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新唐书·儒学列传(上)》原文及翻译

        新唐书
        原文
            太宗身橐鞬,风纚露沐,然锐情经术,即王府开文学馆,召名儒十八人为学士,与议天下事。既即位,殿左置弘文馆,悉引内学士番宿更休;听朝之闲,则与讨古今,道前王所以成败,或日昃夜艾,未尝少怠。贞观六年,诏罢周公祠,更以孔子为先圣,颜氏为先师,尽召天下惇师老德以为学官。数临幸观释菜,命祭酒博士讲论经义,赐以束帛。生能通一经者,得署吏。广学舍千二百区,三学益生员,并置书、算二学,皆有博士。大抵诸生员至三千二百。自玄武屯营飞骑,皆给博士受经,能通一经者,听入贡限。四方秀艾,挟策负素,坌集京师,文治煟然勃兴。 
            高宗尚吏事,武后矜权变,至诸王驸马,皆得领祭酒。初,孔颖达等始署官,发《五经》题与诸生酬问。 
            玄宗诏群臣及府郡举通经士,而褚无量、马怀素等劝讲禁中,天子尊礼,不敢尽臣之。置集贤院部分典籍、乾元殿博汇群书至六万卷,经籍大备,又称开元焉。禄山之祸,两京所藏,一为炎埃,官商私楮,丧脱几尽,章甫之徒,劫为缦胡。于是嗣帝区区救乱未之得,安暇语贞观、开元事哉?自杨绾、郑余庆、郑覃等以大儒辅政,议优学科,先经谊,黜进士,后文辞,亦弗能克也。文宗定《五经》,镵之石,张参等是正讹文,寥寥一二可纪。由是观之,始未尝不成于艰难,而后败于易也。 
            尝论之,武为救世砭剂,文其膏粱欤!乱已定,必以文治之。否者,是病损而进砭剂,其伤多矣!然则武得之,武治之,不免霸且盗,圣人反是而王。故曰武创业,文守成,百世不易之道也。若乃举天下一之于仁义莫若儒儒待其人乃能光明厥功。至专诵习传授、无它大事业者,则次为《儒学篇》。 
        (节选自《新唐书•儒学列传(上)》) 


        译文
            太宗虽然身带弓箭,风餐露宿,但却能精心关注经学,在王府中开设文学馆,召集十八位名儒做学士,和他们一起议论天下之事。即位以后,在殿左设置弘文馆,让所有的学士在殿内轮流值夜,在临朝听政后的闲暇时间,就和他们一起讨论古今,说前王成败的原因,有时讨论到太阳西斜或通宵达旦,未曾稍有倦怠。贞观六年,太宗下诏废周公祠,改以孔子为先圣,颜氏为先师,广召天下学问笃实的老师和德高年长的儒士来充任学官。并多次亲临国学观看学生入学时祀先圣先师的典礼,命祭酒博士讲论经义,每赐锦五匹。学生能通晓一经,即可参加官吏考试。增建学舍一千二百间,太学等三种学校增收学生,并设置书、算二学,都设有博士。学生大约可达三千二百名。即使是在玄武门的屯营飞骑将士,也可学经当博士,能通晓一经的,听任他们去参加贡举考试。四方的优异俊美的人士,携带着书籍及书写用具,聚集京城,以文教治国的风气蓬勃兴盛(以文教治国蔚然成风)。 
            高宗崇尚官吏,武后自持权势而随机应变,以至诸王和驸马都得到祭酒职位。当初,孔颖达等人为学官,以《五经》为题向学生进行提问和解答。 
            玄宗下诏令群臣和各州县推荐通晓经义的儒士,而褚无量、马怀素等人到宫中侍讲,天子对他们很尊重礼遇,不敢完全把他们当做臣子对待。存放在集贤院的部分典籍、乾元殿收集的群书多达六万卷,图书完备,又称开元时期了。安禄山叛乱,使两京的藏书全部被烧为灰烬,使官私藏书几乎全部丧失,年轻力壮的人,被劫持去当兵。于是继位的皇帝想救治战乱而未能如愿,哪能有空闲去谈贞观、开元时的盛事呢?自从杨绾、郑余庆、郑覃等人以大儒出任宰相,商议何科为优,主张以明经科为先,降低进士科,以文辞为后,也未能解决问题。文宗时校定《五经》,刻在石头上,张参等人校正错字,只是寥寥的一两件事。从这就可以看出,没有哪一件事情不是因为克服艰难而成功,而后因为易而失败的啊。 
            曾经有这样一种议论,说武功是救世的烈药,而文治大概是精美的食物吧!战乱平定后,一定要文治。否则,就是已经病损却用烈药,那么所受伤害反而加深了!这样说来,那么用武力得到的,又用武力去治理,不免有霸道和强横之气,圣人一反其道而行王道。所以说以武力创业,以文治守成,这是百代不变的道理。如果想使天下的人归于仁义,什么都不如儒学。用儒道去对待别人,才能功劳显著。至于那些专门学习和传授儒学的,没有能成就其他大事业的人,就编为《儒学篇》。 

        相关练习:《新唐书·儒学列传(上)》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新唐书·武平一传》《新唐书·石雄传》
        《新唐书·赵宗儒传》《新唐书·吕諲传》
        《新唐书·任敬臣传》《新唐书·牛僧孺传》
        《新唐书·刘幽求传》《新唐书·甄权传》
        《新唐书·杜景佺传》《新唐书·权万纪传》
        《新唐书·李承传》《新唐书·冯元常传》
        《新唐书·吉顼传》《新唐书·陆龟蒙传》
        《新唐书·郝士美传》《新唐书·王播传》
        《新唐书·郗士美传》《新唐书·李翱传》
        《新唐书·张巡传》(二)《新唐书·薛仁贵传》
        《新唐书·张孝忠传》《新唐书·李袭誉传》
        《新唐书·王重荣传》《新唐书·李渤传》
        《新唐书·张弘靖传》《新唐书·高俭传》
        《新唐书·卢坦传》《新唐书·宗楚客传》
        《新唐书·李光弼传》《新唐书·萧颖士传》
        《新唐书·陆贽传》《新唐书·柳浑传》
        《新唐书·宋璟传》《新唐书·张志和传》
        《新唐书·苑君璋传》《新唐书·何易于传》
        《新唐书·杜悰传》《新唐书·高元裕传》
        《新唐书·戴胄传》《新唐书·杨玚传》
        《新唐书·萧嵩传》《新唐书·严郢传》
        《新唐书·袁高传》《新唐书·张九龄传》
        《新唐书·卢怀慎传》《新唐书·路岩传》
        《新唐书·李嗣业传》《新唐书·李石传》
        《新唐书·丘和传》《新唐书·李敬业传》

        工具导航: 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查询 近义词查询 歇后语大全 古诗词大全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