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通鉴纪事本末·桓温灭蜀》原文及翻译

        通鉴纪事本末
        原文
            永和二年冬,成汉主李势不恤国事,加以饥馑,四境之内,遂至萧条。晋安西将军桓温将伐汉,将佐皆以为不可。江夏相袁乔劝之曰:“夫经略大事,固非常情所及,智者了于胸中,不必待众言皆合也。今为天下之患者,胡、蜀①二寇而已。蜀虽险固,比胡为弱,将欲除之,宜先其易者。李势无道,臣民不附,且恃其险远,不修战备。宜以精卒万人轻赍疾趋,比其觉之,我已出其险要,可一战擒也。胡闻我万里远征,以为内有重备,必不敢动。纵有侵轶,缘江诸军足以拒守,必无忧也。”温从之,使袁乔帅二千人为前锋。三年春二月,桓温军至青衣,汉主势大发兵,遣叔父右卫将军福、从兄镇南将军权、前将军昝坚等将之,自山阳趣合水。诸将欲设伏于江南以待晋兵,昝坚不从,引兵自江北鸳鸯碕渡向犍为。三月,温至彭模。议者欲分为两军,异道俱进,以分汉兵之势。袁乔曰:“今悬军深入万里之外,胜则大功可立,不胜则噍类无遗。当合势齐力,以取一战之捷;若分两军,则众心不一,万一偏败,大事去矣。不如全军而进,弃去釜甑,赍三日粮,以示无还心,胜可必也。”温从之。留参军孙盛、周楚将嬴兵守辎重,温自将步卒直指成都。李福进攻彭模,孙盛等奋击,走之。温进,遇李权,三战三捷。昝坚至犍为,乃知与温异道,还,自沙头津济,比至,温已军于成都之十里陌,坚众自溃。势悉众出战于笮桥,温前锋不利,参军龚护战死,矢及温马首。众惧,欲退,而鼓吏误鸣进鼓,袁乔拔剑督士卒力战,遂大破之。温乘胜长驱至成都纵火烧其城门势夜开东门走至葭萌使散骑常侍王幼送降文于温,寻舆榇②面缚诣军门,温解缚、焚株,送势及宗室十余人于建康,引汉司空谯献之等以为参佐,举贤旌善,蜀人悦之。(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桓温灭蜀》)
        [注]①胡、蜀:此指东晋十六国时期存在的后赵、成汉两个割据政权。②榇:棺材。


        译文
            (东晋穆帝)永和二年冬季,成汉君主李势不顾念朝政,又有饥荒,于是国家到了萧条的境地。安西将军桓温将要征讨成汉,部将僚佐们都认为不可行。江夏相袁乔劝说桓温:“谋取天下的大事,本来就不是常人的见解能够认识得到的,有智谋的人心里非常明白,不必等众人的意见完全一致。现在成为天下祸患的,只有后赵、成汉两个敌人而已。成汉虽然地势险要牢固,但与后赵相比力量薄弱,想要除掉祸患,应当先选择容易夺取的一方。李势无道,臣民离心,而且依仗国家险要偏远,平时不修整战争装备。应当率领一万精锐士兵轻装急行,待到他们发觉时,我军已经越过了他们的险要地带,只要一战就可以将李势擒获。后赵听说我们万里远征的消息,定会认为我国国内有重兵守备,必不敢轻举妄动。纵使后赵有所侵犯,沿江的各路军队也足以能够抵抗防守,一定不会有什么后患。”桓温听从了袁乔的意见,派遣袁乔率领二千人作为前锋部队。桓温的军队抵达青衣,成汉国主李势调集大军,派遣叔父右卫将军李福、堂兄镇南将军李权、前将军昝坚等人统帅军队,从山阳赶赴合水。众将领准备在长江以南设下伏兵等待东晋的军队,但昝坚不听,率军从长江北岸的鸳鸯碕渡江,向犍为进发。三月,桓温抵达彭模。有人建议把军队分为两支,分道一起前进,以便分散成汉军队的势力。袁乔说:“如今我军孤军深入万里之外,胜利就可以建立功勋,不胜则不会留下一个活人。应当集中兵力,一齐用力,争取一战取胜;如果分为两支军队,那么众人之心就不会统一,倘若一支军队失利,消灭成汉的事情就失败了。不如全军一起前进,扔掉釜甑等炊具,只携带三日军粮,以显示毫不后退的决心,必定能够取胜。”桓温听从了他的意见。留下参军孙盛、周楚率领老弱士兵守卫军用物资,桓温则亲自率领步兵直指成都。李福进攻彭模,孙盛等人奋力反击,打跑了李福。桓温率军前进,遇上李权的军队,三战三胜。昝坚到了犍为,才知道和桓温走的不是同一条路,急忙返回,从沙头津渡江,等赶到战场时,桓温的军队已经在成都的十里陌驻扎下来,昝坚的军队不战就溃败了。李势率领全部军队在笮桥与晋军交战,桓温的前锋部队失利,参军龚护战死,飞箭射中了桓温的马头。士兵畏惧,想要撤退,可是掌鼓的官吏却误敲了进军的战鼓,袁乔拔出剑督促士卒奋力苦战,最终大败敌军。桓温乘胜长驱直抵成都,放火焚烧城门。李势趁夜色打开城门向东逃走,到了葭萌,派散骑常侍王幼向桓温送来了投降的文书。不久(李势)抬着棺材并反绑着双手来到桓温的军营门前投降,桓温解开捆绑的绳索、烧掉棺材,押送李势和其十几个王族亲属前往建康;推荐成汉国司空谯献之等人为参佐,推举贤人表彰善事,蜀人非常高兴。


