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方苞《送左未生南归序》原文及翻译

        方苞
        原文
            左君未生与余未相见,而其精神、志趋、形貌、辞气,早熟悉于刘北固、古塘及宋潜虚,既定交,潜虚、北固各分散。余在京师、及归故乡,惟与未生游处为长久。北固客死江夏,余每戒潜虚:当弃声利,与未生归老浮山。而潜虚不能用。余甚恨之。
            辛卯之秋,未生自燕南附漕船东下,至淮阴,始知《南山集》祸作,而余已北发。居常自怼曰:“亡者则已矣,其存者,遂相望而永隔乎!”己亥四月,余将赴塞上,而未生至自桐,沈阳范恒庵高其义,为言于驸马孙公,俾偕行以就余。既至上营,八日而孙死,祁君学圃馆焉。每薄暮,公事毕,辄与未生执手溪梁间,因念此地出塞门二百里,自今上北巡建行宫始二十年,前此盖人迹所罕至也。余生长东南,及暮齿,而每岁至此涉三时,其山川物色,久与吾精神相凭依,异矣。而未生复与余数晨夕于此,尤异矣。盖天假之缘,使余与未生为数月之聚;而孙之死,又所以警未生而速其归也。
            夫古未有生而不死者,亦未有聚而不散者。然常观子美之诗,及退之、永叔之文,一时所与游好,其入之精神;志趋、形貌、辞气若近在耳目间,是其人未尝亡而其交亦未尝散也。余衰病多事,不可自敦率,未生归与古塘各修行著书,以自见于后世,则余所以死而不亡者有赖矣,又何必以别离为戚戚哉!


        译文
            左未生君,我最早没有与他见过面,但他的思想志向和爱好兴趣、身材长相和言谈风度,我早已从刘北固、刘古塘和宋潜虚那里得到充分的了解。我和未生见面结下友谊后,潜虚、北固各自分散在外地,我在京城。等到回桐城,我独独和未生交游相处了很长时间。北固客游在外,死于武昌。因此我经常劝戒潜虚,应该抛弃名誉功利,和未生一起回浮山养老,但潜虚不接受我的规劝。我对他非常气恼。
            辛卯年秋天,左未生从燕山南方搭乘漕运的船向东,到淮河的南边,才知道《南山集》案发生了,我受牵连向北进发,平时自己怨恨说:“死了就死了,难道活着的就要互相对望永远分开么?”己亥年四月,我将去往塞上,而左未生自桐城来到,沈阳范恒庵赞赏他的道义,为他向驸马孙公进言,使他一同到我这儿来。到了上营八天孙公死了,祁学圃为他们安排住宿。每当傍晚共事做完,我就和左未生携手在溪流上的桥上散步。就想到这里到塞门二百里地,自从当今皇上向北巡游,建立行宫,始于二十年前,这里是人迹罕至的。我生长于东南方,到了晚年,每年到这地方度过一些时间,这里的山水景色,长时间与我互相依靠慰藉,很奇特啊!而左未生和我多次早晚到这里,更加特别啊!大概是上天借我们的缘分,让我和左未生有几个月的相聚,而孙公的死,又是用来警示左未生,催促他赶快回去的。
            古来没有生而不死的人,也没有聚而不散的人。然而我经常看杜甫的诗,和柳宗元、欧阳修的文章,一时交游相处的,人的精神、志趣、外貌、谈吐就像在耳边听到眼睛看到。假使人没有死,交往没有离散,我年老多病,不能自我勉励做表率,左未生回去,和古塘先生各自修行著书,来流传后世,这样那么我所认为的死而不亡就有依靠了,又为何一定要为别离忧伤啊!

        相关练习:方苞《送左未生南归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方苞《游雁荡记》方苞《送刘函三序》
        方苞《高阳孙文正公逸事》方苞《先母行略》
        方苞《与徐贻孙书》方苞《安溪李相国逸事》
        方苞《通蔽》方苞《赠魏方甸序》
        方苞《汤潜庵先生逸事》方苞《送冯文子序》
        方苞《四君子传·王源》方苞《王生墓志铭》
        方苞《与孙以宁书》方苞《田间先生墓表》
        《礼部尚书赠太子太傅杨公墓志铭》方苞《二山人传》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方苞《与王昆绳书》
        方苞《记寻大龙湫瀑布》方苞《辕马说》
        《白云先生传》《张朴村墓志铭》
        方苞《孙征君传》《狱中杂记》

        工具导航: 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查询 近义词查询 歇后语大全 古诗词大全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