谋谕将帅,师果奏捷。
            时淮、浙饥馑,谷价腾踊,李奏免江淮租税之半,运湖广、江西粮十七万石至镇江,以赈饥民。世祖欲伐交趾,李曰:“军旅一兴,费縻巨万,今山路险巇,深入敌境,万一蹉跌,非所以威示远人也。”乃止。未几,卒,年五十一。李自奉甚俭。尝戒其子曰:“吾世业儒,甘贫约,汝曹其清慎自持,勿增吾过。”
        (节选自《元史·叶李传》,有删改)
        【注】①阛阓:街道。

        译文
            叶李,杭州人。年幼时便有奇异的秉性,随太学博士求学,补为京学生员。适逢贾似道又入朝作宰相,更加骄横自专,创立公田纸币,这办法坑害百姓很厉害。朝廷内外没有人敢指责议论。叶李就到朝廷上书,指责贾似道。上书大略说:“日月星三光错乱,是宰相的罪过。贾似道错误管理三公,败坏法纪,毒害百姓。”贾似道很生气,唆使他的同党诬陷叶李超越本分用金子装饰书斋匾额,罗织罪名定成案件,把叶李流放到漳州。
            至元十四年,世祖命令御史大夫相威在江南设行台,并访求遗贤隐士,(相威)把叶李的姓名报上去。(世祖)立即任命叶李担任浙西道儒学提举。叶李听到任命,想逃走,但使者送来丞相安童的信,上面说:“先生在宋朝,以忠正直言闻名,这是皇上所知晓的。现在授给你五品官职,有操行学识的人应根据时机决定是隐居还是出仕,希望(你)全心全意,来报答皇上特别的礼遇。”叶李(这)才醒悟了,到京城后,皇帝在披香殿召见。
            当时,各地儒学提举司,都因(朝廷)空着职位(的举措而)被废除了。叶李于是奏请说:“臣敬观先帝的诏书,(先帝)在创业时,军务繁多,还(要)收罗读书人。现在陛下统一天下,停息武备修明文教,能不培养人才,来推广(宣讲)治国的政策措施吗?各地儒学提举及各郡教授,实在关系到风俗教化,不应废除。请重新设立提举司,(让其)专管提拔调用学官,考核学生,讲明治国方针,并把那些成才的推荐到太学,来供选录任用。”皇上同意了他的奏请。
            这时,乃颜在北部边境叛乱,诏命李庭出兵讨伐他,但将校多数任用蒙古人,(他们)犹犹豫豫退回来了。叶李秘密上奏说:“用兵贵在出奇,不重人多,对敌交战应当用计谋取胜。他们既然相互亲近,谁肯用力?白白浪费陛下的粮食军饷,(而)各地运输(又)很辛苦。我(请求)用汉军排在前边徒步作战,并连接大车在步兵后面拦截,来表明拼死战斗(的决心)。叛军先前轻视我们,一定不作防备,我们用大军(来)攻打他们,没有打不胜的。”皇上把他的计谋晓谕将帅,军队果然取得胜利。
            当时淮浙饥荒,粮价飞涨,叶李奏请免除江淮租税的一半,调运湖广、江西的十七万石粮食到镇江,用来赈济饥民。皇上想攻打交趾,叶李说:“军队一动,耗资巨大,现在山路险峻,深入敌人境内,万一失误,就不是用来威慑远方夷人的办法了。”(皇上)这才作罢。不久,去世,五十一岁。叶李自己生活很俭朴。曾告诫他儿子说:“我家世代以读书为业,甘心贫苦节俭。你们要清廉谨慎自重,不要增加我的过错。”

        相关练习:《元史·叶李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元史·李稷传》《元史·王恂传》
        《元史·汪惟正传》《元史·乃燕硕德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元史·月赤察儿传》《元史·布鲁海牙传》
        《元史·刘元振传》《元史·赵宏伟传》
        《元史·周伯琦传》《元史·杨景行传》
        《元史·奥鲁赤传》《元史·宋本传》
        《元史·许楫传》《元史·褚不华传》
        《元史·韩性传》《元史·张立道传》(二)
        《元史·赵良弼传》《元史·阿礼海牙传》
        《元史·唐仁祖传》《元史·乌古孙良桢传》
        《元史·尚野传》《元史·王珣传》
        《元史·萧㪺传》《元史·赵师鲁传》
        《元史·萧渼传》《元史·崔斌传》
        《元史·郑鼎传》《元史·王约传》
        《元史·刘容传》《元史·李伯温传》
        《元史·何玮传》《元史·石普传》
        《元史·张懋传》《元史·史天泽传》
        《元史·伯颜不花的斤传》《元史·张珪传》
        《元史·杜本传》《元史·乃蛮台》
        《元史·卜天璋传》《元史·董文炳传》
        《元史·姚燧传》《元史·陈天祥传》
        《元史·别的因传》《元史·徐世隆传》
        《元史·康里脱脱传》《元史·孛术鲁翀传》
        《元史·揭傒斯传》《元史·同恕传》
        《元史·陈祐传》(二)《元史·王檝传》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