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文言文
主题
作者
《梁书·周舍传》原文及翻译
梁书
原文
:
周舍字升逸,汝南安城人,舍幼聪颍,既长,博学多通,尤精义理,善诵书,背文讽说,音韵清辩。起家齐太学博士,迁后军行参军。建武中,魏人吴包南归,有儒学,尚书仆射江祏招包讲。舍造坐,累折包,辞理遒逸,由是名为口辩。王亮为丹阳尹,闻而悦之,辟为主簿,政事多委焉。
高祖即位,博求异能之士。吏部尚书范云重舍才器,言之于高祖,召拜尚书祠部郎。时天下草创,礼仪损益,多自舍出。时王亮得罪归家,故人莫有至者,舍独敦恩旧,及卒,身营殡葬,时人称之。迁尚书吏部郎,太子右卫率,右卫将军,虽居职屡徙,而常留省内,罕得休下。国史诏诰,仪体法律,军旅谋谟,皆兼掌之。日夜侍上,预机密,二十余年未尝离左右。舍素辩给,与人泛论谈谑,终日不绝口,而竟无一言漏泄机事,众尤叹服之。性俭素,衣服器用,居处床席,如布衣之贫者。每入官府虽广厦华堂闺阁重邃舍居之则尘埃满积以荻为鄣坏亦不营为右卫,母忧去职,服阕,除侍中,领步兵校尉,未拜,仍迁员外散骑常侍、太子左卫率。顷之,加散骑常侍、本州大中正,迁太子詹事。
普通七年,南津获武陵太守白涡书,许遗舍面钱百万,津司以闻。虽书自外入,犹为有司所奏,舍坐免。迁右骁骑将军,知太子詹事。以其年卒,时年五十六。上临哭,哀恸左右。诏曰:“太子詹事、豫州大中正舍,奄至殒丧,侧怆于怀。其学思坚明,志行开敏,劬劳机要,多历岁年,才用未穷,弥可嗟恸。宜隆追远,以旌善人。可赔侍中、护军将军,朝服一具,衣一袭,丧事随由资给。谥日简子。”明年,又诏曰:“故侍中、护军将军简子舍,义该玄儒,博穷文史,奉亲能孝,事君尽忠,历掌机密,清贞自居。食不重味,身靡兼衣。终亡之日,内无妻妾,外无田宅,两儿单贫,有过古烈。往者,南司白涡之劾,恐外议谓朕有私,致此黜免,追愧若人一介之善。外可量加褒异,以旌善人。”
(选自《梁书》,有删改)
译文
:
周舍字升逸,汝南安成人。周舍小时候聪慧,长大以后,博学多识,尤其精通义理,擅长诵读书籍,背诵文章立论辩说,音调清晰有辩才。出仕为齐朝太学博士,升任后军行参军。建武年间,魏国人吴包归附南方,他有很高的儒学修养。尚书仆射江祐招吴包讲授,周舍造访就座,多次让吴包折服,周舍说理刚健飘逸,因此有辩才之名。王亮担任丹阳尹,听说后很喜欢他,征用为主簿,政事多托付给他。
高祖登位,广泛寻求有特殊才能的人,吏部尚书范云很看重周舍的才华,把他推荐给了高祖,高祖征召周舍为尚书祠部郎。当时新王朝刚建立,礼仪的增减,大多出自周舍。当时王亮获罪回家,没有一个老朋友去拜访他,唯独周舍重视旧日恩情,等到王亮去世时,周舍亲自为他料理出殡安葬,当时的人都称赞他。调任尚书吏部师、太子右卫率、右卫将军,虽然担任的职务屡次变更,但经常留在官署内,很少能休息回家,国史诏语,礼仪法律,军事谋略,都由他兼管。周舍日夜传奉皇帝,参与机密事务,二十多年不曾离开皇帝的身边。周舍素来能言善辩,和别人谈论开玩笑,终日不绝口,竟没有一句话泄漏机密,众人特别赞叹佩服他。周舍生性节俭朴素,衣服器物,住处床席,如同百姓中的贫困者。每次进官府,即使是高大华丽的建筑,内房层层,周舍居住后就积满了灰尘。用荻草做遮挡物,坏了也不修葺。担任右卫,因母亲去世离职。服丧期满,授任侍中,兼步兵校尉,没有就职,又担任员外散骑常待、太子左卫率。不久,又加授散骑常待、本州大中正,升任太子詹事。
普通七年,南津截获武陵太守白涡的信件,许诺送给周舍一百万钱的见面礼,官府将其上报给了朝延。虽然信件是从外面送进的,周舍还是被有关官员举奏,他因此获罪被免官,调任右骁骑将军,执掌太子詹事事务,他在这一年去世,终年五十六岁。皇帝前往吊唁,哀伤感动身边的人。下诏说:“太子詹事、豫州大中正周舍,突然去世,心中悲痛。他的学问思想坚定明确,志向品行通达明敏,为国家机要大事辛劳多年,才能还没有充全施展,更令人叹息悲伤。应该隆重地追念,来表彰好人。可追赠他为待中、护军将军,朝服一具,衣服一件,丧事花费依据情况供给。谥号叫简子。”第二年,又下诏说:“已故待中,护军将军简子舍,义理贯通儒道,广博穷尽文史,侍奉亲人能孝顺,传奉君主能尽忠,多年掌管机密,以清廉忠贞要求自己。饮食没有多余的味道,身上没有多余的衣服。去世的时候,内没有妻妾,外没有田地住宅,两个儿子孤单贫困,超过古代名人。往日,南司关于白涡的弹劾,恐怕外间议论我有私心,以致有废黜免职的诏命,追忆有愧于他秋直的善行。外府可酌情加以褒奖,来表彰好人。”
相关练习:
《梁书·周舍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吕僧珍不仗势》
《梁书·朱异传》
《梁书·韦睿传》
《梁书·陈庆之传》
《吕僧珍为官》
《梁书·王珍国传》
《梁书·萧颖达传》
《梁书·萧昱传》
《梁书·康绚传》
《梁书·孝行》
《梁书·王志传》
《梁书·萧秀传》
《梁书·沈约传》
《梁书·冯道根传》
《梁书·萧恢传》
《梁书·到洽传》
《梁书·柳忱传》
《梁书·江淹传》
《梁书·刘峻传》
《梁书·萧伟传》
《梁书·乐蔼传》
《梁书·阮孝绪传》
《梁书·傅昭传》
《梁书·王锡传》
《梁书·何敬容传》
《梁书·张文蔚传》
《梁书·浔阳王大心传》
《梁书·羊侃传》
《梁书·儒林传》
《梁书·萧渊藻传》
《梁书·子云传》
《梁书·良吏传》
《梁书·王僧辩传》
《梁书·张充传》
《梁书·袁昂传》
《梁书·裴子野传》
《梁书·王僧孺传》
《梁书·王瞻传》
《梁书·何胤传》
《梁书·贺琛传》
《梁书·明山宾传》
《梁书·谢举传》
《梁书·谢胐传》
《梁书·王亮传》
《梁书·范述曾传》
《梁书·吉翂传》
《梁书·柳庆远传》
《梁书·夏侯详传》
《梁书·桥玄传》
《梁书·韦放传》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