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新唐书·裴行俭传》原文及翻译

        新唐书
        原文
            裴行俭,字守约,绛州闻喜人。贞观中,举明经,迁吏部侍郎。始设长名榜、铨注等法,又定州县升降、资拟高下为故事。上元三年,吐蕃叛。仪凤二年,十姓可汗阿史那都支及李遮匐诱蕃落以动安西,与吐蕃连和,朝廷欲讨之。行俭议曰:“吐蕃叛皛方炽,安可为西方生事?今波斯王死,其子泥涅师质京师,有如遣使立之,即路出二蕃,若权以制可不劳而功也。”帝因诏行俭册送波斯王。径莫贺延碛,风砾昼冥,导者迷。行俭止营致祭,令曰:“水泉非远。”众少安。俄而云彻风恬,行数百步,水草丰美。众皆惊。至西州,诸蕃郊迎,行俭召豪杰千余人自随。扬言:“大热,未可以进,宜驻军须秋。”都支视知之,不设备。行俭徐召四镇首长,伪约畋,子弟愿从者万人,乃阴勒部伍。数日,倍道而进,去都支帐十余里,先遗其所亲问安否,外若闲暇,非讨袭者。又使入趣召都支。都支本与遮匐计及秋拒使者已而闻军至仓卒不知所出率子弟五百余人诣营谒遂擒之是且传契箭召诸部酋长悉来请命执送碎叶城。帝亲劳宴,拜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诏露元年,实厥阿史德温傅反,众数十万。诏行俭为定展道行军大总管讨之。大军次单于北,暮,已立营。堑壕既周,行俭更命徒营高冈。吏白:“士安堵,不可扰。”不听,促徙之。比夜,风雨暴至,前占营所,水深丈余。众莫不骇叹。时阿史那伏念伪称可汗,与温傅合。行俭纵反间,说伏念,令与温傅相贰。伏念惧,密送款,且请缚傅自效。突厥悉平。帝尝赐马及珍鞍,令史私驰马,马蹶鞍坏,惧而逃。行俭招还之,不加罪。赐都支资产皿金三千余物,橐驼马牛称是,行俭分给亲故洎麾下,数日辄尽。行俭工草隶,名家。通阴阳、历术,每战,豫道胜日。 
        (节选自《新唐书•裴行俭传》,有删改) 


        译文
            裴行俭字守约,绛州闻喜人。贞观年间,考中明经,升迁做了吏部侍郎。他创设长名榜、铨注等法规,拟定州县官员升降、衡量资历高低的制度,被后世沿用。上元三年(676)吐蕃叛乱。仪凤二年(677),十个部族的可汗阿史那都支以及李遮匐,引诱各附属部落来骚扰安西,和吐蕃结为联盟,朝廷准备征讨。行俭建议说:“吐蕃叛乱的气焰正盛,怎么能在西方添乱?现在波斯王已死,他的儿子泥涅师在京做人质,如果派使者去立他为王,就会路过二蕃,若见机行事,可以不用辛劳而获得成功。”皇帝于是下诏让裴行俭前去册封护送波斯王。穿越莫贺延碛沙漠时,飞沙走石,白天如同夜晚,向导迷了路。裴行俭命令宿营举行祭祀,传出号令说:“泉水不远。”将士们才稍微安心。很快就云散风静,向前走了几百步,水泉丰沛草木繁茂。大家都感到惊异。到了西州,诸蕃部落到效外迎接,裴行俭召集豪杰千余人跟随自己。他故意高声说:“天太热,不可以前进,应该在此驻军等到秋天。”阿史那都支侦察知道了这一情况,于是不加防备。装行俭从容召集四镇的酋长,假装相约打猎,愿意跟从他的四镇子弟有万人,于是他暗中统率军队出发。几天后,日夜兼程前进,当距离阿史那都支军帐还有十余里时,他先派遣都支的亲信前去问安,表面上像非常随便,不是征讨袭击的人。紧接着又派人急忙去召见都支。都支本来与遮匐计议,等到秋天再抵御使者,忽然听说军队已到,仓卒间不知所措,只得率领子弟五百余人到行俭的军营谒见,于是被擒获。 这天,行俭又传出作为符契的弓箭,召各部落酋长都来听命,然后将他们逮捕押送碎叶城。皇帝亲自设宴慰劳,并授予裴行俭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诏露元年,突厥阿史德温傅反叛,部众有数十万人。朝廷下诏任命裴行俭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前往征讨。大军暂时驻扎在单于的北边,傍晚,已经扎好了营帐,战壕已全部挖好,裴行俭改变命令迁移到高冈上扎营。军吏说:“将士们已经安顿下来了,不能扰乱他们。”裴行俭不听从,催促他们迁移营地。到了夜晚,狂风暴雨突然来了,原来扎营的地方,积水一丈多深。众人没有不惊叹的。当时阿史那伏念伪称可汗,与阿史德温傅会合。裴行俭使用了反间计,劝说伏念,使他与温傅互相猜忌。伏念害怕,暗中向行俭表达了甘愿服罪之意,并且请求将温傅绑来以表忠诚。突厥全被平定。 
        皇帝曾赏赐给他骏马和珍贵的马鞍,令史私自骑马奔驰,马跌跤摔坏了马鞍,吓得逃跑了。裴行俭叫他回来,没有追究他。高宗赏赐给他从阿史那都支那儿缴获的财物金银器皿三千多件,相同数量的骆驼马牛,裴行俭分送给亲戚朋友直到部下,几天时间就送光了。裴行俭擅长草书隶书,是位书法名家。他通晓天文、历法,每次打仗,都能预知有利的时日。 

        相关练习:《新唐书·裴行俭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唐书·裴行俭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相关文言文
        《新唐书·张孝忠传》《新唐书·李袭誉传》
        《新唐书·王重荣传》《新唐书·李渤传》
        《新唐书·张弘靖传》《新唐书·高俭传》
        《新唐书·卢坦传》《新唐书·宗楚客传》
        《新唐书·李光弼传》《新唐书·萧颖士传》
        《新唐书·陆贽传》《新唐书·柳浑传》
        《新唐书·宋璟传》《新唐书·张志和传》
        《新唐书·苑君璋传》《新唐书·何易于传》
        《新唐书·杜悰传》《新唐书·高元裕传》
        《新唐书·戴胄传》《新唐书·杨玚传》
        《新唐书·萧嵩传》《新唐书·严郢传》
        《新唐书·袁高传》《新唐书·张九龄传》
        《新唐书·卢怀慎传》《新唐书·路岩传》
        《新唐书·李嗣业传》《新唐书·李石传》
        《新唐书·丘和传》《新唐书·李敬业传》
        《新唐书·王雄诞传》《新唐书·张巡传》
        《新唐书·高祖李渊本纪》《新唐书·杜黄裳传》
        《新唐书·柳仲郢传》《新唐书·白居易传》
        《新唐书·狄仁杰传》《新唐书·张濬传》
        《新唐书·王道宗传》《新唐书·裴度传》
        《新唐书·苏良嗣传》《新唐书·杜中立传》
        《新唐书·窦建德传》《新唐书·裴炎传》
        《新唐书·宋申锡传》《新唐书·薛举传》
        《新唐书·裴潾传》《新唐书·李夷简传》
        《新唐书·契苾何力传》《新唐书·皇甫无逸传》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