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新唐书·丘和传》原文及翻译

        新唐书
        原文
            丘和,河南洛阳人,后徙家。少重气侠,闲弓马,长乃折节自将。仕周开府仪同三司。入隋为右武卫将军,封平城郡公,历资、梁、蒲三州刺史,以宽惠著名。迁天水郡守,入为左御卫将军。大业末海南苦吏侵数怨畔帝以和所莅称淳良而黄门侍郎裴矩亦荐之遂拜交趾太守抚接尽情荒憬安之炀帝崩,而和未知。会隋骁果自江都来,乃审隋亡,和即陈款归国,而岭峤闭岨,乃权附铣。铣平,遂得归。诏李道裕即授和交州大总管,爵谭国公。和遣士廉奉表请入朝,诏其子师利迎之。及谒见,高祖为兴,引入卧内,语平生,欢甚,奏九部乐飨之除左武候大将军。和时已老,以稷州其故乡也,令为刺史以自养。寻除特进。贞观十一年卒,年八十六,赠荆州总管,谥曰襄,陪葬献陵。有子十五人,行恭为知名。行恭有勇,善骑射。大业末,与师利聚兵万人郿城,人多依之,群盗不敢窥境。后原州奴贼围扶风,太守窦琎坚守贼食尽无所掠,众稍散归行恭。行恭乃率其众,与师利迎谒秦王于渭北,拜光禄大夫。累从战伐,功多,迁左一府骠骑,锡劳甚厚。从侯君集平高昌,封天水郡公,进右武将军。高宗立,迁冀陕二州刺史,致仕。卒,年八十,赠荆州刺史,谥曰襄,陪葬昭陵。初,从讨王世充,战邙山。太宗欲尝贼虚实,与数十骑冲出阵后,多所杀伤,而限长堤。与诸骑相失,唯行恭从。贼骑追及,流矢著太宗马,行恭回射之,发无虚镞,贼不敢前。遂下拔箭,以己马进太宗,步执长刀,大呼导之,斩数人,突阵而还。贞观中诏斫石为人马,象拔箭状,立昭陵阙前,以旌武功云。(节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译文
            丘和是河南洛阳人,后来迁居到郿。少时重义任侠,娴熟射箭和骑马,长大后才自我约束。出仕于北周,为开府仪同三司。入隋后任职右武卫将军,封为平城郡公,历任资、梁、蒲三州刺史,治政以宽大慈惠闻名。升任天水郡太守,入朝为左御卫将军。大业末年,海南地区苦于官吏侵凌,百姓多次因怨恨而叛乱。炀帝因丘和治政以淳良宽厚著称,而黄门侍郎裴矩也推荐他,便派丘和任职为交趾太守,他尽情安抚接纳,由此荒远之地区得以安定。炀帝去世,而丘和不知。遇到隋朝骁勇果敢的士卒从江都过来,才知道隋朝已亡,丘和随即陈请归顺国家(唐朝),但由于山岭闭阻,便暂且依附(萧)铣。萧铣被平定后,才得以归朝。下诏李道裕随即授予丘和交州大总管之职,封为谭国公。丘和派高士廉奉表奏请求入朝,下诏由其子丘师利前往迎接。到朝见之时,高祖为他起身,引入卧室内,话说平生,极为高兴,演奏九部乐曲慰劳他,授职左武候大将军。丘和当时已年老,因稷州是其故乡,命他就任刺史以自怡养。不久,加衔为特进。贞观十一年去世,时年八十六岁。追赠荆州总管,谥号为襄,陪葬于献陵。丘和有十五个儿子,其中丘行恭最为知名。丘行恭富有勇力,善于骑射。大业末年,与丘师利集聚兵马万人守卫郿城,人们多来依附,群盗不敢窥视其境。其后原州奴贼包围扶风,太守窦避坚守其城。贼寇食尽,无处抢掠,其众渐渐离散归于丘行恭。丘行恭便率领其众,与丘师利一道在渭北迎见秦王,被授为光禄大夫。多次随同征战,因功多,升任左一府骠骑,所受赏赐甚厚。后随侯君集平定高昌,被封为天水郡公,升任右武侯将军。高宗即位后,升任冀、陕二州刺史,不久离休。去世时年龄为八十岁,追赠荆州刺史,谥号为襄,陪葬于昭陵。起初,随从征讨王世充,会战于邙山之上。太宗想要试探贼军的虚实,亲自率领数十名骑兵冲出阵后,杀伤很多(贼兵),但却困于长堤(被长堤所困)。与诸骑相互走失,唯有丘行恭跟随其后。贼骑追至,流矢射中太宗所乘之马,丘行恭回射敌骑,箭无虚发,贼骑不敢近前。然后下马拔箭,将自己所乘之马进奉太宗,手执长刀步行,喊着为太宗开路,连斩数人,方才冲出敌阵返回大军。贞观年间,下诏雕刻石人石马,模仿丘行恭拔箭之状,立在昭陵大门两侧的高台上,用来表彰他的武功。 

        相关练习:《新唐书·丘和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新唐书·张孝忠传》《新唐书·李袭誉传》
        《新唐书·王重荣传》《新唐书·李渤传》
        《新唐书·张弘靖传》《新唐书·高俭传》
        《新唐书·卢坦传》《新唐书·宗楚客传》
        《新唐书·李光弼传》《新唐书·萧颖士传》
        《新唐书·陆贽传》《新唐书·柳浑传》
        《新唐书·宋璟传》《新唐书·张志和传》
        《新唐书·苑君璋传》《新唐书·何易于传》
        《新唐书·杜悰传》《新唐书·高元裕传》
        《新唐书·戴胄传》《新唐书·杨玚传》
        《新唐书·萧嵩传》《新唐书·严郢传》
        《新唐书·袁高传》《新唐书·张九龄传》
        《新唐书·卢怀慎传》《新唐书·路岩传》
        《新唐书·李嗣业传》《新唐书·李石传》
        《新唐书·李敬业传》《新唐书·王雄诞传》
        《新唐书·张巡传》《新唐书·高祖李渊本纪》
        《新唐书·杜黄裳传》《新唐书·柳仲郢传》
        《新唐书·裴行俭传》《新唐书·白居易传》
        《新唐书·狄仁杰传》《新唐书·张濬传》
        《新唐书·王道宗传》《新唐书·裴度传》
        《新唐书·苏良嗣传》《新唐书·杜中立传》
        《新唐书·窦建德传》《新唐书·裴炎传》
        《新唐书·宋申锡传》《新唐书·薛举传》
        《新唐书·裴潾传》《新唐书·李夷简传》
        《新唐书·契苾何力传》《新唐书·皇甫无逸传》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