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史记·六国年表》原文及翻译

        史记
        原文
            帝,僭端见矣。礼曰:“天子祭天地,诸侯祭其域内名山大川。”今秦杂戎翟之俗,先暴戾,后仁义,位在藩臣而胪于郊祀,君子惧焉。及文公逾陇,攘夷狄,尊陈宝,营岐、雍之间,而穆公修政,东竞至河,则与齐桓、晋文中国侯伯侔矣。是后陪臣执政,大夫世禄,六卿擅晋权,征伐会盟,威重于诸侯。及田常杀简公而相齐国,诸侯晏然弗讨,海内争于战功矣。三国终之卒分晋,田和亦灭齐而有之,六国之盛自此始。务在强兵并敌,谋诈用而从衡短长之说起。矫称蜂出,誓盟不信,虽置质剖符①犹不能约束也。秦始小国僻远,诸夏宾之,比于戎翟,至献公之后常雄诸侯。论秦之德义不如鲁卫之暴戾者,量秦之兵不如三晋之强也,然卒并天下,非必险固便形势利也,盖若天所助焉。或曰“东方物所始生,西方物之成孰”。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故禹兴于西羌,汤起于亳,周之王也以丰镐伐殷,秦之帝用雍州兴,汉之兴自蜀汉。
            秦既得意,烧天下诗书,诸侯史记尤甚,为其有所刺讥也。诗书所以复见者多藏人家而史记独藏周室以故灭。惜哉,惜哉!独有《秦记》,又不载日月,其文略不具。然战国之权变亦有可颇采者,何必上古。秦取天下多暴,然世异变,成功大。传曰“法后王”,何也?以其近己而俗变相类,微彩喜迎易衍生容繁素奏重所闻,见秦在帝位日浅,不察其终始,因举而笑之,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悲夫!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六国年表》)


        译文
            太史公研读《秦记》,看到上面记载犬戎部族击败杀死周幽王, 周王室往东迁都到洛邑,秦襄公开始被封为诸侯,就建造西畤来侍奉天帝, 这表明秦国越位犯上的苗头已经显现了。《礼经》上说:“天子才有权祭祀天地,诸侯只能祭祀本国封区内的名山大川。”当时, 秦国夹杂着西戎北狄的民风习俗, 把凶暴乖戾摆在前面, 将仁德道义放在后头, 地位处在捍卫王室的臣属行列,却在祭祀规格上同天子平起平坐,君子对此感到后怕。到秦文公, 越过陇山,驱逐戎狄, 祭祀陈宝, 开发了岐山到雍地这片地区, 而秦穆公修明政治, 把东部国境扩展到黄河西岸,就与齐桓公、晋文公这些中原霸主势均力敌了。此后,家臣执掌国政, 大夫世代保持政治地位,六卿独揽晋国的大权, 无论征伐还是会盟, 威势都在诸侯之上。到田常杀掉齐简公而自任齐相,诸侯却无动于衷不予讨伐, 这标志着海内已经围绕怎样保持本国的军事实力来争斗了。韩赵魏终于到最后瓜分晋国,田和也吞灭将齐据为己有,六国并立的局面由此开始了。首要之务在于壮大军事力量,兼并对方,因而权谋诈术得到普遍应用,合纵连横的学说也相继兴起。各种谎言骗局蜂拥而出,立誓词盟约却不讲信用,即使互派人质,剖符为凭,还不能相互约束。秦国起初只是一个偏远小国,中原各国都排斥它,把它比作戎狄。但从献公以后,一直在诸侯中称雄。论起秦国的德义,还不如鲁卫两国中那些凶暴乖戾的人;计量秦国的兵力,也不如三晋强大,最后却吞并天下, 这不一定就是因为秦国凭据天险, 攻守方便, 地理形势非常有利; 好像上天对它有所扶助似的。有一种说法认为:“东方是万物萌生的地方, 西方是万物最后成熟的地方。”据此看来,开创事业的人必定出现在东南, 获取胜利果实的人常常诞生在西北。所以,大禹在西羌勃兴, 成汤在亳地崛起, 周人建立王朝是因为有丰镐作根据地去讨伐殷商,秦国完成帝业是由于有雍州当大本营才日益强大,汉朝兴盛是从巴蜀汉中开始的。
            秦国已经统一天下,就焚烧《诗》《书》, 而各国国史被烧得更厉害, 因为书中有讽刺讥笑秦国的地方。《诗》《书》之所以重新流传于世, 是收藏的人家很多, 而各国国史专门收藏在周王室,因此一下子就全毁灭了。可惜呀! 可惜呀! 如今, 只有《秦纪》传下来, 又不写明日月,内容简略也不完整。但是, 战国关于变通和应急的对策也有大量可以采用的,为什么非上古不可呢? 秦国夺取天下暴行很多,但能随着时代的不同而相应调整对策,建树的功业非常巨大。传世的典籍强调说:“效法后王。”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后王距离自己近, 当代民俗的变化也和后王那个时期差不多,道理讲起来浅显明白,容易推行。一般的读书人局限于平常听到的那点东西,看见秦朝高居皇帝宝座的时间很短促,不考察它本身发展的全过程,就都耻笑它,不敢说, 这和用耳朵吃东西没有什么两样, 真可悲呀!

        相关练习:《史记·六国年表》《报任安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史记·乐书》(二)《上欲废太子》
        《史记·齐太公世家》《夏桀为虐政淫荒》
        《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置酒咸阳宫》《史记·礼书》
        《史记·伍子胥传》《史记·卫康叔世家》
        《史记·太史公自序》(二)《史记·封禅书》
        《帝置酒洛阳南宫》《史记·循吏列传》
        《史记·太史公自序·拨乱世》《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史记·朝鲜列传》(二)《史记·苏秦列传》(三)
        《史记·西南夷列传》《商鞅立木》
        统编版高中《屈原列传》统编版必修下《鸿门宴》
        《史记·朱建传》《史记·南越列传》(二)
        《韩闻秦之好兴事》《张仪为秦破纵连横》
        《外戚世家序》《秦楚之际月表》
        《五帝本纪赞》《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
        《随何难汉高祖》《陶朱公长子吝金害弟》
        《史记·项羽本纪》(二)《史记·酷吏列传》
        《周亚夫军细柳》《史记·楚世家·秦大夫有私与楚太子斗》
        《史记·吕嘉传》《史记·端沐赐传》
        《史记·高祖本纪·鸿沟划界》《勾践困于会稽》
        《史记·孟尝君传》《鲁仲连者,齐人也》
        《李牧守边》《史记·平准书》
        《史记·孔子世家》(二)《魏有隐士曰侯嬴》
        《孝武皇帝者,孝景中子也》《魏有隐士曰侯赢》
        《史记·刘敬传》《史记·五帝本纪第一·帝尧者,放勋》

        工具导航: 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查询 近义词查询 歇后语大全 古诗词大全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