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望九华》原文和翻译


          《望九华》 
          余过池阳,登郡楼,望九华,仅见一峰。舟出清溪,始见之,然犹灭没于云雾之间。晚泊梅根浦,方了了见诸峰也。 
          九华之胜,不在山中,从江上望之,秀逸清远,夕波落日,邈然于怀。又得太白啸歌,每舟泊林岸,便觉九子依依向人。 
          《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聪明的人喜爱水,指人各有所好。)山水景物,曾经引起了古今无数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思,他们为我们奉献了大量的歌颂自然山水的优美篇章。 
          1、对作者的了解 
          他是南宋诗人,浙江温州乐清人.
          2、译文 
          我访问池阳郡,登上城楼,眺望九华山,仅能望见一座山峰。我乘船从(郡正南通远门外的)清溪出去,才望见了九华山,但是九华山仍旧在云遮雾绕之间或隐或现。到了傍晚,船停泊在梅根港时,才清清楚楚地望见了九华诸峰。 
          九华山的胜状,并不在于九华山中。从江上远望九华山,九华山俊秀飘逸,清丽悠远,夕阳余辉落在江面上(增添了九华山的情致),更让人在心中留下悠远的记忆。又记得李太白有赞美九华山的诗歌,每当船停泊在江岸时,便觉得九座山峰依依不舍地向人而立。 
          3、诗人观赏九华山的各个角度(定景换点) 
          过、登、望→仅见一峰 
          乘船从清溪出去后→始见之,然犹灭没于云雾之间 
          晚泊梅根浦→方了了见诸峰也 
          (模糊到清晰、楼上到水上、远望九华在云雾间隐隐约约到近观诸峰此显彼隐) 
          视角不同,景色各异,扣住了“望”字做足文章,使没有生命的山水,竟然带着情趣渐渐地凸现出来。 
          4、诗人心目中“九华之胜”的理解 
          九华山景色优美,古刹如林,可以说是胜境诱人,但作者有自己独到的感受。 
          作者认为欲得九华之胜应在傍晚从江上望九华:在“夕波落日”映衬下的有着“秀逸清远”不俗之姿的九华山才会让人“邈然于怀”。最后用拟人表现对九华山的感情,他移情于物,写九华的山峰依依不舍向人而立,就是写自己对九华胜状依依不舍的深情。作者体悟到真正的九华之胜——物我相悦,物我两忘。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一代名臣。号梅溪,是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北宋·政和二年出生于乐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乐清市)梅溪村。少时颖悟强记,7岁入塾,14岁先后在鹿岩乡塾、金溪邑馆、乐清县学读书,学通经史,诗文名闻远近。少时就有忧世拯民之志,十七岁“感时伤怀”,悲叹徽、钦二帝被掳,宋室被迫南迁。19岁时写出“北斗城池增王气,东瓯山水发清辉”的名句。24岁时,小小的乐清县学落成,居然能文赋诗,盖世的才华震动了浙南的诗坛。33岁时在家乡创办梅溪书院授徒,34岁入太学。由于当时南宋政治腐败,奸臣秦桧专权,科场黑暗,屡试不第。一直至他46岁时,秦桧死后,高宗即位继帝主持殿试,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揽权”中兴为对,中进士第一,被擢为状元,先授承事郎,兼建王府小学教授,因论力主抗战,并荐用爱国老将张浚、刘锜,遭主和派排斥离京归里。孝宗即位后,起知严州,未赴任召对除司封员外郎,迁国子司业,起居舍人,除任侍御史。力排和议,并以怀奸、误国等八大罪状劾主和派代表、当朝宰相史浩,使之罢职。隆兴元年(1163年),张浚北伐失利,主和派非议纷起。他上疏称恢复大业不不能以一败而动摇,未被采纳。出知饶、湖等州,救灾除弊,颇有政绩。