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三国志·陈群传》原文及翻译

        三国志
        原文
            陈群字长文,熲川许昌人。祖父实,父纪。群为儿时,实常奇异之。鲁国孔融高才倨傲,年在纪、群之间,先与纪友,后与群交,更为纪拜,由是显名。刘备临豫州,辟群为别驾。时陶谦病列,徐州迎备,备欲往,群说备曰:“袁术尚强,今东,必与之争。吕布若袭将军之后,将军虽得徐州,事必无成。”备遂东,与袁术战。布果袭上邳,遣兵助术,大破备军,备恨不用群言。随纪避难徐州。属吕布破,太祖辟群为避空掾属。时有荐乐安工模、下邳周逵才,太祖辟之。群封还教,以为模、逵秽德,终必败,太祖不听。后模、逵皆坐奸宄诛,太祖以谢群。群荐广陵陈矫、丹阳戴乾,太祖皆用之。后吴人叛,乾忠义死难,矫遂为名臣,世以群为知人。 
            青龙中,营治宫室,百姓失农时。群上疏“禹承唐、虞之盛,犹卑宫宣而恶衣服,况今丧乱之后,人民至少,比汉文、景之时,不过一大郡。加边境有事,将士劳苦,若有水旱之患,国家之深忧也。且吴、蜀未死,社稷不安。宜及其未动,讲武劝农,有以待之。今舍此急而先宫室,臣惧百姓遂困,将何以应敌?今中国劳力,亦吴、蜀之所愿。此安危之机也。惟陛下虑之。” 
            初,刘廙坐弟与魏讽谋反,当诛。群言之太祖,太祖曰:“廙,名臣也,吾亦欲赦之。”乃复位。廙深德群,群曰:“夫议刑为国,非为私也;且自明主之意,吾何知焉?”(《三国志》) 

        译文
            陈群,字文长,熲川郡许昌县人。祖父陈实,父亲陈纪。当陈群还是小孩子的时候,陈实就觉得他不同凡俗。鲁国的孔融才高意广,生性高傲,目中无人,年纪在陈纪、陈群之间。他先和陈纪是好朋友,以后又与陈群交往甚密,于是改视陈纪为长辈,陈群由此声名显扬。刘备担任豫州刺史的时候,征聘陈群为别驾。当时陶谦刚刚病死,徐州的佐吏迎接刘备,刘备打算前往,陈群劝他说:“眼下袁术的力量不可低估,若现在东取徐州,一定与袁术发生争斗。如果吕布袭击我军后方,那时即使将军得到了徐州,事情也一定不会有好结果。”刘备不听劝告,就带着人马东进,和袁术缠斗不休。吕布果然乘机袭取了下邳,然后又派兵去支援袁术。刘备一败涂地,这才悔恨当初没听陈群的劝告。他便跟随陈纪一起到徐州避难。适值曹兵大破吕布,曹操征聘陈群为司空府西曹椽属。当时有人推荐乐安的王模、下邳的周逵,曹操使征召二人。陈群把征召的教令原封不动地退还给曹操,认为这两个人品德不好,早晚会败亡。曹操不听。后来王模、周逵果然由于为非作歹而遭杀之身之祸,曹操为此向陈群道歉。陈群推荐广陵的陈矫和丹阳的戴乾,曹操都任用了。以后吴人叛乱,戴乾忠义赴死,陈矫则成为名臣,世人为此都称道陈群是慧眼识人。
            青龙年间,朝廷营建宫室,致使百姓耽误了农时。陈群上疏说:“大禹继承了唐、虞的盛世,尚且只建低矮的宫室,穿粗陋的衣服,何况当今自灵帝死后,天下大乱,老百姓数量剧减,与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相比,现在的户口还比不上那时的一大郡。再加上边境战事频繁,将士劳苦,如果再遇到旱涝灾害,国家的忧患可就深重了。况且吴国、蜀国尚未消灭,国家还不安定,应该乘他们还没有兴师进攻加紧训练军队,鼓励农耕,做好反击侵略的准备。现在陛下舍弃这些当务之急,反而忙于兴建宫室,臣下恐怕老百姓会日见困乏,将来拿什么来抵抗敌兵呢?如今中原地区像这样耗费劳力,正是吴国、蜀国所乐意看到的。这可是国家安危的关键,希望陛下慎重考虑。” 
            当初太祖在世时,刘廙因为受弟弟参与魏讽谋反一事的株连本当斩首,陈群向太祖讲了自己看法,太祖说:“刘廙是一代名臣,我也正想赦免他。”于是令刘廙官复原职,刘廙由衷地感谢陈群的恩德,可陈群说:“议论刑罚是为了国家,并非为了私情,况且决定来自明主,我又知道什么呢?”

        相关练习:《三国志·陈群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三国志·孙礼传》《三国志·蜀书·张飞传》
        《三国志·贾逵传》《孙亮辨奸》
        《三国志·曹操传》《三国志·蜀书·董允传》
        《关羽刮骨疗毒》《三国志·田畴传》
        《三国志·孙权传》《三国志·诸葛恪传》
        《三国志·吕岱传》《三国志·卫觊传》
        《三国志·魏书·文帝纪第二》《三国志·杨仪传》
        《三国志·许靖传》《三国志·曹仁传》
        《三国志·胡综传》《三国志·陶谦传》
        《三国志·夏侯惇传》《三国志·吴书·滕胤传》
        《三国志·蜀书·庞统传》《三国志·田豫传》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三国志·薛综传》
        《三国志·吕范传》《三国志·杨阜传》
        《三国志·杨沛传》《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
        《三国志·魏书·徐晃传》《三国志·周瑜传》
        《三国志·魏书·华歆传》《三国志·曹洪传》
        《三国志·魏书·任城陈萧王传》《三国志·诸葛亮传》
        《三国志·吴书·朱桓传》《三国志·钟会传》
        《三国志·孟光传》《三国志·蜀书·黄忠传》
        《三国志·董昭传》《三国志·辛毗传》
        《三国志·华佗传》(二)《三国志·陆胤传》
        《三国志·夏竦传》《三国志·魏书·王基传》
        《三国志·魏书·张鲁传》《三国志·夏侯尚传》
        《三国志·吴书·张昭传》(二)《三国志·傅嘏传》
        《三国志·陆抗传》《三国志·郭淮传》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