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明史·赵用贤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
        原文
            赵用贤,字汝师,常熟人。举隆庆五年进士,选庶吉士。万历初,授检讨。张居正父丧夺情,用贤抗疏曰:“臣窃怪居正能以君臣之义效忠于数年,不能以父子之情少尽于一日。国家设台谏以司法纪、任纠绳,乃今哓哓为辅臣请留,背公议而徇私情,蔑至性而创异论。臣愚窃惧士气之日靡,国是之日淆也。”“疏入,与中行同杖除名。用贤体素肥,肉溃落如掌。用贤有女许御史吴之彦子镇。之彦惧及,深结居正,得巡抚福建。过里门,不为用贤礼,且坐镇于其弟下,曰:“婢子也”,以激用贤。用贤怒,已察知其受居正党王篆指,遂反币告绝。之彦大喜。居正死之明年,用贤复故官,进右赞兽。江东之、李植辈争向之,物望皆属焉。而用贤性刚,负气傲物,数訾议大臣得失,申时行、许国等忌之。会植、东之攻时行,国遂力诋植、东之,而阴斥用贤、中行,谓:“昔之专恣在杈贵今乃在下僚意气感激偶成一二事遂自负不世之节号召浮薄喜事之人党同伐异罔上行私其风不可长。”于是用贤抗辨求去,极言朋党之说,小人以之去君子、空人国,词甚激愤。帝不听其去。党论之兴,遂自此始。寻充经筵讲官。二十一年,王锡爵复入内阁。用贤以争三王并封语侵锡爵,为所衔。用贤故所绝婚吴之彦者,锡爵里人,使其讦用贤论财逐婿,蔑法弃伦。用贤疏辨,乞休。锡爵乃上议曰:“用贤轻绝,之彦缓发,均失也。”欲折其衷,宜听用贤引疾,而曲贷之彦。诏从之。用贤遂免归。用贤长身耸肩,议论风发,有经济大略。苏、松、嘉、湖诸府,财赋敌天下半,民生坐困。用贤官庶子时,与进士袁黄商榨数十昼夜,条十四事上之。时行、锡爵以为吴人不当言吴事,调旨切责,寝不行。家居四年卒。天启初,赠礼部尚书,谥文毅。
        (选自《明史·赵用贤传》)


        译文
            赵用贤,字汝师,江苏常熟人。考取隆庆五年中进士,选为庶吉士。万历初年,授职检讨。张居正父亲去世,朝廷要他夺情留任,赵用贤上疏说:“我私下感到奇怪,张居正能以君臣大义效忠数年,却不能以父子之情稍微尽心一日。囯家设立台谏是为了掌管法纪,负责纠正违法行为,而如今却争辩不休地为宰相请求留任,违背公众的舆论而纵私情,蔑视孝亲至性而提岀怪异论调。我私下担心士风日益颓靡。国家大事日益混乱。”疏奏上后,与吴中行同被廷杖削除官籍。赵用贤身体本来肥胖,皮肉溃烂脱落如手掌大。赵用贤有个女儿许配给吴之彦的儿子吴镇。吴之彦害怕连累自己,深深巴结张居正,得到巡抚福建之职。经过乡里之门,不对赵用贤以礼相待,并且让吴镇坐在他弟弟下面,说他是“婢女之子”,以此激怒赵用贤。赵用贤生气,不久察觉他是受张居正的同党王篆的指使,于是退还礼物回绝(这门亲事)。吴之彦非常高兴。张居正死后第二年,用贤起用为旧职,升任右赞善。江东之、李植等争相思慕他,众望都归向他。而赵用贤性格刚直,恃才傲物,多次批评大臣的得失,申时行、许国等人忌恨他。适逢李植、江东之指责申时行,许国于是竭力抨击李植、江东之,从中斥责赵用贤、吴中行,说:“过去专断独行在权贵,现在却在职位地位的官吏;昔日颠倒是非在小人,现在却在君子。意气激发,偶然做成二件事,就自负非凡的节操,号召浮浅轻薄而喜爱生事的人,党同伐异,欺上行私,这种风气不能滋长。”于是赵用贤上疏辩白请求辞职,极力说明朋党的说法,是小人利用这个来罢斥君子,使国家空无人才,言词很激愤。皇上不准他辞职离去,朋党之说于是从这时开始兴起。不久,他充任经筵讲官。万历二十年(1593),王锡爵重新进入内阁。赵用贤因争辩三王同时分封的话语中牵涉到王锡爵,被王锡爵所怀恨。赵用贤过去所回绝婚约的吴之彦,是王锡爵的同乡,当时以佥事之职当罢免,唆使他攻击赵用贤看重钱财赶走女婿,蔑视法律废弃伦理。赵用贤上疏辩解,乞求退休。王锡爵于是进上意见说:“赵用贤轻易地回绝,吴之彦延期揭发,都有过失。”想将这件事情折衷处理,应当听任赵用贤称病辞职,而私下宽恕吴之彦。皇帝下诏听从了(他的意见)。赵用贤于是免职回乡。赵用贤身材高大肩膀高耸,言辞谈论意气风发,有经世济民的远大谋略。苏、松、嘉、湖各府,财货赋税占天下的一半,老百姓生计因此而困苦。赵用贤任庶子时,与进士袁黄一起商量了几十个昼夜,列出十四件事呈上。申时行、王锡爵认为吴地人不应当议论吴地事,让皇上下旨严厉责备,建议没有施行。在家住了四年后死去。天启初年,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毅。


        相关练习:《明史·赵用贤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明史·崔亮传》《明史·叶伯巨传》
        《明史·吕大器传》《明史·杨博传》
        《明史·张元勋传》《明史·石邦宪传》
        《明史·李文忠传》《明史·何卿传》
        《明史·林润传》《明史·赵锦传》
        《明史·徐光启传》《明史·谢瑜传》
        《张溥与“七录斋”》《明史·刘球传》
        《明史·程本立传》《明史·桑乔传》
        《明史·黄孔昭传》《明史·王彰传》
        《明史·周怡传》《明史·冯恩传》
        《明史·颜鲸传》《明史·许相卿传》
        《明史·张芹传》《明史·本纪九》
        《明史·开济传》《明史·杨名传》
        《明史·陆粲传》《明史·俞大猷传》
        《明史·叶应骢传》《明史·马孟桢传》
        《明史·金铉传》《明史·唐枢传》
        《明史·郑一鹏传》《明史·万元吉传》
        《明史·马录传》《明史·李秉传》
        《明史·胡松传》(二)《明史·周忱传》(二)
        《明史·徐九思传》《明史·杨守陈传》
        《明史·袁继咸传》《明史·李遂传》
        《明史·邹维琏传》《明史·张经传》
        《明史·朱纨传》《明史·丁汝夔传》
        《明史·曾铣传》《明史·翟鹏传》
        《明史·周敬心传》《明史·陈九畴传》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