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旧唐书·魏元忠传》原文及翻译(二)

        旧唐书
        原文
            魏元忠,本名真宰。初,为太学生,志气倜傥,不以举荐为意,累年不调。仪风中,吐蕃频犯塞,元忠赴洛阳上封事,言命将用兵之工拙,帝甚叹异之。
            徐敬业据扬州作乱,大将军李孝逸督军讨之,则天诏元忠假节监其军事。孝逸至临准,而偏将雷仁智为敬业先锋所败,敬业又攻陷润州,回兵以拒孝逸。孝逸惧其锋,按甲不敢进。元忠谓孝逸曰:“朝廷以公王室懿亲, 故委以阃外之事,天下安危,实资一决。且海内承平日久,忽闻狂狡,莫不注心倾耳,以俟其诛。今大军不进则解远近之望,朝廷咎公,何辞以远逗挠之罪?幸速进兵以立大效,不然,则祸难至矣。”孝逸然其言,乃部勒士卒以图进讨。时敬业屯下阿溪,敬业弟敬猷率偏师以逼淮阴。元忠请先击敬猷,孝逸惧腹背受敌,元忠条利病反复。从之,乃引兵击敬猷,一战而破之。
            帝尝从容曰:“外以朕为何如主?” 对曰:“周成、 康、汉文、景也。”“然则有遗恨乎?”曰:“有之。王义方一世豪英,而死草莱。议者谓陛下不能用贤。”帝曰:“我适用之,闻其死,顾已无及。”元忠曰:“刘藏器行副于才,陛下所知,今七十为尚书郎。徒叹彼而又弃此。”常默然惭。寻陷周兴狱,诣市将刑,则天以元忠有讨平敬业功,特免死配流贵州。时承敕者将至市,先令传呼,监刑者遽释元忠令起,元忠曰:“未知敕虚实, 岂可造次。”徐待宣敕,然始起谢。观者咸叹其临刑而神色不易。圣历元年擢拜御史中丞。又为来俊臣所陷,再被流于岭表。复还,授御史中丞。元忠前后三被流,于时人多称其无罪。则天尝谓曰:“卿累负谤铄, 何也?”对曰:“臣犹鹿也,罗织之徒,有如猎者,苟须臣肉作羹耳。此辈杀臣以求达,臣复何事。 ”为武后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器辄班赉焉。


        译文
            魏元忠,原名真宰。当初,他做太学生时,就志气倜傥,不把举荐放在心上,故累年未能升调。仪凤年间,吐蕃频繁侵犯边塞,魏元忠前往洛阳呈递封章,分析遣将用兵的利害成致,皇帝十分赞赏他。
            徐敬业占据扬州作乱,大将军李孝逸率军讨伐,武则天下诏魏元忠神符节监督他的军事行动。李孝选到达临淮,而偏将雷仁智被徐敬业的先锋部队控败,徐敬业又攻陷润州,回师阻击李孝逸。李孝选惧怕其锐势,按兵不敢前进。魏元忠对李孝逸说:“朝延因为你是王室的至景,所以委任你姚军在外作战之事,天下安危,实在凭此一决。而且天下大平已久,忽然听说狂狡之徒作乱,无不关心倾听,以等待祸首被诛灭的消息。如今大军停滞不前,便事负了选近的期望,万一朝延改任其他将领来替代你,又有什么说法来逃避怯阵避敌(或拖延)之罪呢?希望你赶快进军,以立大功,不然的话,灾祸要来了。”李孝逸认为他说得对,便部署整顿士兵筹划进攻。当时徐敬业驻兵在下阿溪,徐敬业的弟弟徐敬敬率领倒翼部队逼迫淮阴。魏元忠请求先攻击徐敬戴,李孝逸惧怕腹背受敌,魏元忠反复陈述这样做的利害,李孝逸最终听从了他,帅兵进攻徐敬猷,一举破敌。
            皇帝曾从容地说:“朝外认为联是什么样的君主呢?”魏元忠回答说:“是周朝的成王、康王,汉代的文帝、景帝那祥的君主。”皇帝说:“但是有遗憾怨恨吗?” 魏元忠回答说:“有的。王义方是一代英豪,却死在草野。议论者说陛下不能任用贤能。”皇帝说:“我刚要任用他,听说他已经死去,后悔已经来不及了。”魏元忠说:“刘藏器的品行与才能相称,陛下是知道的,如今七十岁任尚书郎。徒然叹息那- -位而又舍弃这一位。” 皇帝默然不语感到惭愧。不久,魏元忠遭到周兴陷害入狱,押往街市将要处斩,武则天因魏元忠有讨平徐敬业的功劳,特别免去死罪流放贵州。当时秉承敕命的人将要到达市曹,先令人传呼,监刑者立即释放元忠让他起来,魏元忠说:“不知敕命虚实真假,岂可慌忙仓促行事。”缓缓等待宣读完敕命,然后才起身致谢,观者都叹服他面临极刑而神色不屈。圣历元年,召入朝廷授任侍御史,升任御史中丞。又遭到来俊臣、侯思止陷害,再度被流放到岭表。魏元忠再次回朝后,授任御史中丞。魏元忠前后三次被流放,当时人们大都认为他无罪。武则天曾问他:“你接连遭受诽谤陷害,是什么原因呢?”魏元忠回答说:“臣就像一只鹿,罗织罪名之徒就像是猎人,只是需要臣的血肉做羹汤罢了。这些人杀臣以求得显贵,臣又有什么罪过。”魏元忠很受武后称赞,赏赐給他车马、服装玩物,前后不断增加,每每有远方进贡的稀奇器物,皇帝总要分赏他一部分。


        相关练习:《旧唐书·魏元忠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唐书·魏元忠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旧唐书·魏元忠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相关文言文
        《旧唐书·阳城传》《旧唐书·严武传》
        《旧唐书·阳峤传》《旧唐书·杨发传》
        《旧唐书·薛讷传》《旧唐书·许孟容传》
        《旧唐书·吐蕃传》《旧唐书·魏徵传》
        《旧唐书·姚思廉传》《旧唐书·温造传》
        《旧唐书·韦绶传》《旧唐书·李勉传》
        《旧唐书·桓彦范传》《旧唐书·李景俭传》
        《旧唐书·令狐彰传》《旧唐书·杜鸿渐传》
        《旧唐书·窦参传》《旧唐书·李祎传》
        《旧唐书·齐映传》《旧唐书·姚瑞传》
        《旧唐书·于頔传》《旧唐书·李嗣业传》
        《旧唐书·姜师度传》《旧唐书·崔知温传》
        《旧唐书·张濬传》《旧唐书·苏弁传》
        《旧唐书·诸遂良传》《旧唐书·毕諴传》
        《旧唐书·李芃传》《旧唐书·白居易传》
        《旧唐书·魏玄同传》《旧唐书·魏征传》
        《旧唐书·颜籀传》《旧唐书·王雄诞传》
        《旧唐书·孔述睿传》《旧唐书·刘乃传》
        《旧唐书·苏世长传》《旧唐书·李尚隐传》
        《旧唐书·杨绾传》《旧唐书·罗艺传》
        《旧唐书·吴少诚传》《旧唐书·封伦传》
        《旧唐书·孔祯传》《旧唐书·李渤传》
        《旧唐书·太宗本纪》(二)《旧唐书·王晙传》
        《旧唐书·牛徽传》《旧唐书·李昭德传》
        《旧唐书·叶蕃传》《旧唐书·曹确传》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