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左传纪事本末·楚伐灭小国》原文及翻译

        左传纪事本末
        原文
            桓公六年,楚武王侵随,使薳章求成焉,军于瑕以待之。随人使少师董成。斗伯比言于楚子曰:“吾不得志于汉东也,我则使然。我张吾三军,而被吾甲兵,以武临之,彼则惧而协以谋我,故难间也。汉东之国随为大随张必弃小国小国离楚之利也少师侈请羸师以张之。”熊率且比曰:“季梁在,何益?”斗伯比曰:“以为后图。少师得其君。”王毁军而纳少师。少师归,请追楚师。随侯将许之。季梁止之,曰:“天方授楚。楚之羸,其诱我也。君何急焉?臣闻小之能敌大也,小道,大淫。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上思利民,忠也;祝史正辞,信也。今民馁而君逞欲,祝史矫举以祭,臣不知其可也。”公曰:“吾牲牷肥腯,粢盛丰备,何则不信?”对曰:“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所谓馨香,无谗慝也。故务其三时,修其五教,亲其九族,以致其禋祀。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虽独丰,其何福之有?君姑修政而亲兄弟之国,庶免于难。”随侯惧而修政,楚不敢伐。八年,随少师有宠。楚斗伯比曰:“可矣。仇有衅,不可失也。”夏,楚子合诸侯于沈鹿。黄、随不会,使薳章让黄,楚子伐随,军于汉、淮之间。季梁请下之,曰:“弗许而后战,所以怒我而怠寇也。”少师谓随侯曰:“必速战!不然,将失楚师。”随侯御之,望楚师。季梁曰:“楚人上左,君必左,无与王遇,且攻其右。右无良焉,必败。偏败,众乃携矣。”少师曰:“不当王,非敌也。”弗从。战于速杞,随师败绩,随侯逸。斗丹获其戎车与其戎右少师。
        (节选自《左传纪事本末·楚伐灭小国》)


        译文
            桓公六年,楚武王侵犯随国,派薳章去要求议和。军队驻扎在瑕地,等待谈判的结果。随国派少师来主持议和。斗伯比对楚王说:“我们不能在汉水以东得志,全是我们自己造成的啊!我们扩大军队,增加装备,以武力威胁邻国。它们怕起来了,就协同对付我国,很难离间它们。汉水以东,要算随国最大。如果随国骄傲起来,必定抛弃那些小国。小国离散,咱们楚国就可从中得利了。少师这人,一向狂妄自大,请把我们的军队摆出个窝囊的样子,使他更加傲慢起来。”熊率且比说:“随国还有个季梁,这有什么作用?”斗伯比说:“以后会有用处的呀!少师很得国君的宠信啊。”于是楚武王故意损毁军容,接待少师。少师回去,果然请求追击楚军。随侯将要答应他,季梁急忙阻止,说:“上天正在帮楚国,楚军的疲弱,恐怕是骗我们上当吧,君王何必急于出师呢?臣听说,小国所以能抗拒大国,是因为小国得道而大国淫暴。什么是道呢?就是忠于人民,取信于鬼神。国君经常考虑如何利民,就是忠;祝官史官老老实实向神灵祭告,就是信。现在人民在挨饿而君王纵情享乐,祝官史官却在祭神时虚报功德,臣不知道这样如何能抗拒大国!”随侯说:“我上供的牲畜毛色纯正,膘肥肉壮,祭器里的黍稷也很丰盛,怎么不能取信于鬼神呢?”季梁说:“人民才是鬼神的主人啊。圣明的君主总是先把人民的事情办好,再致力于祭祀鬼神。所谓馨香,就是上上下下有德性而没有谗言和邪行。所以能够忠心从事三时的农作,讲习五教,亲和九族,虔敬地祭祀鬼神。于是人民都很和睦,鬼神也就赐福,他们一举一动都有成就。如今,百姓各有自己的心事,鬼神也就缺了主人,光靠您的祭礼丰盛,怎么会得到幸福呢?您还是先整顿内政,和周围兄弟之国亲密友好,也许可以避免灾祸吧。”随侯感到恐惧,于是整顿内政。楚国不敢侵犯它。八年,随国少师受到宠信。楚国的斗伯比说:“可以了,敌国内部有了裂痕,不可以失掉机会。”夏季,楚武王在沈鹿会合诸侯的军队。黄、随两国不参加会见。楚武王派薳章去责备黄国,然后亲自讨伐随国,军队驻扎在汉水、淮水之间。季梁建议向楚人表示投降,说:“等他们不肯答应,然后作战,这样就可以激怒我军而使敌军懈怠。”少师对随侯说:“必须速战,不这样,就会丢失战胜楚军的机会。”随侯率军抵御楚军。远望楚国的军队,季梁说:“楚人以左为尊,国君一定在左军之中,不要和楚王正面作战,姑且攻击他的右军。右军没有好指挥官,必然失败。他们的偏军一败,大众就离散了。”少师说:“不与楚王正面作战,这就表示我们和他不能对等。”随侯又没有听从季梁的话。在速杞交战,随军大败。随侯逃走,斗丹俘获了随侯的战车和车右少师。

        相关练习:《左传纪事本末·楚伐灭小国》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王慎中《朱碧潭诗序》《明史·叶盛传》
        《宋史·胡则传》《景公以晏子为相,欲霸天下》
        杨简《莫能名斋记》《新唐书·王思礼传》
        陈三立《吴昌硕墓志铭》韩元吉《武夷精舍记》
        柳宗元《谤誉》汪中《哀盐船文》
        《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搏虎闻》《明史·李如松传》
        苏轼《范增论》《新唐书·温造传》
        《清史稿·王士祯传》刘禹锡《说骥》
        《明史·魏大中传》王叔英《与方正学书》
        袁枚《游武夷山记》陆贽《奉天请罢琼林、大盈注二库状》
        《黔中儿》《宋史·赵尚宽传》
        《南史·何远传》《梁书·张率传》
        归有光《洧南居士传》刘大槐《无斋记》

        工具导航: 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查询 近义词查询 歇后语大全 古诗词大全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