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宋史·袁枢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
        原文
            袁枢,字机仲,建之建安人。幼力学,尝以《修身为弓赋》试国子监,周必大、刘珙皆期以远器。试礼部,词赋第一人,教授兴化军。
            为礼部试官。常喜诵司马光《资治通鉴》,苦其浩博,乃区别其事而贯通之,号《通鉴纪事本末》。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其书奏于上孝宗读而嘉叹以赐东宫及分赐江上诸帅且令熟读日治道尽在是矣
            他日,上问袁枢何官,茂良以实对,上日:“可与寺监簿。”于是以大宗正簿召登对,即因史书以言日:“臣窃闻陛下尝读《通鉴》,屡有训词,见诸葛亮论两汉所以兴衰,有戒,垂法万世。”遂历陈往事,自汉武而下至唐文宗,偏听奸佞,致于祸乱。上日:“朕不至与此曹图事帷幄中。”枢谢日:“陛下之言及此,天下之福也。”
            兼国史院编修官,分修国史传。章悼家以其同里,宛转请文饰其传,枢日:“吾为史官,书法不隐,宁负乡人,不可负天下后世公议。”时相赵雄总史事,见之叹日:“无愧古良史。”
            迁大理少卿。通州民高氏以产业事下大理,殿中侍御史冷世光纳厚赂曲庇之,枢直其事以闻,人为危之。上怒,立罢世光,以朝臣劾御史,实自枢始。诏权工部侍郎。因论大理狱案请外,有予郡之命,既而贬两秩,寝前旨。光宗受禅,叙复元官。
            擢右文殿修撰、知江陵府。江陵濒大江,岁坏为巨浸,民无所托。楚故城楚观在焉,为室庐,徙民居之,以备不虞。种木数万,以为捍蔽,民德之。开禧元年,卒,年七十五。
            创作《易传解义》及《辩异》《童子问》等书藏于家。
                                                         (选自《宋史·袁枢传》,有删改)

        译文
            袁枢,字机仲,建宁府建安县人。少年时努力学习,曾经用《修身为弓赋》在国子监应试,周必大、刘珙都用远大前程期许他。参加礼部考试,考词赋第一名,担任兴化军教授。 
            担任礼部试官。喜爱诵读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苦恼它盛大广博,于是辨别它里面的事件而贯穿在一起,称为《通鉴纪事本末》。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到他的书,献给皇帝,孝宗读了嘉奖赞叹,拿来赐给太子以及沿江各 将帅,而且命令他们熟读,说:“治国的方法都在这里。” 
            后来有一天,皇帝问袁枢现任什么官,龚茂良按实回答,皇帝说:“可以任他为寺监簿。”于是凭着大宗正簿的身份上朝对答皇帝的询问,就根据史书进言说:“我私下听说陛下曾读《通鉴》,多次有教导的话,看到诸葛亮 谈论两汉兴衰的原因,有告诫,流传示范万世。”于是依次陈述古代的事,从汉武帝以后到唐文宗,偏听邪恶人的 话,造成祸乱。皇帝说:“我不至于和这些人在朝廷策划国事。”袁枢道歉说:“陛下的话说到这里,是天下人的福气。” 
            兼任国史院编修官,分工负责国史传记。章悖因为是袁枢的同乡,委婉地请求袁枢用文辞修饰他的传记, 袁枢说:“我是史官,记载史事的原则是不隐瞒,宁愿对不起老乡,不可以对不起天下后世的公正的评论。”当时 宰相赵雄总管修史的事,见到这事感叹说:“不愧于古代的优秀史官。” 
            升任大理少卿。通州百姓高氏因为产业的事被关进大理狱,殿中侍御史冷世光接受巨额贿赂偏斜包庇高 氏,袁枢原原本本地把事情报告皇帝,大家替袁枢担心。皇帝生气,立即罢免了冷世光,以朝廷官员的身份弹劾御史,实际上是从袁枢开始的。朝廷下诏让袁枢代理工部侍郎。由于议论大理寺案件请求调外地就职,有给他郡守的任命,接着贬官两级,停止以前的任命。光宗继位,恢复原来的官职。 
            提拔为右文殿修撰、江陵府知府。江陵靠近长江,每年被冲垮成一片汪洋,百姓无处安身。楚国的旧城楚观还在,建草房,迁移百姓居住在那里,以防备意外之事。种树木几万株,作为屏障,百姓感激他。开禧元年,去世,享年七十五岁。 
            创作《易传解义》和《辩异》《童子问》等书藏在家里。 


        相关练习:《宋史·袁枢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陈书·袁枢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宋史·赵瞻传》《宋史·刘文质传》
        《宋史·胡寅传》《宋史·陈禾传》(二)
        《宋史·王随传》(二)《宋史·姚坦传》
        《宋史·吕景初传》《宋史·张枃传》
        《宋史·任福传》《宋史·汪藻传》
        《宋史·项安世传》《宋史·曾巩传》(二)
        《宋史·薛季宣传》《宋史·谢方叔传》
        《宋史·郑獬传》《宋史·陈若拙传》
        《宋史·英宗宣仁圣烈高皇后》《宋史·宋偓传》
        《宋史·王质传》《宋史·彭思永传》
        《宋史·晏敦复传》《宋史·廖德明传》
        《宋史·张雍传》《宋史·太祖本纪》(二)
        《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宋史·张运传》
        《宋史·陈尧叟传》《宋史·李纲传》
        《宋史·石公弼传》《宋史·陆游传》
        《宋史·王遂传》《破瓮救友》
        《宋史·赵与欢传》《宋史·李昉传》
        《宋史纪事本末契丹盟好》《宋史·薛向传》
        《宋史·慎从吉传》《宋史·苏元老传》
        《宋史·王琪传》《宋史·任中正传》
        《宋史·宋敏求传》《宋史·魏杞传》
        《宋史·柴中行传》《宋史·陈瓘传》
        《宋史·赵开传》《宋史·尹洙传》
        《宋史·鲜于侁传》《宋史·洪迈传》
        《宋史·倪思传》《宋史·李允则传》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