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新唐书·王式传》原文及翻译

        新唐书
        原文
            王式,以荫为太子正字,擢贤良方正科,累迁殿中侍御史。大中中,为晋州刺史,饰邮传,器用毕给。会河曲大歉,民流徙,他州不纳,独式劳恤之,活数千人。时特峨胡亦饥,将入寇汾、浍,闻式严备,不敢道境,报其种落曰:“晋州刺史当避之!”以善最称。徙安南都护。故都护田早作木栅,岁率缗钱,既不时完,而所责益急。式取一年赋市芍木,竖周十二里,罢岁赋外率以纾齐人。浚壕缭栅,外植刺竹,寇不可冒。后蛮兵入掠锦田步,式使译者开谕,一昔去,谢曰:“我自缚叛獠,非为寇也。”初,交阯数有变,惧式威,不自安,相率夜围城,合噪:“请都护北归!”式徐被甲,引家僮乘城责让,矢旝交发,叛者走。翌日,尽捕斩之。宁国剧贼仇甫乱,明越观察使郑祗德不能讨,宰相选式往代,诏可,因至京师。懿宗问方略,对曰:“第假臣兵,寇不足平也。”左右宦要皆曰:“兵众则馈多,当惜天下费。”式奏:“盗若猖狂,天诛不亟决,东南征赋阙矣,宁得以亿万计之乎?兵多则功速费寡。二者孰利?”帝顾左右曰:“宜与兵。”于是诏益许、滑、淮南兵。式发自光福里第,麾帜皆东靡,猎猎有声,喜曰:“是谓得天时矣!”闻贼用骑兵,乃阅所部,得吐蕃、回鹘迁隶数百,发龙陂监牧马起用之,集土团诸儿为向导,擒甫斩之。加检校右散骑常侍。余姚民徐泽专鱼盐之利,慈溪民陈瑊冒名仕至县令,皆豪纵,州不能制。式曰:“甫窃发,不足畏;若泽、瑊,乃巨猾也。”穷治其奸,皆榜死。咸通三年徐州银刀军乱以式检校工部尚书徙武宁节度使诏淮南兵自随视事三日悉以计诛乱兵会诏降武宁为团练罢归终左金吾大将军。
           (选自《新唐书·王式传》,有删节)


        译文
            王式凭借父祖的功绩担任太子正字,考中贤良方正科,多次升迁为殿中侍御史。大中年间,王式任晋州刺史,整治邮传驿站,器物用品完备。正逢河曲严重歉收,百姓流亡迁徙,别的州都不接纳,唯独王式慰劳赈济他们,救活了数千人。当时特峨胡也遭遇饥荒,准备进犯汾、浍,听说王式戒备森严,不敢经过他的辖境,在他们部落中传报说:“晋州刺史,我们应避开他!”王式以政绩优异著称。后来王式被调任为安南都护。前任都护田早制作木栅,每年征收缗钱,既不能按时完成,而索要更加紧急。王式拿一年的赋税钱买来芍木,在周围竖起十二里长的木栅。罢除每年正常赋税以外的征收来缓解百姓负担。挖深壕沟环绕栅栏,外面栽上刺竹,敌人不能侵犯。后来蛮兵入侵锦田步,王式派翻译开导晓谕,蛮兵一天之中就离开了,并道歉说:“我们是在追捕叛乱的獠人,不是来侵犯的。”当初,交阯多次出现叛乱,但他们畏惧王式的威严,内心不安,夜间一起来围城,齐声呼喊道:“请都护回到北方!”王式慢慢穿上甲衣,率领家僮登上城墙斥责他们,这时弓箭石头一起发射,叛乱的人逃去。第二天,抓住叛乱的人全部杀了。宁国大贼仇甫叛乱,明越观察使郑祗德不能讨伐,宰相推荐王式前往代替,皇帝下诏同意,因而来到京城。懿宗询问方针策略,王式回答说:“只要借给我兵马,敌寇不难平定。”在场的宦官权臣都说:“兵马多了粮饷就多,应当爱惜天下的财物。”王式上奏说:“盗贼如此猖狂,天子的讨伐如果不尽早决断,来自东南的赋税就缺少了,岂能用亿万来计算?兵马多了就能速战速胜,花费自然也少了。二者哪个更有利呢?”皇帝看了看左右的人说:“应给他兵马。”于是下诏增派了许、滑、淮南的兵马。王式自光福里宅第出发,旗帜都向东飘扬,猎猎有声,高兴地说:“这就叫做得天时啊!”他听说叛贼有骑兵,于是检阅所辖地区,得到从吐蕃、回鹘流放来的奴隶数百人,他下令调发龙陂监所饲养的马匹,起用他们为骑兵,又招集当地军人作为向导,活捉仇甫后杀死。朝廷下令加授他检校右散骑常侍。余姚百姓徐泽独占鱼盐之利,慈溪百姓陈瑊冒名任官做到了县令,他们都骄横放纵,州府不能制服,王式说:“仇甫私下叛乱,不足以畏惧;像徐泽、陈瑊,才是大奸之人。”他彻底查办他们的罪行,将他们捶击至死。咸通三年,徐州银刀军叛乱,朝廷任命王式检校工部尚书,调任武宁节度使,皇帝下诏让他带领淮南兵马。上任三天,用计谋杀死了所有叛乱士卒。正值皇帝下诏降武宁为团练,他停职回朝。王式官位终于左金吾大将军。

        相关练习:《新唐书·王式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新唐书·张孝忠传》《新唐书·李袭誉传》
        《新唐书·王重荣传》《新唐书·李渤传》
        《新唐书·张弘靖传》《新唐书·高俭传》
        《新唐书·卢坦传》《新唐书·宗楚客传》
        《新唐书·李光弼传》《新唐书·萧颖士传》
        《新唐书·陆贽传》《新唐书·柳浑传》
        《新唐书·宋璟传》《新唐书·张志和传》
        《新唐书·苑君璋传》《新唐书·何易于传》
        《新唐书·杜悰传》《新唐书·高元裕传》
        《新唐书·戴胄传》《新唐书·杨玚传》
        《新唐书·萧嵩传》《新唐书·严郢传》
        《新唐书·袁高传》《新唐书·张九龄传》
        《新唐书·卢怀慎传》《新唐书·路岩传》
        《新唐书·李嗣业传》《新唐书·李石传》
        《新唐书·丘和传》《新唐书·李敬业传》
        《新唐书·王雄诞传》《新唐书·张巡传》
        《新唐书·高祖李渊本纪》《新唐书·杜黄裳传》
        《新唐书·柳仲郢传》《新唐书·裴行俭传》
        《新唐书·白居易传》《新唐书·狄仁杰传》
        《新唐书·张濬传》《新唐书·王道宗传》
        《新唐书·裴度传》《新唐书·苏良嗣传》
        《新唐书·杜中立传》《新唐书·窦建德传》
        《新唐书·裴炎传》《新唐书·宋申锡传》
        《新唐书·薛举传》《新唐书·裴潾传》
        《新唐书·李夷简传》《新唐书·契苾何力传》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