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宋史《苏轼列传》原文及翻译(八)

        宋史
          【原】杭僧净源,旧居海滨,与舶客交通,舶至高丽,交誉之。元丰末,其王子义天来朝,因往拜焉。至是,净源死,其徒窃持其像,附舶往告。义天亦使其徒来祭,因持其国母二金塔,云祝两宫寿。轼不纳,奏之曰:“高丽久不入贡,失赐予厚利,意欲求朝,未测吾所以待之厚薄,故因祭亡僧而行祝寿之礼。若受而不答,将生怨心;受而厚赐之,正堕其计。今宜勿与知,从州郡自以理却之。彼庸僧猾商,为国生事,渐不可长,宜痛加惩创。”朝廷皆从之。未几,贡使果至,旧例,使所至吴越七州,费二万四千余缗。轼乃令诸州量事裁损,民获交易之利,无复侵挠之害矣。
          【译】杭州僧人净源,以往住在海边,和外国商客来往,海船到高丽,人们都称赞他。元丰末年,高丽王子义天来朝贡,顺便去拜访净源。到了这里,净源已经死了,他的徒弟私自拿他的画像,附在海船中去告诉高丽人。义天也派他的人来祭奠净源,因此叫他们带着他们国母的两座金塔,说是祝太皇太后和皇帝长寿。苏轼不接受,上奏这事说:“高丽长久不来进贡,失去赏赐厚利,意图入朝朝贡,猜不出我们待他们的厚薄,所以借祭死去的僧人而行祝寿之礼。如果受了而不答复,将会产生怨恨;受了而厚加赏赐,正中了他们的计谋。现在应不加过问,让州郡官自己以理由推辞他们。那些庸俗僧侣狡猾商人,给国家滋生事端,其势不可助长,应当痛加惩罚。”朝廷都听从了他。不久,进贡的使者果然来了,按旧例凡使者所到吴越七个州,费用钱要二万四千余缗。苏轼就下令各州酌量减省,百姓获得贸易的好处,不再有骚扰的害处了。
          【原】浙江潮自海门东来,势如雷霆,而浮山峙于江中,与渔浦诸山犬牙相错,洄洑激射,岁败公私船不可胜计。轼议自浙江上流地名石门,并山而东,凿为漕河,引浙江及溪谷诸水二十余里以达于江。又并山为岸,不能十里以达龙山大慈浦,自浦北折抵小岭,凿岭六十五丈以达岭东古河,浚古河数里达于龙山漕河,以避浮山之险,人以为便。奏闻,有恶轼者,力沮之,功以故不成。
          【译】钱塘江的潮水从海门由东而来,有雷霆万钧之势,而浮山峙立江中,和渔浦各山犬牙交错,潮流旋转回流激荡喷射,每年冲毁公私船只数不胜数。苏轼建议从钱塘江上流有个叫石门的地方,沿着山向东,开凿运河,引钱塘江水和各山谷的水二十多里进入江中。又沿着山修筑堤岸,不足十里就到达龙山大慈浦,从浦以北曲折抵达小山岭,开凿山岭六十五丈以达领东的古河道,疏通古河道几里到达龙山的运河,来避开浮山的险处,人们认为很好。计划上奏,有恨苏轼的人,竭力阻挠,事情因此未能成功。
          【原】轼复言:“三吴之水,潴为太湖,太湖之水,溢为松江以入海。海日两潮,潮浊而江清,潮水常欲淤塞江路,而江水清驶,随辄涤去,海口常通,则吴中少水患。昔苏州以东,公私船皆以篙行,无陆挽者。自庆历以来,松江大筑挽路,建长桥以阨塞江路,故今三吴多水,欲凿挽路、为十桥,以迅江势”。亦不果用,人皆以为恨。轼二十年间再莅杭,有德于民,家有画像,饮食必祝。又作生祠以报。

          【译】苏轼又说:“三吴的水,汇聚为太湖,太湖的水,流入松江入海。大海每天涨潮两次,海潮浊而松江水清,潮水常常要淤塞江流,而江中水流很清,经常随时把沙土冲去,所以海口常通,吴地很少闹水灾。从前苏州以东,公私船只都撑着篙行驶,没有用人在陆地上拉纤的。从庆历以来,在松江上大筑拉纤的道路,建筑长桥阻塞江水流通,所以现在三吴多有水灾,想在供拉纤用的路上凿孔、造孔桥,以加速江水的流量。”也没能实行,人们都引为恨事。苏轼二十年中两次到杭州,对百姓有功德,家家有他画像,人们饮食时一定向他祝福。又造了生祠来报答他。



        相关文言文
        《宋史·赵瞻传》《宋史·刘文质传》
        《宋史·胡寅传》《宋史·陈禾传》(二)
        《宋史·王随传》(二)《宋史·姚坦传》
        《宋史·吕景初传》《宋史·张枃传》
        《宋史·任福传》《宋史·汪藻传》
        《宋史·项安世传》《宋史·曾巩传》(二)
        《宋史·薛季宣传》《宋史·谢方叔传》
        《宋史·郑獬传》《宋史·陈若拙传》
        《宋史·英宗宣仁圣烈高皇后》《宋史·宋偓传》
        《宋史·王质传》《宋史·彭思永传》
        《宋史·晏敦复传》《宋史·廖德明传》
        《宋史·张雍传》《宋史·太祖本纪》(二)
        《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宋史·张运传》
        《宋史·陈尧叟传》《宋史·李纲传》
        《宋史·石公弼传》《宋史·陆游传》
        《宋史·王遂传》《破瓮救友》
        《宋史·赵与欢传》《宋史·李昉传》
        《宋史纪事本末契丹盟好》《宋史·薛向传》
        《宋史·慎从吉传》《宋史·苏元老传》
        《宋史·王琪传》《宋史·任中正传》
        《宋史·宋敏求传》《宋史·魏杞传》
        《宋史·柴中行传》《宋史·陈瓘传》
        《宋史·赵开传》《宋史·尹洙传》
        《宋史·鲜于侁传》《宋史·洪迈传》
        《宋史·倪思传》《宋史·李允则传》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