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荀子·富国篇第十》原文及翻译

        荀子
        原文
            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藏其余。节用以礼,裕民以政。彼节用,故多余。裕民则民富,民富则田肥以易,田肥以易则出实百倍。上以法取焉,而下以礼节用之,余粮若丘山。故知节用裕民,则必有仁圣贤良之名,且有富厚丘山之积矣。不知节用裕民则民贫,民贫则田瘠以秽,田瘠以秽则出实不半;上虽好取侵夺,犹将寡获也。此无他故焉,不知节用裕民也。
            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德必称位,位必称禄,禄必称用。量地而立国,计利而畜民,度人力而授事,使民必胜事,使民必出利,利足以生民,必时藏余,谓之称数。故自天子通于庶人,事无大小多少,由是推之。轻田野之赋,平关市之征,罕兴力役,无夺农时,如是则国富矣。
            兼足天下之道在明分:掩地表亩,肥田殖谷,是农夫众庶之事也。守时力民,和齐百姓,是将帅之事也。高者不旱,下者不水,寒暑和节,而五谷以时孰,是天之事也。若夫兼而爱之,兼而制之,岁虽凶败水旱,使百姓无冻馁之患,则是圣君贤相之事也。
            禹十年水,汤七年旱,而天下无菜色者,十年之后年谷复熟而陈积有余知本末源流之谓也。故田野荒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夫是之谓国蹶。君人者亦可以觉矣。
        (节选自《荀子·富国篇第十》)


        译文
            使国家富足的途径:节约费用,使民众富裕,并妥善贮藏盈余。节省费用必须按照所规定的等级标准执行,使百姓富裕必须依靠政治上的各种措施。节约费用因而就有剩余的财物,使百姓宽余百姓就能富足。百姓富足了,那么农田就会得到治理,多施肥,得到精心的耕作;这样生产出来的谷物就会增长上百倍。国君按照法律规定征税,而臣民按照礼制规定节约使用。这样,余粮就会堆积如山。所以,知道节约费用,使民众富裕,就一定会获得仁义善良的美名,而且还会拥有堆积如山的财富。不知道节约费用,使民众富裕,就会使百姓贫穷;百姓贫穷,农田就会贫瘠、荒芜;农田贫瘠而且荒芜,那么生产的粮食就达不到正常收成的一半。这样,即使国君大肆侵占掠夺,得到的还是很少。这没有其他的缘故,而是因为不懂得节约费用,富裕民众。
            礼制,是贵贱有一定的等级,长幼有一定的秩序。品德和地位一定要相称,职位与俸禄一定要相称,俸禄与费用一定要相称。根据土地大小分封诸侯国,计算收益多少来使用民众,根据能力大小授予工作;役使百姓,必定使他们能够胜任自己的工作,役使他们就能产生收益,这种收益又足够用来养活民众,一定及时地把他们多余的粮食财物储藏起来,这叫做合乎法度。所以,从天子到老百姓,不管事情大小,也不管事情多少,都以此类推。减轻田赋,适当征收关卡集市的税收,少举办劳役工程,不让百姓错过农时,这样国家就能富足。
            使天下富足的原则在于明确职分。开垦田地,整顿田地,施加肥料使土地肥沃,种植谷物,这是农民百姓的事情。掌握农时,鼓励农民,促进生产,增加收益,使百姓和睦,这是将帅的事情。使高地不干旱,洼地不受水涝,使寒暑节令适宜,使五谷按时成熟,这是上天的事情。至于普遍地爱抚百姓,全面管理百姓,即使有旱涝灾害,也使百姓没有饥寒交迫的祸患,这是圣明的君主和贤能的宰相的事情了。
            禹时碰上了十年水灾,商汤时遇到了七年旱灾,但天下的百姓没有遭受饥饿苦难的神色,十年以后,谷物又丰收了,而原来储备粮还有节余。这就是因为他们懂得了本末、源流的关系啊。所以,田野荒芜了,但国家的粮仓很充实,百姓(钱财)匮乏,但国家仓库却满满的,这就叫做国家灭亡。统治百姓的君主,也应该觉悟了。


        相关练习:《荀子·富国篇第十》《六韬·文韬·国务》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荀子·议兵》(二)《荀子·尧问》
        《荀子·乐论》(二)《荀子·议兵》
        《川渊深而鱼鳖归之》《荀子·臣道》
        《荀子·仲尼篇第七》《荀子·乐论》
        《荀子·富国》《荀子·解蔽》
        《君子必辩》《荀子·致士》
        《积微,月不胜日》《荀子·儒效》
        《荀子·宥坐·欹器满覆》《荀子·性恶》
        荀子《自知之明》《荀子·非相篇》
        《君子之学》《荀子·强国》
        《劝学》全文《荀子·法行》
        《荀子·子道》《荀子·王制》
        《荀子·赋》《荀子·修身》
        《荀子·非相》

        工具导航: 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查询 近义词查询 歇后语大全 古诗词大全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