        相关练习:《通鉴纪事本末·桓温灭蜀》阅读练习及答案    《通鉴纪事本末·桓温灭蜀》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通鉴纪事本末·桓温灭蜀》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相关文言文
        《通鉴纪事本末·高祖灭楚》《通鉴纪事本末·晋灭吴》(二)
        《通鉴纪事本末·宋明帝北伐》《通鉴纪事本末·吴蜀通好》(二)
        《通鉴纪事本末·唐平辽东》《唐太宗论弓矢》
        《贞观元年,闰三月,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通鉴纪事本末·袁绍讨公孙瓒》
        《二年春正月,镇东将军册丘俭、扬州刺史文钦矫太后诏》《汉和帝永元四年,窦宪兄弟专权》
        《通鉴纪事本末·光武平齐》(二)《通鉴纪事本末·裘甫寇浙东》
        《通鉴纪事本末·宋文图恢复》(二)《通鉴纪事本末·后唐灭梁》(二)
        《通鉴纪事本末·七国之叛》《通鉴纪事本末·司马懿诛曹爽》
        《通鉴纪事本末·南诏归附》(二)《通鉴纪事本末·诸葛亮出师》(三)
        《晋王病笃,立其子存勖为嗣》《通鉴纪事本末·陈敏之叛》
        《通鉴纪事本末·宋文帝图恢复》《通鉴纪事本末·窦氏专恣》
        《兴元元年,朱泚更国号曰汉自称汉元天皇》《通鉴纪事本末·匈奴和亲》(二)
        《通鉴纪事本末·江左经略中原》(二)《通鉴纪事本末·魏平辽东》
        《通鉴纪事本末·唐平河西》《通鉴纪事本末·唐平江淮》
        《冬十月,宋金刚进攻浍州,陷之,军势甚锐》《通鉴纪事本末·隋灭陈》
        《通鉴纪事本末·武宗平泽潞》《通鉴纪事本末·诸将之叛》
        《圣历二年,太后春秋高,虑身后太子与诸武不相容》《通鉴纪事本末·孙氏据江东》(二)
        《通鉴纪事本末·宪宗平淮蔡》《通鉴纪事本末·太宗平吐谷浑》
        《通鉴纪事本末·光武中兴》(二)《通鉴纪事本末·霍光废立》(二)
        《通鉴纪事本末·世宗征淮南》(二)《通鉴纪事本末·杨坚簒周》
        《通鉴纪事本末·光武平陇蜀》《通鉴纪事本末·太宗平突厥》
        《通鉴纪事本末·武韦之祸》《通鉴纪事本末·赵充国破羌》
        《通鉴纪事本末·时左卫将军陈光请伐赵》《二月,上御丹凤门楼,赦天下》
        《通鉴纪事本末·诸葛亮出师》(二)《通鉴纪事本末·西域归附》(二)
        《通鉴纪事本末·傅太后从弟右将军喜》《通鉴纪事本末·霍光废立》

        工具导航: 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查询 近义词查询 歇后语大全 古诗词大全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