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苏轼《崇教化》原文及翻译

        苏轼
        原文
            夫圣人之于天下,所恃以为牢固不拔者,在乎天下之民可与为善,而不可与为恶也。昔者三代之民,见危而授命,见利而不忘义,此非必有爵赏劝乎其前,而刑罚驱乎其后也,其心安于为善,而忸怩于不义,是故有所不为。及至秦汉之际,其民见利而忘义,见危而不能授命,法禁之所不及,则巧伪变诈无所不为,疾视其长上而幸其灾,因之以水早,加之以盗贼,则天下荡然无复天子之民矣。世之儒者常有言曰:“三代之时,其所以教民之具,甚详且密也。及至后世,教化之道衰,而尽废其具,是以若此无耻也。”臣愚以为若此者,乃好古而无术,知有教化而不知名实之所存者也。
            昔武王既克商,散财发粟,使天下知其不贪;礼下贤俊,使天下知其不骄;封先圣之后,使天下知其仁;诛飞廉、恶来,使天下知其义。如此,则其教化天下之实固已立矣。天下耸然,皆有忠信廉耻之心,然后文之以礼乐,教之以学校,观之以射乡,而谨之以冠昏丧祭,民是以目击而心谕,安行而自得也。及至秦汉之世,专用法吏以督责其民,如此而欲望其迁善远罪,不亦难乎?
            欲民之知信,则莫若务实其言;欲民之知义,则莫若务去其贪。夫所贵乎县官之尊者,为其恃于四海之富,而不争于锥刀之末也。其与民也优,其取利也缓。古之设官者,求以裕民,今之设官者,求以胜之。求利太广,而用法太密,故民日趋于贪。臣愚以为难行之言,当有所必行,而可取之利,当有所不取,以教民信而示之义。
        (取材于苏轼《崇教化》)


        译文
            圣人在治理天下时,所依靠的、认为牢固不可动摇的,在于应使天下百姓行善,不应使他们作恶。过去夏、商、周三代的百姓,遇到危急时能献出自己的生命,面对私利时能不忘道义,这并不是因为他们的面前一定有爵禄赏赐的奖励,他们的身后一定有刑罚的逼迫,(而是因为)他们的内心会对行善感到安定坦然,会对做不合乎道义之事感到羞愧,因此有些事情(他们)是不会去做的。等到秦汉之时,百姓面对私利忘却了道义,遇到危急不能献出生命,在刑法与禁令未能触及的领域,虚伪不实、巧变诡诈的事情就没有什么做不出来的,瞋目怒视自己的官长,期待他们遭遇不幸,水旱灾害接续来袭,盗贼作乱施以侵害,那么世间效忠于君主的百姓便消失尽净了。世上的儒生常说:“三代之时,用来教化百姓的道德是非常详细、周密的。等到后世时,教化的大道衰颓,道德尽遭废止,因此百姓就像这样不知羞耻。”我认为像这样的人,都是喜好古代的事物却没有策略,只知道有教化这件事,却不懂得其名和实的区别。
            当初周武王攻灭商朝后,分发财物粮食给百姓,使天下明白他并不贪婪;礼遇有才德的人,使天下明白他并不骄纵;进封先世圣人的后代,使天下明白他的仁德;诛杀飞廉和恶来,使天下明白他的道义。这样,周武王教化百姓的事实就已经确立了。百姓满怀敬畏,都有忠诚信实、廉洁知耻之心,(周武王)再用礼乐陶冶百姓,用学校教化百姓,用射乡礼仪给百姓示范,用冠婚丧葬礼使百姓恭敬,因此百姓可以亲眼目睹,心领神会,行事从容自得。等到秦汉时,君主只用司法官吏来督查责罚百姓,像这样却想要百姓趋向良善、远离罪恶,不也很困难吗?
            想要让百姓懂得诚信,就不如自己言行一致;想要让百姓懂得道义,就不如自己摒弃贪念。尊贵的君主所看重的,在于依靠天下的富足,而不在细微利益上斤斤计较。他对待百姓优厚,不急于谋求利益。古时设置官吏,是为了使百姓富裕,如今设置官吏,是为了驾驭百姓。谋求利益太过广泛,运用刑法太过频繁,因此百姓一天天地趋向贪婪。我认为,在难以践行的言论中,一定存在着可以践行的部分,在可以获取的利益中,一定有不应索取的部分,由此来教育百姓诚信并使之知晓道义。



        相关文言文
        苏轼《休兵久矣而国益困》苏轼《孔北海赞》
        苏轼《论取郜大鼎于宋》苏轼《书李营丘山水图》
        苏轼《记六一语》苏轼《上神宗皇帝书》
        苏轼《士夑论》《大臣论》
        苏轼《与鲜于子骏书》《黄州安国寺记》
        《众狗不悦》《养生难在去欲》
        苏轼《书遗蔡允元》苏轼《荐朱长文札子》
        苏轼《六一居士集叙》苏轼《思堂记》
        《王安石赠太傅》《六一泉铭并序》
        《袁宏论佛说》《论修养帖寄子由》
        苏轼《答李廌书》《陈氏草堂》
        苏轼《哨遍·为米折腰》苏轼《答张文潜书》
        苏轼《上刘侍读书》苏轼《遗爱亭记代巢元修》
        苏轼《仁宗皇帝御飞白记》《徐州莲华漏铭》
        苏轼《六国论》苏轼《刑政》
        苏轼《答黄鲁直书》《答黄鲁直》
        《田表圣奏议叙》苏轼《快哉此风赋》
        苏轼《书蒲永升画后》苏轼《眉山远景楼记》
        《臣自颍移扬,过豪、寿、楚、泗等州》苏轼《与朱鄂州书》
        苏轼《礼以养人为本论》《故龙图阁学士滕公墓志铭》
        苏轼《司马温公神道碑》苏轼《厚货财一》
        苏轼《汉高帝论》苏轼《梁贾说》
        《故龙图阁学士滕公墓志铭代张文定公作》苏轼《杭州召还乞郡状》
        苏轼《日喻说》苏轼《与参寥子书》
        《范文正公集》叙苏轼《试笔自书》

        工具导航: 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查询 近义词查询 歇后语大全 古诗词大全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