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晋书·纪瞻传》原文及翻译

        晋书
        原文
            纪瞻,字思远,丹杨秣陵人也。祖亮,吴尚书令。父陟,光禄大夫。瞻少以方直知名。吴平,徙家历阳郡。察孝廉,不行。后举秀才。永康初,州又举寒素,大司马辟东阁祭酒。其年,除鄢陵公国相,不之官。召拜尚书郎,与顾荣同赴洛,至徐州,闻乱日甚,将不行。会刺史裴盾得东海王司马越书,若荣等顾望,以军礼发遣。乃与荣及陆玩等各解船弃车牛,一日一夜行三百里,得还扬州。元帝为安东将军,引为军谘祭酒,转镇东长史。帝亲幸瞻宅,与之同乘而归。以讨周馥、华轶功,封都乡侯。石勒入寇,加扬威将军、都督京口以南至芜湖诸军事,以距勒。勒退,除会稽内史。时有诈作大将军府符收诸暨令,令已受拘,瞻觉其诈,便破槛出之,讯问使者,果伏诈妄。寻迁丞相军谘祭酒。及长安不守,与王导俱入劝进。及帝践位,拜侍中,转尚书,上疏谏诤,多所匡益,帝甚嘉其忠烈。明帝尝独引瞻于广室,慨然忧天下,曰:“社稷之臣,欲无复十人,如何?”因屈指曰:“君便其一。”瞻辞让。瞻才兼文武,朝廷称其忠亮雅正。俄转领军将军,当时服其严毅。虽恒疾病,六军敬惮之。瞻以久病,请去官,不听,复加散骑常侍。及王敦之逆,帝使谓瞻曰:“卿虽病,但为朕卧护六军,所益多矣。”乃赐布千匹。瞻不以归家,分赏将士。贼平,复自表还家,帝不许,固辞不起。诏曰:“瞻忠亮雅正识局经济屡以年耆病久逡巡告诚朕深明此操重违高志今听所执其以为骠骑将军常侍如故服物制度,一按旧典。”遣使就拜,止家为府。寻卒,时年七十二。册赠本官、开府仪同三司,谥曰穆,遣御史持节监护丧事。 
        (节选自《晋书·纪瞻传》) 



        译文
            纪瞻,字思远,是丹杨秣陵人。祖父纪亮,任吴尚书令。父亲纪陟,担任光禄大夫。纪瞻年轻时因正直而知名。吴国被平定后,举家迁徙到历阳郡。被举荐为孝廉,没有应征。后来被举为秀才。永康初年,州里又推举纪瞻为寒素(汉晋时选拔士人的一种科目),大司马征召他为东阁祭酒。这一年,又任命他为鄢陵公国相,他没有赴任。朝廷征召纪瞻为尚书郎,(他)与顾荣同赴洛阳,到达徐州后,听说战乱日益严重,不准备再往前走。正值刺史裴盾接到东海王司马越的书信,称如果顾荣等人前后观望,就按照军队的礼节遣送他们。纪瞻便与顾荣、陆玩等人各自解开船缆丢弃车牛,一昼夜行走三百里,得以回到扬州。元帝为安东将军时,引荐纪瞻为军谘祭酒,转任镇东长史。元帝亲自到纪瞻家里,与他一起乘车回朝。凭借征讨周馥、华轶的功勋,(纪瞻被)封为都乡侯。石勒来进犯,朝廷加封纪瞻为扬威将军、都督京口以南至芜湖诸军事,来抵御石勒。石勒撤退后,纪瞻被任命为会稽内史。当时有人假造了大将军府的符节逮捕诸暨令,诸暨令已经被拘捕,纪瞻发现了此事有诈,就打破囚笼放出了诸暨令,审讯使者,(使者)果然供出诈骗妄为的罪过。不久纪瞻升任丞相军语祭酒。等到长安失守,纪瞻与王导共同入宫劝元帝即帝位。元帝登上帝位时,任纪瞻为侍中,转任尚书,纪瞻上疏诤谏,(对朝政)常有匡正和补益,元帝十分欣赏他的忠诚与坚贞。明帝曾经在广室单独接见纪瞻,感慨地忧虑天下局势,说:“国家之臣,大约不过十人,你认为如何?”于是屈指计算说:“你便是其中一个。”纪瞻辞让。纪瞻文武双全,朝中官员称赞他忠诚坚贞、高尚正直。不久转任领军将军,当时将士都为他的严厉刚毅所折服。虽然长年患病,但六军都敬畏他。纪瞻因为长期患病,请求辞官,朝廷没有允许,又加封散骑常侍。到王敦反叛时,明帝派人对纪瞻说:“你虽然有病,但躺着为我监护六军,好处也很多呀。”于是赏赐他千匹布。纪瞻没有把布拿回家中,而是分赏给将士。叛贼平定后,他又上表要求退休,明帝仍不应允,他坚决推辞不就职。元帝下令说:“纪瞻忠诚坚贞,典雅方正,明辨时局,经略有方,多次因为年老久病,辞让告退。我深深明了这种美好的操行,多次违逆他高尚的志向,现在我接受他坚持的选择,授他为骠骑将军,常侍如同往常。衣服器物的规格,全部按照过去的标准。”派遣使者前往授官,止于他的家宅权当官府。不久纪瞻去世,时年七十二岁。册赠本官、开府仪同三司,谥号为“穆”,并派御史持节监护丧事。 

        相关练习:《晋书·纪瞻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晋书·陈寿传》《初,桓温自以雄姿风气是宣帝、刘琨之俦》
        《晋书·刘惔传》《晋书·石勒传》
        《晋书·冯跋传》《晋书·顾荣传》
        《晋书·韩伯传》《祖逖闻鸡起舞》
        《晋书·束皙传》《晋书·鞠允传》
        《晋书·张茂传》《晋书·吴隐之传》
        《晋书·孔愉传》《晋书·慕容翰传》
        《晋书·刘毅传》《晋书·桓彝传》
        《晋书·姚泓传》《晋书·山涛传》
        《晋书·阮修传》《晋书·谢玄传》
        《晋书·陆机传》《晋书·葛洪传》
        《晋书·皇甫谧传》《晋书·华廙传》
        《晋书·向雄传》《晋书·殷浩传》
        《晋书·熊远传》《晋书·祖逖传》
        《晋书·王彪之传》(二)《晋书·毛宝传》
        《晋书·孙楚传》《晋书·王育传》
        《葛洪传》《晋书·嵇康传》(二)
        《晋书·嵇康传》《晋书·荀崧传》
        《晋书·何无忌传》《晋书·任旭传》
        《晋书·王濬传》《晋书·车胤传》
        《晋书·刁协传》《晋书·马隆传》
        《晋书·范乔传》《晋书·王蕴传》
        《晋书·李含传》《晋书·张华传》
        《晋书·刘寔传》《晋书·虞潭传》
        《晋书·李产传》《晋书·卫玠传》

        工具导航: 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查询 近义词查询 歇后语大全 古诗词大全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文网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