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宋史·张运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
        原文
            张运字南仲,信之贵溪人。运年二十五,以太学生登宣和三年进士第,赐同上舍出身,调桂阳监蓝山县丞。县阙令,运摄县事。县与诸獠接壤,因俗为治,吏民安之。临武寇与诸獠合,大剽掠,运亲帅兵禽之。迁潭州攸县尉。移贰濡须。金人犯庐、寿等州,大将驻兵淮壖①以拒之,运给饷未尝乏绝。岁余,以亲老还江东,寓居鄱。既而丁母及父忧,服除,起知桂阳监。五月而境内称治,与部使者奏升监为军。大修庠序之教,祠汉以来守令有功德于桂阳者卫飒、唐羌等七人于学,刻《续颜氏家训》《四时纂要》等书,散之民间,使之修德而务本。召入对,除知达州。召为度支郎中。临安楼店务钱岁三十余万缗,请以十万归省额。户部所储三佛齐国②所贡乳香九万一千五百斤,直可百二十余万缗,请分送江、浙、荆湖漕司卖之,以籴军饷。拜刑部侍郎,言:诸斥逐累赦未还者,宜从湔洗。诸申请条制,多重复牴牾,失于太烦。诸编置不以赦原、不以荫论之类,失于太重。外路刑狱三经翻异,移送大理,刀锯数施,非所以示远。及诸不便,皆从之。又请广储蓄,兴鼓铸,修屯田,作乡兵,亦皆听纳。会金人渝盟,特迁户部侍郎,以专馈饷。丞相陈康伯议遣李宝自四明控制海道,众论纷纭,运直入赞决,以为上策,金人果败走。因上疏乞降诏抚将士蠲租赋遣信使结豪杰坚城守督汉中将士趋关陕以制其后置四镇三帅于两淮襄汉之间以为内固以图进取。乾道七年,鄱大饥,运首发粟二千石以振之,自是民争出粟以济。连上章致政,不许,以疾卒。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三》)
        【注】①壖,城下宫庙外及水边等处的空地或田地。淮壖,淮水边的滩涂。②三佛齐国,东南亚印度化古国之一。


        译文
            张运字南仲,信州贵溪人。张运二十五岁时,凭借太学生的身份参加宣和三年进士考试及第,被赐予同上舍出身,调任桂阳监蓝山县丞。县令空缺,张运代理县中事务。蓝山县与各少数民族接壤,(张运)遵循当地风俗来治理,官吏百姓都很安定。临武的贼寇与各少数民族会合,大肆抢劫掠夺,张运亲自带兵将他们擒获。迁任潭州攸县尉。移任濡须的副职。金人侵犯庐州、寿州等地,宋大将驻兵在淮河旁边的空地来抵抗他们,张运供给粮饷从来没有缺乏断绝。一年多后,张运因为双亲年老回到江东,寄居在鄱阳。不久他开始为父母守丧,守丧期满,被起用主管桂阳监。五个月境内就得到治理,与部使者一起奏请将桂阳监升为军。大力修治学校教育,给汉代以来对桂阳有功德的太守县令卫飒、唐羌等七人在学校中立祠,刻印《续颜氏家训》《四时纂要》等书,在民间散发,使百姓修习品德、从事农业。征召(张运)入朝应对,授任(他为)达州知州。被召入任度支郎中。临安楼店务(宋代地方管理房地产税务的机构)的税收钱每年有三十多万缗,张运请求把十万缗归入政府征税的定额。户部储存的三佛齐国进贡的九万一千五百斤乳香,价值可达一百二十多万缗,(张运)请求(将它们)分别送到江、浙、荆湖的漕司卖掉,用来购买粮食作为军饷。被授任刑部侍郎,张运上奏说:那些被贬逐多次赦免都没有回来的人,应该让他们洗刷污点;那些申请的条例制度,大多重复矛盾,错误在于过分烦琐;对那些被编户安置不能获得赦宥、不能享受庇荫的一类人,错误在于处罚太重;外地的案件经过再三翻案变化,移送到大理寺,多次施以刑罚,这不是昭示远方的做法。又提及许多不便利之事,(朝廷)都听从了他。又请求增加储蓄,兴办冶炼金属、铸造钱币(的场所),整治屯田,设立乡兵,朝廷也都听从采纳。正逢金人违背盟约,朝廷破格升任他为户部侍郎,来专门负责运送军队粮饷。丞相陈康伯建议派遣李宝从四明控制海路,众说纷纭,张运直接入朝参与决策,认为这是上策,金兵果然战败逃跑。于是张运上疏说:“请求下诏书安抚将士,免除租税,派遣信使,联合豪杰,加强守城(力量),督促汉中的将士向关陕进发以便牵制敌人后方。在两淮、襄汉之间设置四镇三帅来作为内地支柱,以图谋进军夺取失地。”乾道七年,鄱阳(遭遇)大饥荒,张运首先拿出二千石粮食救济灾民,自此以后民众争着拿出粮食来救灾。张运接连上奏书请求退休,没有被允许,因病去世。


        相关练习:《宋史·张运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宋史·赵瞻传》《宋史·刘文质传》
        《宋史·胡寅传》《宋史·陈禾传》(二)
        《宋史·王随传》(二)《宋史·姚坦传》
        《宋史·吕景初传》《宋史·张枃传》
        《宋史·任福传》《宋史·汪藻传》
        《宋史·项安世传》《宋史·曾巩传》(二)
        《宋史·薛季宣传》《宋史·谢方叔传》
        《宋史·郑獬传》《宋史·陈若拙传》
        《宋史·英宗宣仁圣烈高皇后》《宋史·宋偓传》
        《宋史·王质传》《宋史·彭思永传》
        《宋史·晏敦复传》《宋史·廖德明传》
        《宋史·张雍传》《宋史·太祖本纪》(二)
        《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宋史·陈尧叟传》
        《宋史·李纲传》《宋史·石公弼传》
        《宋史·陆游传》《宋史·王遂传》
        《破瓮救友》《宋史·赵与欢传》
        《宋史·李昉传》《宋史纪事本末契丹盟好》
        《宋史·薛向传》《宋史·慎从吉传》
        《宋史·苏元老传》《宋史·王琪传》
        《宋史·任中正传》《宋史·宋敏求传》
        《宋史·魏杞传》《宋史·柴中行传》
        《宋史·陈瓘传》《宋史·赵开传》
        《宋史·尹洙传》《宋史·鲜于侁传》
        《宋史·洪迈传》《宋史·倪思传》
        《宋史·李允则传》《宋史·吕公弼传》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