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戴良《论唐太宗六月四日事》原文及翻译

        戴良
        原文
            余读《唐史》至太宗六月四日事,为之喟然太息。嗟乎!以太宗之英武好名,而卒定计于秦府群小,惜哉!太宗首倡非常之谋以哉定海宇,则高祖之有天下,诚太宗之功也。虽然,立子以长不以功,高祖之欲传位于太宗,固义有不可;而太宗之屡辞不受者,岂亦有见于此乎?由是而观,则太宗之心,固已灼知大义之所在矣。其后卒至喋血禁门、贻讥万世而不顾者,亦由房、杜二人陷之而然耳。岂独房、杜哉?当是时,太宗既诛巢隐,一二近臣惟劝其释甲以就刑,可也;若高祖念其事非得已而原之,然后辅之以图后功,亦可也;竟乃释此不为。而尉迟敬德者,乃摞甲持矛直至上前,借曰恐其惊动上意,亦何事于矛甲哉?敬德此举直恐高祖之怒心一发,且将不利于太宗,故特假此以迫胁之。使高祖不幸如其所料,则敬德之矛宁无所施乎?秦府群小之不忠于所事,乃至此也。噫!此辈未足深恨;太宗为一代贤君,亦从之而不疑,何其悲哉!
        (戴良《论唐太宗六月四日事》)
        【注】①六月四日事,即玄武门之变,指唐太宗李世民发动政变杀死兄弟,终被高祖李渊立为皇太子。②巢隐,指隐匿的敌人。


        译文
            我读《唐史》,读到太宗六月四日事,为之长叹一声。唉!凭借唐太宗英俊勇武、爱好名誉(的特点),却最终被秦府一众小人算计定策,可惜啊!唐太宗首先倡议非同寻常的计谋来平定天下,那么(说明)高祖拥有天下,确实是太宗的功绩。虽然如此,但立太子要按照年长不按照功绩(来实施),高祖想传位给太宗,按照道义本来就是不可以的;而且太宗多次推辞不接受任太子,怎么可以从那些历史记载中看到? 由是观之,那么太宗的想法,本来已经明白了解(谁可以担任太子的)大义所在。后来最终(发生)宫门喋血、招致天下万世讥责也不顾虑的事情,也是靠房、杜两人设计陷害导致的。何止房、杜两人呢?在那时,太宗已经杀了隐匿的敌人,对数量不多的近臣,只劝告他们放下兵器受刑就可以了;如果高祖想到这件事不得已而原谅他,这样以后辅佐他来谋取以后的功绩,也是可以的。竟然放下不做。尉迟敬德这个人,才堆放好盔甲手持长矛,就径直到高祖面前,借口说恐怕惊动高祖的内心,这跟堆放好盔甲手持长矛有什么关系呢?尉迟敬德这一行动只是担心高祖突发怒气,就会对太宗不利,所以借此胁迫他。假如高祖对这种情况不幸偶然像尉迟敬德所料的那样发怒,那么尉迟敬德的长矛难道不会针对高祖吗?秦府一众小人对所办理的事,居然(卑劣)到这种程度。唉!这批人不值得深深仇视;太宗作为一代贤君,也跟着这批人(发动政变)却不怀疑,多么伤心啊!


        相关练习:《贞观政要》《论唐太宗六月四日事》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后汉书·党锢传·李膺传》苏轼《秋阳赋》
        《新唐书·吴武陵传》《国语·楚语》
        龚自珍《明良论》《游敬亭山记》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三国志·吴书·吾粲传》
        《元史·何实传》苏辙《南康直节堂记》
        宋濂《送天台陈庭学序》曾巩《学舍记》
        《隋书·李景传》《三国志·甘宁传》
        《聊斋志异·耳中人》《曹马能收人心》
        《治国犹栽树》《陈书·周弘正传》
        《钱神问对》《明史·秦良玉传》
        《明史·卓敬传》《答秦太虚书》
        《宋史·吕公著传》归有光《张自新传》

        工具导航: 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查询 近义词查询 歇后语大全 古诗词大全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