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文言文
主题
作者
《魏书·郑羲传》原文及翻译
魏书
原文
:
郑羲,字幼麟,荥阳开封人,魏将作大匠①浑之八世孙也。弱冠举秀才,尚书李孝伯以女妻之。高宗末,拜中书博士。天安初,刘彧司州刺史常珍奇据汝南来降。显祖诏殿中尚书元石为都将赴之,并招慰淮汝,遣羲参石军事。到上蔡,珍奇率文武三百人来迎。既相见,议欲顿军于汝北,未即入城。羲谓石曰:“机事尚速。今珍奇虽来,意未可量,不如直入其城,夺其管龠②,据有府库。虽出其非意,要以全制为胜。”石从羲言,遂策马径入其城。城中尚有珍奇亲兵数百人,在珍奇宅内。石既克城,意益骄怠,置酒嬉戏,无警防之虞。羲谓石曰:“观珍奇甚有不平之色,可严兵设备,以待非常。”其夜,珍奇果使人烧府厢屋,欲因救火作难,以石有备,乃止。明旦,羲赍白虎幡慰郭邑,众心乃定。
明年春,又引军东讨汝阴。刘彧汝阴太守张超城守不下,石率精锐攻之,不克,遂退至陈项,议欲还军长社,待秋击之。诸将心乐早还,咸称善计。羲曰:“今张超驱市人,负担石,蚁聚穷城,命不延月,宜安心守之。超食已尽,不降当走,可翘足而待,成擒物也。而欲弃还长社,道涂悬远,超必修城深堑,多积薪谷,将来恐难图矣。”石不纳,遂旋师长社。至冬,复往攻超,超果设备,无功而还。历年,超死,杨文长代戍,食尽城溃,乃克之。竟如羲策。
延兴初,阳武人田智度,年十五,妖惑动众,扰乱京索。以羲河南民望,为州郡所信,遣羲乘传慰谕。羲到,宣示祸福,重加募赏。旬日之间,众皆归散。智度奔颍川,寻见擒斩。
李冲贵宠,与羲姻好。羲多所受纳,以李冲之亲,法官不之纠也。酸枣令郑伯孙、鄄城令董腾、别驾贾德、治中申灵度,并在任廉贞,勤恤百姓,羲皆申表称荐,时论多之。
太和十六年卒,赠帛五百匹,诏谥文灵。 (选自《魏书•列传四十四》,有删节)
译文
:
郑羲,字幼麟,荥阳开封人,是魏国将作大臣郑浑的八世孙。刚成年就考中秀才,尚书李孝伯把女儿嫁给他。高宗末年,朝廷任命他为中书博士。天安初年, 刘彧(南朝刘宋明帝)的司州刺史常珍奇依仗汝阳来投降朝廷。显祖下诏,让殿中尚书元石为都将前去迎降,并招慰淮水、汝水,派郑羲参预元石军事。到了上蔡之后,常珍奇率领文武官员三百人前来迎接。相见后,大家商议要把军队驻扎在汝水以北,并不马上入城。郑羲对元石说:“军机之事,贵在神速。而今珍奇虽然来了,但意图不明,我们不如直接进入他的城中,夺其锁匙,占有其府库。虽然这样做并非出自我们的初衷,但我们是要把全面控制局势作为胜利。”元石接受了郑羲的意见,于是策马径自进入常珍奇的城池。城中还有珍奇亲信兵马数百人,驻扎在常珍奇宅第里面。元石已经攻克城池,意气更加骄横怠惰,只管喝酒嬉戏,毫无警戒防备之忧虑。郑羲对元石说:“看常珍奇很有不平之色,应该严兵设防,以备突如其来的变化。”这天夜里,常珍奇果然派人焚烧府邸厢屋,想趁机在救火时发难,因为元石有防备,只好作罢。第二天,郑羲送来白虎幡旗安慰城中百姓,大家的心情才安定下来。
第二年春天,他们又率领军队向东讨伐汝阴。刘彧的汝阴太守张超据守的城池攻克不下,元石率领精锐兵马攻打,不能攻克,于是退军至陈、项,商量打算退军到长社,等到秋天再行攻打。众将都乐于早点回去,全都说这是好计策。郑羲说:“现在张超驱使市民,挑着石头,像蚂蚁一样聚集在这穷困的城池,其坚持的最大限度不会超过一个月,我们应该安心地守在这里。张超粮食一完,不投降也会弃城而逃,我们可以翘足以待,他自然会成擒拿之物了。但是我们如果放弃包围返回长社,路途遥远,张超听说后必定修整城墙深挖堑壕,多积柴粮,将来恐怕难以攻打了。”元石不听,于是还师长社。到了冬天,又来攻打张超,张超果然有防备,他们只好无功而还。几年以后,张超死了,杨文长代其戍守城池,粮食用尽,城中人心溃散,这才攻下城池。竟然与郑羲所预计的相同。
延兴初年,阳武人田智度,十五岁,妖言迷惑众人,扰乱京索。朝廷因为郑羲在河南百姓之间很有名望,被州郡长官信任,便派他前去安抚。郑羲到该地以后,宣示祸福缘由,重加悬赏。十天内,聚集的民众纷纷归去散开。智度奔逃颍川,不久就被擒拿斩杀。
李冲受宠,与郑羲结为姻亲。郑羲接受过很多贿赂,因为他是李冲的亲家,执法官员也不弹劾他。酸枣令郑伯孙、鄄城令董腾、别驾贾德、治中申灵度,都为官廉洁贞正,勤恤百姓,郑羲都上表称赞推荐他们,时论也称赞他的行为。
太和十六年去世,朝廷赠帛五百匹,加谥文灵。
相关练习:
《魏书·郑羲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祖莹偷读》
《魏书·胡国珍传》
《魏书·崔休传》
《魏书·苏湛传》
《魏书·李冲传》(二)
《魏书·郦范传》
《魏书·古弼传》
《魏书·李琰之传》
《魏书·崔浩传》
《魏书·张普惠传》
《魏书·陆真传》
《魏书·杨播传》
《魏书·李平传》
《魏书·游明根传》
《魏书·于忠传》
《魏书·祖莹传》
《魏书·尉元传》
《魏书·陆俟传》
《魏书·封敕文传》
《魏书·孙绍传》
《魏书·成淹传》
《魏书·源子雍传》
《魏书·元匡传》
《魏书·世祖拓跋焘传》
《魏书·源贺传》
《魏书·于栗磾传》
《魏书·杨昱传》
《魏书·崔逞传》
《魏书·甄琛传》
《魏书·王慧龙传》
《魏书·刘芳传》
《魏书·魏收传》
《魏书·高闾传》
《魏书·李先传》
《魏书·拓跋仪传》
《魏书·王冯弘传》
《魏书·游肇传》
《魏书·穆崇列传》
《魏书·李安世传》
《魏书·安同传》
《魏书·曹世表传》
《魏书·高祐传》
《魏书·许谦传》
《魏书·韩茂传》
《魏书·封轨传》
《魏书·李业兴传》
《魏书·裴宣传》
《魏书·张彝传》
《魏书·寇赞传》
《魏书·邢峦传》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