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苞《廌青山人诗序》原文及翻译
|
|
方苞
原文:
苞童时,侍先君子与钱饮光、杜于皇诸先生,以诗相唱和,慕其铿锵,欲窃效焉。先君子戒曰:“毋以为也!是虽小道,然其本于性质,别于遭遇,而达以学诵者,非尽志以终世,不能企其成,及其成也,则高下浅深纯驳,各肖其人,而不可以相易;岂惟陶、谢、李、杜峣然①于古昔者哉!即吾所及见宗老涂山及钱、杜诸公,千里之外,或口诵其诗,而可知作者必某也。外此,则此人之诗,可以为彼,以遍于人人,虽合堂同席,分韵联句,掩其姓字,即不辨其谁何,漫为不知何人之诗,而耗少壮有用之心力,非躬自薄乎?”
苞用是遂绝意于诗,而自餬口四方,历吴、越、齐、鲁以至都下,海内以诗自鸣者多聚焉。就其能者,或偏得古人之气韵,苦橅其格调,视众人亦若有异焉,然杂置其伦辈中,亦莫辨为谁何。其门户可别者,仅两三人。至晚岁乃得廌青。廌青,山人也。余往来京师四十余年,未有道其诗与名字者。盖余方混混尘俗中,所见多衣冠驰骛之士,而廌青匿迹于穷山,其声光自莫由而达也。
乾隆二年杪冬,余自武英殿出居西华门隅,子侄辈多称东村石君之诗。东村以诗投,果萧洒无世俗人语,遂因东村以得廌青。其后廌青以诗来,不待终篇,而知非他人作也。又二年,或锓其诗于版,乞言于余。东村之门人闻之,亦刻其山居诗二十首。东村一旦悉焚平生所作,誓不更为,而谋去家以从廌青于山中。噫!廌青,非山人也,其家世勋旧,方圣祖仁皇帝西征泽旺,尝自请赴绝塞开垦,以给屯军。逾年莫有知者遂归绝人事闭关于盘山盖天实限以诗人之遭遇而使之尽志于斯术也。
东村齿未艾②,其子仕进方得路,而欲从廌青于山中,且焚诗而不为,与先君子所以戒苞者似有合焉,其志可量也哉!
注释:①峣然:山高峻的样子,这里指在古人中成就突出。②齿未艾:年岁未老。
译文:
我童年时,侍奉父亲与钱饮光、杜于皇各位先生,(他们)诗词唱和,我羡慕那铿锵之音,私下里想效仿。父亲告诚说:“不要这么做。这虽然是雕虫小技,但它(作诗)源于一个人的性格禀赋,各自的生活际遇相区别,因学习吟诵而通达起来;若非终生专心于此,不能企盼其成功。等它一写成,诗歌的高下,浅深、纯杂就各如其人,不能再改变了;难道只是古人中有突出成就的陶渊明、谢灵运、李白、杜甫是这样吗?就是我所看见同族前辈方涂山和钱、杜各位先生(也都是如此),相隔千里,有人口诵其诗,就可以知道作者一定是谁了。除此之外,(很多时候),这人的诗也可以认作是那人写的,甚而可以(认作)别的任何一人写的,即使同堂合席,规定韵脚,共作一诗,相联成篇,(如果)掩住姓名,别人就分不清是谁写的了。随便写些不知出自何人手笔的诗,消耗了少壮之年宝贵的心智气力,这不是作践自己吗?”
我因此就断了学诗的念头,(后来)谋生于四方各地,经过吴、越、齐、鲁,到了京城,海内以诗歌自鸣得意之人大多聚于此。从那些擅长者来看,有的也有些古人的神气韵味,苦苦模拟古人的格律声调,比起一般人的诗也有些不同了,但是如果夹杂在他的同辈的诗歌中,就分不清是谁写的了。那些可以分出门派的,只有两三人。到了晚年才看到麃青,鹰青是隐士。我来到京城四十多年,没人称道过他的诗歌,提起他的姓名。我正混迹尘俗之中,所看见的大多是衣冠楚楚,追名逐利之人,而麃青隐匿于偏远山林,他的名声自然无从显扬了。
乾隆二年冬末,我从武英殿迁出,居住西华门边,子侄辈很多称赞石东村君的诗。东村送诗给我看,果然潇洒,没有世俗之语。于是通过东村认识了麝青,这之后,麝青带着诗歌来见我,(我)不等看完就能知道了不是他人所写。又过了两年,有人把他的诗刻版付印,请求我作序。东村的弟子听说,也刻版印刷了他的山居诗二十首。有一天,东村烧毁了他平生所作的全部诗歌,发誓不再写。打算离家到山中追随麃青,哎!鹏青,不是隐士啊,他的家族前辈立过战功,当时,康熙帝西征泽旺,他曾经请求去偏远边疆开垦,来供给驻军。在军中多年,没有相知之人,于是归家,断了社会交往,闭门谢绝人事;大概老天实在要以诗人(困
窘)的人生遭遇限定他,好让他尽心一意去写诗啊。石东村年岁未老,他儿子的仕途也正起步,却想追随豳青在山林中,并且烧了诗歌不再写,跟我父亲告诚我的道理好像有契合之处,他的志向可以估量吗?
相关练习:方苞《廌青山人诗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