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文言文
主题
作者
《贞观政要·诚信》原文及翻译(二)
贞观政要
【
原文
】
贞观十年,魏徵上疏曰:臣闻为国之基,必资于德礼,君之所保,惟在于诚信。诚信立则下无二心,德礼形则远人斯格①。然则德礼诚信,国之大纲,在于君臣父子,不可斯须②而废也。故孔子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又曰:“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文子曰:“同言而信,信在言前;同令而行,诚在令外。”然而言而不信,言无信也;令而不从,令无诚也。不信之言,无诚之令,为上则败德,为下则危身,虽在颠沛之中,君子之所不为也。
【
注释
】
①格:来,至。意谓信服,归顺。
②斯须:须臾,一会儿。
【
译文
】
贞观十年,魏徵上疏说:
臣听说国家的基础,在于道德和礼教;国君地位的保障,在于诚实信用。有了诚信,就不会产生二心。实行德政,边远的人民也会来归顺。由此可见,德、礼、诚、信是国家的纲领,贯穿在君臣、父子关系中,一刻也不能偏废。所以孔子说:“君王以礼对待臣子,臣子以忠心侍奉君王。”还说:“一个人终有一死,得不到人民的信任,国家就无法存立。”文子说:“说出话来能够使人相信,是因为说话之前已经取信于人,发出令来能够得到执行,是因为命令之中含有诚意。”说了却不做,是言而无信,接受了命令却不执行,是没有诚意,如果是君王,就会败坏名声,如果是臣下,就会危及生命。因此,即使身不由己,处境艰难,君子也不会做有失诚信的事情。
【
原文
】
自王道休明①,十有余载,威加海外,万国来庭,仓廪日积,土地日广,然而道德未益厚,仁义未益博者,何哉?由乎待下之情未尽于诚信,虽有善始之勤,未睹克终之美故也。普贞观之始,乃闻善惊叹,暨八九年间,犹悦以从谏。自兹厥后,渐恶直言,虽或勉强有所容,非复曩时之豁如②。謇谔之辈③,稍避龙鳞;便佞之徒,肆其巧辩。谓同心者为擅权,谓忠谠者为诽谤。谓之为朋党,虽忠信而可疑;谓之为至公,虽矫伪而无咎。强直者畏擅权之议,忠谠者虑诽谤之尤。正臣不得尽其言,大臣莫能与之争。荧惑视听,郁于大道,妨政损德,其在此乎?故孔子曰“恶利口之覆邦家者”,盖为此也。
【
注释
】
①休明:原意是美而明,这里是太平盛世的意思。
②豁如:豁然旷达,聪明大度。
③謇(jiǎn)谔之辈:忠诚正直、敢于直言的人。
【
译文
】
自从陛下登基,实行王道,已有十多年了,神威遍及四方,各国使者前来朝拜,国家粮仓日益充实,国土日益宽广。然而,我认为如今道德和仁义仍然不笃厚,为什么呢?因为朝廷对侍臣子的态度还不够诚信,虽然陛下在贞观初期勤于政务,有一个好的开头,但却没能做到善始善终。贞观初年,陛下听到好的意见就很惊喜,到贞观八、九年间,仍然乐于接受意见。可是,从那之后,陛下您渐渐讨厌直言,有时即使勉强接受,也不像早年那般纳谏如流了。因此,忠正的大臣,逐渐为了避免触犯您不敢直言;而那些奸邪之人,正好大肆发挥他们巧舌如簧的本领。他们诬陷与朝廷同心同德的人是滥用职权,中伤直言进谏的人是在诽谤朝政。说一个人结党营私,即使他忠诚中正也会让人觉得可疑;说一个人大公无私,即使他弄虚作假也不会遭受责备。所以刚强正直的人害怕玩忽职守的罪名,忠诚正直的人担心诽谤朝廷的恶名。于是正直的忠臣不能完全陈述自己的想法,朝中重臣也不能与之争辩是非。圣上被迷惑视听,破坏了治政的原则,妨政害德的原因就在这里吧?因此孔子说:“厌恶那些口齿伶俐毁灭国家和家庭的人。”大概说的正是如今的情形啊。
相关文言文
《贞观政要·封建第八》
《贞观政要·论安边》
《贞观政要·论择官》
《贞观政要·论求谏》
《贞观政要·尊敬师傅》
《贞观初,岭南诸州奏言高州酋帅冯盎反叛》
《贞观政要·太宗初践祚》
《贞观政要·俭约第十八》
《太宗答魏征》
《贞观政要·君道》
《贞观十九年,太宗征高丽》
《贞观政要·论行幸》
《论慎终》
《国家思欲进忠良》
《用心不倦》
《贞观政要·李绩传》
《贞观政要·任贤·魏征传》
《贞观政要·论俭约》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
《贞观政要·李靖传》
《贞观初,太宗与黄门侍郎王珪宴语》
《贞观政要·安边》
《贞观政要·论赦令》
《贞观政要·贪鄙》
《治国犹栽树》
《太宗纳谏》
《贞观政要·诚信》(四)
《贞观政要·诚信》(三)
《贞观政要·诚信》(一)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