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新唐书·韦云起传》原文及翻译

        新唐书
        原文
            韦云起,京兆万年人,尝奏事文帝前,帝曰:“外事不便,可言之。”时兵部侍郎柳述侍,云起即奏:“述性豪侈未尝更事特缘主婿私握兵要议者谓陛下官不择贤此不便者”帝顾述曰:“云起言,而药石也,可师之。”仁寿初,诏百官举所知,述举云起通事舍人。大业初,改谒者。建言:“今朝廷多山东人,自作门户,附下罔上,为朋党。不抑其端,必乱政。”因条陈奸状。炀帝属大理推究,于是左丞郎蔚之、司隶别驾郎楚之等皆坐免。会契丹寇营州,诏云起护突厥兵讨之,启民可汗以二万骑受节度。云起使离为二十屯,屯相联络,四道并引,令曰:“鼓而行,角而止,非公使,毋走马。”三喻五复之。既而一人犯令,即斩以循。于是突厥酋长入谒者,皆膝而进,莫敢仰视。始,契丹事突厥无间,且不虞云起至。既入境,使突厥始云诣柳城与高丽市易,敢言有隋使在者斩,契丹不疑。因引而南,过贼营百里,夜还阵,以迟明掩击之,获契丹男女四万。帝大喜,会百官于廷,曰:“云起将突厥兵平契丹,以奇用师,有文武才,朕自举之,”拜治书御使。因劾奏:“内史侍郎虞世基,御史大夫裴蕴怙宠妨命,四方有变不以闻,闻不以实。朝议少贼,不多发兵,官兵少,贼众。数见败北,贼气日张。请付有司案罪。”大理卿郑善果奏:“云起訾大臣,毁朝政,所富不情。”贬大理司真。武德初,进上开府仪同三司,改遂州都督、益州行台兵部尚书。时仆射窦轨数奏生獠反,冀得集兵以戚众,云起数持掣,轨宣言云起通贼营私,由是始隙。云起弟庆俭、庆嗣事隐太子。太子死,诏轨息驰驿报。轨疑云起有变,阴设备,乃告之。云起不信,曰:“诏安在?”轨曰:“公建成党,今不奉诏,反明矣。”遂杀之。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二十八)) 


        译文
            韦云起,京兆万年人。曾在隋文帝面前启奏事情,文帝说:“外面有什么不合理的事情,可以说出来。”当时兵部侍郎柳述在场侍奉,云起便启奏说:“柳述为人强横奢侈,他没有经过什么大事,只是因为他是主上女婿的这个关系,才拥有把握兵权机要的大权。(我怕)有人议论陛下官不选择贤能之人。这是不利朝政的事。”文帝扭头对柳述说:“云起的话是你的治病良药,你可以把他看作老师。”仁寿初年,文帝下诏让朝延内外的官员各自举荐自己了解的人,柳述就举荐韦云起,任命他为通事舍人。大业初年,改任谒者官。云起建议说:“现在朝廷中崤山以东地区的人不少,他们自立门户,附和同僚或下属、欺骗君上,结为朋党。如果不加抑制,一定会扰乱政体。”就分条列举出他们的不法行为。隋炀帝就吩咐大理官员查办,于是左丞郎蔚之、司隶别驾郎楚之等都因有罪而被免职。后适逢契丹侵犯营州,隋炀帝发布诏书命令韦云起带领突厥兵征讨契丹。突厥启民可汗派二万骑兵,听命于韦云起指挥。韦云起把两万突厥骑兵分为二十营,每营相互联络,分四道一同进发。下令说:“闻鼓声就前进,闻角声就止步,没有公事派遣不得驰马。”三令五申强调这道命令。(可是)不久一个人违反了军令,被韦云起斩首示众。此后前来拜见的突厥将帅,都跪着前行,不敢仰视。当初,契丹与突厥并无冲突,且料想不到韦云起前来。韦云起到了契丹后,让突厥兵士诈称他们是借道去柳城与高丽人做交易,并严令有敢泄露营中有隋使者斩。契丹人没有人怀疑。韦云起率领突厥军向南前进,进入契丹营地一百里,夜里又率军折了回来,以黎明作掩护,韦云起命令骑兵突然向契丹大营发起进攻,俘获契丹男女四万人。隋炀帝闻讯大喜,在朝延召集百官说:“韦云起率领突厥兵平定契丹,用兵奇谲,能文能武,现在我亲自提拔他。”韦云起被升任为治书侍御史。韦云起劾奏:“内史侍郎虞世基、御史大夫裴蕴因为得宠而放肆,国内发生事变却不报告皇上,报告皇上的又不符合实情。在朝堂上议论说贼寇人数不多,不用多发兵,结果官兵少,贼寇多,官兵多次被打败,贼寇气焰日益嚣张。请交付有关部门问罪。”(但)大理卿郑善果上奏说:“韦云起诋毁大臣,毁坏朝政,他说的不符合实情。”韦云起被贬为大理司直。武德初年,韦云起进升为上开府仪同三司,改任遂州都督、益州行台兵部尚书。当时仆射窦轨多次上奏说生獠谋反,希望能够结集士兵来威慑众人,韦云起却多次加以阻碍,窦轨便扬言韦云起勾结贼寇谋取好处,从此两人有了隔阂。韦云起的弟弟庆俭、庆嗣侍奉过太子李建成,李建成死后,皇帝下诏不可传递这个消息。窦轨怀疑韦云起会发动兵变,暗中设防,把诏令告诉了韦云起。韦云起不相信,说:“诏书在哪儿?”窦轨说:“你与李建成是同党,现在不听诏令,谋反的意图就很明显了。”于是杀害了韦云起。 

        相关练习:《旧唐书·韦云起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唐书·韦云起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新唐书·张孝忠传》《新唐书·李袭誉传》
        《新唐书·王重荣传》《新唐书·李渤传》
        《新唐书·张弘靖传》《新唐书·高俭传》
        《新唐书·卢坦传》《新唐书·宗楚客传》
        《新唐书·李光弼传》《新唐书·萧颖士传》
        《新唐书·陆贽传》《新唐书·柳浑传》
        《新唐书·宋璟传》《新唐书·张志和传》
        《新唐书·苑君璋传》《新唐书·何易于传》
        《新唐书·杜悰传》《新唐书·高元裕传》
        《新唐书·戴胄传》《新唐书·杨玚传》
        《新唐书·萧嵩传》《新唐书·严郢传》
        《新唐书·袁高传》《新唐书·张九龄传》
        《新唐书·卢怀慎传》《新唐书·路岩传》
        《新唐书·李嗣业传》《新唐书·李石传》
        《新唐书·丘和传》《新唐书·李敬业传》
        《新唐书·王雄诞传》《新唐书·张巡传》
        《新唐书·高祖李渊本纪》《新唐书·杜黄裳传》
        《新唐书·柳仲郢传》《新唐书·裴行俭传》
        《新唐书·白居易传》《新唐书·狄仁杰传》
        《新唐书·张濬传》《新唐书·王道宗传》
        《新唐书·裴度传》《新唐书·苏良嗣传》
        《新唐书·杜中立传》《新唐书·窦建德传》
        《新唐书·裴炎传》《新唐书·宋申锡传》
        《新唐书·薛举传》《新唐书·裴潾传》
        《新唐书·李夷简传》《新唐书·契苾何力传》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