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新唐书·王播传》原文及翻译

        新唐书
        原文
            王播字明扬。 贞元 中与弟炎、起皆有名,并擢进士。以善治狱,御史中丞李汶荐为监察御史。云阳丞源咸季坐赇免,赂有司复得调,播劾解其官。历侍御史。 李实为京兆尹,与播遇诸衢。故事,尹当避道揖,实不肯。播移文诋之。 实大怒,表播为三原令,将折之。播受命, 趋 府谢如礼。邑中豪强犯法,未尝辄贷,岁终 课 最。实重其才,更荐之,德宗将擢以要近,会母丧解。还,除驾部员外郎。长安令于頔 奴客与民盗马,吏系民而纵奴。播捕取,均其罚。关中饥,诸镇或闭籴,播以为言,三辅不乏。  
            李巽领盐铁,奏以副己。擢御史中丞,岁终,改京兆尹。 时禁屯列畿内者出入属鞬佩剑奸人冒之以剽劫播请一切苛止盗贼不能隐皆走出境宪宗以为能进刑部侍郎领诸道盐铁转运使 是时,天下多故,大理议谳,科条丛繁,播悉置格律坐隅,商处重轻,剖决如流,吏不能窜其私。帝讨淮西也,切于馈饷,播引程异自副,异尤通万货盈虚,使驰传江淮,裒财用以给军兴,兵得无乏。帝嘉其功,超拜礼部尚书。  
            播荐皇甫镈,及镈用事,更忌播,而以异代使。播出为剑南西川 节度使 。穆宗立,逐镈,播求还。长庆初,召为刑部尚书,复领盐铁。时权幸竞进,播专务将迎,居位无所裨益。是时,南方旱歉,人相食,播掊敛不少衰,民皆怨之。然浚七里港以便漕引,后赖其利。  
            播少孤贫,自刻苦至成立,居官以强济称。天性勤吏职,每视簿领纷积于前,人所不堪者,播反用为乐。 所署吏,苟无大罪,以岁劳增秩而已,卒不易所职。 雅善占奏,虽数十事,未尝书于笏。再领盐铁,嗜权利,不复初操。  
        (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  


        译文
            王播字明扬。贞元年间与弟弟王炎、王起都有名声,一起考中进士。因为善于处理案件,御史中丞李汶推荐他担任监察御史。云阳丞源咸季因为收受贿赂被免职,他贿赂有关官员又得到调迁,王播上奏弹劾要求罢免他的官职。王播历任侍御史。李实担任京兆尹,和王播在路上相遇。按惯例,京兆尹应当在路旁避让并作揖行礼,李实不肯。王播写信斥责他。李实大怒,上奏折要求把王播贬为三原令,还打算羞辱他。王播接受任命以后,前往李实府上行礼道歉。三原邑中豪强犯法,王播一概不予宽恕,年终政绩考核为优秀。李实器重王播的才华,又推荐他,德宗皇帝将要提拔他担任身边要职,适逢母亲去世为母守丧而解官。(服丧期满后)回到京城,担任驾部员外郎。长安令于  的奴仆和另一平民偷马,官吏拘捕了那个平民而放了奴仆。王播抓获了奴仆,给两人同样的处罚。关中发生饥荒,诸镇有的禁止关中人来买粮食,王播把这件事上报朝廷,因而三辅不缺粮食。  
            李巽掌握盐铁,上奏请求任用王播为自己的副职。后来王播被提拔担任御史中丞,到了年终,改任京兆尹。当时屯驻在京城地区的禁军,出入带弓佩剑,奸人冒充禁军抢劫,王播请求一律禁止(禁军带弓佩剑),盗贼不能隐藏,都逃出京城。宪宗认为他很有才能,晋升他为刑部侍郎,代理诸道盐铁转运使。这个时候,天下多变故,大理寺议刑审案,律条繁杂,王播将法律条文全部放置一边,研究处理轻重,剖析决断如流水,属吏不能徇私窜改。皇帝讨伐淮西时,当务之急是运输粮饷,王播引荐程异担任自己的副手,程异特别精通财货盈虚,派驿车到江淮运送粮饷,聚集财物供给军队,军队的供应得以没有匮乏。皇帝嘉奖王播的功劳,破格提拔他担任礼部尚书。  
            王播推荐皇甫镈,等到皇甫镈掌权,却忌恨王播,就让程异取代王播担任盐铁转运使。王播离开京城担任剑南西川节度使。穆宗即位,放逐了皇甫镈,王播请求返回京城。长庆初年,王播被召回京城担任刑部尚书,又一次代理盐铁转运使。当时,权贵们争相逐利,王播专务逢迎,居于职位没有给国家带来什么益处。正当此时,南方发生旱灾,粮食歉收,(甚至有)人吃人(的现象),但王播敛财一点也不减少,人们都怨恨他。但是,他疏通了七里港来方便漕运,后世之人依靠这个而获利。  
            王播小时候是孤儿,生活贫寒,自己刻苦努力,直至成名立业,为官以精明强干著称。他生来就勤于吏职,每看到文书、案卷纷乱地堆积在面前,别人不能忍受,王播反而以其为乐。他所任用的官吏,如果没有大过错,就按照每年的勤劳程度增加俸禄和官阶,始终不改变官吏的职务。他向来善于口头奏事,即使有数十件事,也不曾写在手板上。第二次代理盐铁转运使时,贪图权利,不像当初那样有操守。  



        相关练习:《新唐书·王播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新唐书·郗士美传》《新唐书·李翱传》
        《新唐书·张巡传》(二)《新唐书·薛仁贵传》
        《新唐书·张孝忠传》《新唐书·李袭誉传》
        《新唐书·王重荣传》《新唐书·李渤传》
        《新唐书·张弘靖传》《新唐书·高俭传》
        《新唐书·卢坦传》《新唐书·宗楚客传》
        《新唐书·李光弼传》《新唐书·萧颖士传》
        《新唐书·陆贽传》《新唐书·柳浑传》
        《新唐书·宋璟传》《新唐书·张志和传》
        《新唐书·苑君璋传》《新唐书·何易于传》
        《新唐书·杜悰传》《新唐书·高元裕传》
        《新唐书·戴胄传》《新唐书·杨玚传》
        《新唐书·萧嵩传》《新唐书·严郢传》
        《新唐书·袁高传》《新唐书·张九龄传》
        《新唐书·卢怀慎传》《新唐书·路岩传》
        《新唐书·李嗣业传》《新唐书·李石传》
        《新唐书·丘和传》《新唐书·李敬业传》
        《新唐书·王雄诞传》《新唐书·张巡传》
        《新唐书·高祖李渊本纪》《新唐书·杜黄裳传》
        《新唐书·柳仲郢传》《新唐书·裴行俭传》
        《新唐书·白居易传》《新唐书·狄仁杰传》
        《新唐书·张濬传》《新唐书·王道宗传》
        《新唐书·裴度传》《新唐书·苏良嗣传》
        《新唐书·杜中立传》《新唐书·窦建德传》
        《新唐书·裴炎传》《新唐书·宋申锡传》

        工具导航: 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查询 近义词查询 歇后语大全 古诗词大全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