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文言文
主题
作者
《晋书·郗鉴传》原文及翻译
晋书
原文
:
郗鉴,字道徽,高平金乡人,汉御史大夫虑之玄孙也。少孤贫,博览经籍,躬耕陇亩,吟咏不倦,以儒雅著名。赵王伦辟为掾,知伦有不臣之迹,称疾去职。及伦篡,其党皆至大官,而鉴闭门自守,不染逆节。东海王越辟为主簿,举贤良,不行。征东大将军苟晞檄为从事中郎。晞与越方以力争,鉴不应其召。及京师不守,寇难锋起,鉴遂陷于陈午贼中。邑人张实先求交于鉴,鉴不许。至是,实于午营来省鉴疾,既而卿鉴。鉴谓实曰:“相与邦壤,义不及通,何可怙乱至此邪!”实大惭而退。午以鉴有名于世,将逼为主,鉴逃而获免。午寻溃散,鉴得归乡里。元帝初镇江左,承制假鉴龙骧将军、兖州刺史,镇邹山。咸和初,领徐州刺史。及祖约、苏峻反,鉴闻难,便欲率所领东赴。诏以北寇不许。未几鉴去贼密迩,城孤粮绝,人情业业,莫有固志。设坛场,刑白马,大誓三军曰:“今主上幽危,百姓倒悬,忠臣正士志存报国。凡我同盟,既盟之后,戮力一心,以救社稷。”鉴登坛慷慨,三军争为用命。会舒、潭战不利,鉴与后将军郭默还丹徒,立大业、曲阿、庱亭三垒以距贼。而贼将张健来攻大业,城中乏水,郭默窘迫,遂突围而出,三军失色。参军曹纳以为大业京口之捍,一旦不守,贼方轨而前,劝鉴退还广陵以俟后举。鉴乃大会僚佐,责纳曰:“吾蒙先帝厚顾,荷托付之重,正复捐躯九泉不足以报。今强寇在郊,众心危迫,君腹心之佐,而生长异端,当何以率先义众,镇一三军邪!”将斩之,久而乃释。会峻死,大业围解。后以寝疾,上疏逊位。疏奏,以蔡谟为鉴军司。鉴寻薨,时年七十一。帝朝晡哭于朝堂。册曰:“惟公忠亮雅正,行为世表,社稷之危,赖公以宁。谥曰文成。”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三十七·郗鉴传》)
译文
:
郗鉴字道徽,高平国金乡县人,是汉朝御史大夫郗虑的玄孙。郗鉴从小孤贫,博览经书 典籍,躬耕于陇亩之中,吟咏诗书从不怠倦,得到了儒雅的名声。赵王司马伦辟他为掾(原 为佐助的意思,后为副官佐或官署属员的通称) ,他看到司马伦有不轨的行迹,称疾离职而 去。到司马伦篡位时,其党徒个个升官晋级,而郗鉴闭门自守,保持节操的清白无污。东海 王司马越辟他为主簿、举贤良,没有成行。征东大将军苟日希发檄文召他为从事中郎,苟日 希与司马越正以武力相争,郗鉴不应征召。当京师沦陷、群寇蜂起之时,郗鉴被陈午贼军所 获。同乡人张实先前要和郗鉴相交,郗鉴不予理睬,这时,张实到陈午的军营来探视看望郗 鉴,既而召郗鉴为卿。郗鉴对张实说: “我们同处一乡,但情义不曾相通,你怎么能乘着混 乱这样胡为呢! ” 张实非常惭愧,知趣地退走了。陈午因为郗鉴有极大的名望,准备硬逼他 当贼军主帅,郗鉴逃走了才得以幸免。直到陈午不久之后兵败溃散,郗鉴才回归故乡。 元帝司马睿当初镇守江左时,承君之命授郗鉴龙骧将军、兖州刺史,出镇邹山。咸和初 年(326),郗鉴领徐州刺史。到祖约、苏峻反叛时,郗鉴知道消息后,便准备率部东征救援。 朝廷怕北边敌寇侵犯下诏不准他离开徐州。郗鉴离敌很近,孤立无援粮草已尽,人心惶惶不 安,都没有固守的信心了。郗鉴设立坛场,宰杀白马,与三军一起对天盟誓,誓言说: “现 今主上陷于危难,百姓处于倒悬,忠臣志士无不心存报国之念。凡入我同盟者,一经盟誓之 后,齐心合力,以救社稷。 ”郗鉴登坛慷慨陈辞,三军士气大振。正值王舒、虞潭出战失利, 郗鉴和后将军郭默退守丹徒,设大业、曲阿、肻\亭三座营垒以防守。敌将张健前来进攻大业 营垒,因城中缺水,郭默坚持不了,于是突围而走,三军大为恐慌。参军曹纳认为大业是京 口的防线,一旦失守,敌人齐头并进,劝郗鉴趁早退还广陵,再等待时机然后反攻。郗鉴于 是召集僚佐集会,责斥曹纳说: “我承蒙先帝厚顾之恩,托付以重任,就是为国捐躯也不足 回报。现强寇当前,人心惶恐形势危急,你是我的心腹佐吏,却萌生异心,这样我怎么能做 义师的榜样,怎能让三军服从我的统一指挥! ”要将曹纳处斩,很久后才释放他。后苏峻死, 大业之围解除。 当时贼寇首领刘征聚众数千人,乘船浮海侵掠东南沿海诸县。郗鉴于是 坐镇京口,任都督扬州之晋陵、吴陵诸军事,率众讨伐消灭了刘征。进位太尉。后来因病, 上疏辞去职位。此疏上奏后,任命蔡谟为郗鉴的军司。郗鉴不久病故,时年七十一岁。成帝 于朝晡之时哭于朝堂之上,朝廷册书说: “惟郗鉴公道德高尚,体识宏远,忠诚雅正,举止 行为为世人之表率。危害社稷,动摇朝廷,赖郗公之力得以安宁。谥号文成。 ”
相关练习:
《晋书·郗鉴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晋书·郗鉴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晋书·郗鉴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相关文言文
《晋书·陈寿传》
《初,桓温自以雄姿风气是宣帝、刘琨之俦》
《晋书·刘惔传》
《晋书·石勒传》
《晋书·冯跋传》
《晋书·顾荣传》
《晋书·韩伯传》
《祖逖闻鸡起舞》
《晋书·束皙传》
《晋书·鞠允传》
《晋书·张茂传》
《晋书·吴隐之传》
《晋书·孔愉传》
《晋书·慕容翰传》
《晋书·刘毅传》
《晋书·桓彝传》
《晋书·姚泓传》
《晋书·山涛传》
《晋书·阮修传》
《晋书·谢玄传》
《晋书·陆机传》
《晋书·葛洪传》
《晋书·皇甫谧传》
《晋书·华廙传》
《晋书·向雄传》
《晋书·殷浩传》
《晋书·熊远传》
《晋书·祖逖传》
《晋书·王彪之传》(二)
《晋书·毛宝传》
《晋书·孙楚传》
《晋书·王育传》
《葛洪传》
《晋书·嵇康传》(二)
《晋书·嵇康传》
《晋书·荀崧传》
《晋书·何无忌传》
《晋书·任旭传》
《晋书·王濬传》
《晋书·车胤传》
《晋书·刁协传》
《晋书·马隆传》
《晋书·范乔传》
《晋书·王蕴传》
《晋书·李含传》
《晋书·张华传》
《晋书·刘寔传》
《晋书·虞潭传》
《晋书·李产传》
《晋书·卫玠传》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