在文学上,他一生经过雁山至少七次,都是中进士之前,而且又都是北上临安时,因此对雁荡山的感受极其亲切。在此期间,他赋了大量有关雁荡的诗。他在《游灵岩辉老索诗至灵峰寄数语》中,不仅对雁荡山作了依次总评价:“雁荡冠天下,灵岩尤绝奇!”而且还把自己的政治抱负和雁荡山水浴成一体。雁荡山水铸造了王十朋刚直不阿的崇高风格,他则以盖世的才华歌颂了雁荡山水。然而,以他的才气,在雄伟奇秀,千姿百态的雁荡山水面前仍有力不从心之感,曾在一诗中曰:“愧无笔力助庄严!”从此之后,“难下笔”就成为描绘雁荡山的“名句”了。王十朋以名节闻名于世,刚直不阿,批评朝政,直言不讳。任秘书省校书郎时,力排和议,并抨击三衙兵权过重,谏罢杨存中兵权,奏请起用张浚。孝宗诏百官陈事务,他上《应诏陈弊事》札子,指出百官“尽其官不履其职”,同时指出皇帝有任贤、纳谏、赏罚三大职事,并未做好。隆兴元年任侍御史时弹劾当朝宰相史浩及其党羽史正志、林安宅,并使之罢职,震动朝野,人称颂王十朋郎为真御史。王十朋守饶州期间,宰相洪适,饶州人。回乡拜访王十朋,竟提出以放学宫地扩建私宅后花园,王十朋毅然拒绝。《宋史·本传》记载说:“丞相洪适请故学其益其圃,十朋曰:‘先圣所居,十朋何敢予人’?”此事后来朝野皆知,传为佳话。王十朋一生清廉,夫人贾氏,品德高尚,忍贫好施,常以清白相勉。隆兴元年辞官故里,家有饥寒之号却不叹穷。夫人死在泉州任所,因路远无钱将灵柩及时运回家乡。他在《乞祠不允》诗里述云:“臣家素贫贱,仰禄救啼饥。”“况臣糟糠妻,盖棺将及期。旅榇犹未还,儿昼夜悲。”结果灵柩在泉州停放了二年。王十朋为官,关心的是国家、黎民,自己却是如此贫寒。王十朋学识渊博,诗文自有风格。现收入《梅溪先生文集》前后集中,计有诗1700多首,赋7篇,奏议46篇,其他如记、序、书、启、论文、策问、行状、墓志铭、祭文、铭、赞等散文、杂文140多篇。此外还有《春秋》、《论语》讲义8篇等,内容广泛。他对《春秋》、《论语》、《尚书》尤有研究。治学反对追求故事典故或理学空论,为文处事偏重功利实用。朱熹称其文“规模宏阔,骨骼开展,出入变化俊伟神速。”称其诗“浑厚质直,思恻条畅,如其为人。”并将他与诸葛亮、杜甫、颜真卿、韩愈、范仲淹五君子相提并论,说:“海内有志之士闻其名,诵其言,观其行,而得其人,无不敛衽心服。”(《王梅溪文集序》)叶适说他“素负大节”、“士类常推公第一”。《四库全书总目》说“十朋立朝刚直,为当代伟人。”著有《王梅溪文集》等传世。



        相关文言文
        《刘南垣开喻门生》《刘氏善举》
        《罗生还镯》《清史稿·裘曰修传》
        《安定言行录》《林琴南敬师》
        《菊》《莲》
        《庞仲达为汉阳太守》《召公谏厉王止谤》
        《王安石游山寺》《王粲敏慧》
        《孔子献计救火》《米元章有洁疾》
        《陶渊明酒趣》《陈暄嗜酒如命》
        《王僧虔重子侄》《山魅漆镜》
        《海瑞清廉》《宜兴义牛》
        《舒忠仁传》《王溥者,桂林人》
        《裴佶姑父外廉内贪》《王羲之窃秘》
        《长孙绍远墓志铭》《英烈夫人祠记》(二)
        《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之墓》《仇香者,陈留人也》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原文及译文《隋文帝不赦子》
        《苏洵二十七始发愤》《孔子见罗雀者》
        《英烈夫人祠记》《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
        《彭渊材初见范文正画像》《九疑山图记》
        《欧阳晔传》《宋史·吴中复传》
        《二翁登泰山》《三藏法师传》
        《枯梧树》《魏文侯问李克》
        《小时了了》《邹孟轲之母也》
        《谨饬》《郑板桥开仓济民》
        《戴胄犯颜执法》《郭守敬传》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