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明史·李中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
        原文
            李中,字子庸,吉水人,正德九年进士。杨一清为吏部,数召中应言官试,不赴。及授工部主事,武宗自称大庆法王,建寺西华门内,用番僧住持,廷臣莫敢言。中拜官三月即抗疏曰:“曩逆瑾窃权,势焰薰灼。陛下既悟,诛之无赦,圣武可谓卓绝矣。今大权未收,储位未建,义子未革,纪纲日驰,风俗日壤,小人日进,君子日退,士气日靡,言路日闭,名器日轻,贿赂日行,礼乐日废,刑罚日滥,民财日殚,军政日弊。瑾既诛矣,而善治一无可举者,由陛下惑异端故也。夫禁掖严邃,岂异教所得杂居?今乃建寺西华门内,延止番僧,日与聚处。异言日沃,忠言日远,用舍颠倒,举错乖方。政务废驰,职此之故。伏望陛下翻然悔悟,毁佛寺,出番僧,妙选儒臣,朝夕劝讲,揽大权以绝天下之奸,建储位以立天下之本,革义子以正天下之名,则所谓振纪纲、励风俗、进君子、退小人诸事,可次第举矣。”帝怒。罪将不测,以大臣救得免。逾日,中旨谪广东通衢丞。王守仁抚赣州,檄中参其军事。预平宸濠。

          世宗践阼,复故官。未任,擢广东佥事。再迁广西提学副使,以身为教。择诸生高等聚五经书院,五日一登堂讲难。三迁广东右布政使。忤总督及巡抚御史,坐以不称职,当罢。霍韬署吏部事,称中素廉节有才望,当留。会政府有不悦者,降四川右参政。十八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山东。岁歉,令民捕蝗者倍予谷,蝗绝而饥者济。擒剧盗关继光,邻境攘其功,中不与辩。进副都御史,总督南京粮储。御史金灿按四川时,尝荐中。中不谢,灿憾之,至是摭他事诬劾。方议调用而中卒。光宗时,追谥庄介。

          中守官廉。自广西归,欲饭客,贷米邻家。米至,又乏薪,将以浴器爨。会日已暮,竟不及饭而别。少学于同里杨珠,既而扩充之,沉潜邃密,学者称谷平先生。门人罗洪先、王龟年、周子恭皆能传其学。中族人楷,又传洪先之学。

          楷,字邦正。由举人授汤溪知县。母艰服阕,补青田。时倭躏东南,楷积谷资守御。青田故无城。倭至,楷御于沙埠,倭不得渡,乃以间筑城。倭又至,登陴守,日杀贼数人,倭遁去。改知昌乐,亦以治行闻。


        译文
           李中,字子庸,吉水人,正德九年(1514)进士。杨一清做吏部尚书,多次召李中应言官试,李中不到。等到李中授官工部主事时,武宗自称为大庆法王,在西华门内建立寺院,用番僧做主持,朝廷群臣都不敢言。李中封官才三个月便抗言上疏说“:以往逆臣刘瑾窃权,势焰嚣张。陛下既已觉悟,诛之无赦,圣武可谓是卓绝的啊。现在大权未收,皇储位未立,义子未革除,纪纲日益松弛,风俗逐渐变坏,小人逐渐升官,君子逐渐引退,士气逐渐委靡,言路逐渐关闭,名器逐渐被轻视,贿赂逐渐流行,礼乐逐渐荒废,刑罚日益泛滥,民财日益殚竭,军政日益增加弊端。刘瑾已经被诛,但善治仍一无可举,是因为陛下受异端蒙惑的缘故。至于禁掖严厉幽深,岂能容得异教与宫人杂居。现在在西华门内建寺,招番容僧居住,每日相与聚处。异言日益繁盛,忠言日益远去,取舍颠倒,举措背离常理。政务废弛,是因此之故。乞望陛下翻然悔悟,摧毁佛寺,逐出番僧,妙选儒臣,朝夕劝讲,揽大权以杜绝天下的奸邪,建储位以立天下之本,革义子以正天之名,那么所说的振纪纲、励风俗、进君子、退小人诸事项,可以依次举行了。”皇帝大怒。李中将有不测之罪,因大臣营救才得免。过了一日,皇帝下旨将他贬为广东通衢驿丞。王守仁按抚赣州,邀李中参与他的军事。预备讨平宸濠。

          世宗登位,恢复李中原有官职。未上任,升为广东佥事。再迁广西提学副使,以身为教。从诸学生里面选择高等级的集聚在五经书院,五日一次登上学堂讲解疑难。三迁广东右布政使。忤逆了总督和巡抚御史,因而说李中不称职,应当罢去职务。霍韬署吏部事,说李中素有廉节有才望,应当留任。正巧政府有不喜欢李中的,李中被降为四川右参政。

          十八年(1539)升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山东。这一年收成不好,下令让农民捕捉蝗虫,政府加倍付给粮食,因此蝗虫灭绝而饥饿的人得到救济。李中擒获恶盗关继光,邻境攘夺李中的功劳,李中不与他争辩。进升为副都御史,总督南京粮食储备。御史金灿按抚四川时,曾经推荐过李中。李中不谢他,金灿为此怀恨他,至此他摘取李中的一些事情诬告他。朝廷刚刚议调李中时,李中死去。光宗时,追加谥号为庄介。

          李中守官廉洁。从广西回到家乡,想用米饭招待客人,从邻家借贷粮米。米借到后,又没有柴薪,准备用浴器烧火做饭。客人等到天色暮黑,竟还不能吃到饭而告辞走了。李中少年时跟同乡杨珠学习,既而将杨珠学说扩充,使他的学术沉潜邃密,学者称李中为谷平先生。他的学生罗洪先、王龟年、周子恭都能传承他的学术。李中的同族人李楷,又传承罗洪先的学术。 


        相关文言文
        《明史·崔亮传》《明史·叶伯巨传》
        《明史·吕大器传》《明史·杨博传》
        《明史·张元勋传》《明史·石邦宪传》
        《明史·李文忠传》《明史·何卿传》
        《明史·林润传》《明史·赵锦传》
        《明史·徐光启传》《明史·谢瑜传》
        《张溥与“七录斋”》《明史·刘球传》
        《明史·程本立传》《明史·桑乔传》
        《明史·黄孔昭传》《明史·王彰传》
        《明史·周怡传》《明史·冯恩传》
        《明史·颜鲸传》《明史·许相卿传》
        《明史·张芹传》《明史·本纪九》
        《明史·开济传》《明史·杨名传》
        《明史·陆粲传》《明史·俞大猷传》
        《明史·叶应骢传》《明史·马孟桢传》
        《明史·金铉传》《明史·唐枢传》
        《明史·郑一鹏传》《明史·万元吉传》
        《明史·马录传》《明史·李秉传》
        《明史·胡松传》(二)《明史·周忱传》(二)
        《明史·徐九思传》《明史·杨守陈传》
        《明史·袁继咸传》《明史·李遂传》
        《明史·邹维琏传》《明史·张经传》
        《明史·朱纨传》《明史·丁汝夔传》
        《明史·曾铣传》《明史·翟鹏传》
        《明史·周敬心传》《明史·陈九畴传》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