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新唐书·王琳传》原文及翻译

        新唐书
        原文
            王琳,字方庆。武后时,累迁广州都督。南海岁有昆仑舶市外区琛琲,前都督路元睿冒取其货,舶酋不性忿,杀之。方庆至,愁学无所索。始,部史直领查方庆约官属不得与交通,犯者痛论以法,境内清畏。议者谓治广未有如方庆者,号第一,下诏赐瑞锦、杂彩,以著善政。神功初,清边道大总管武攸宜破契丹凯还,且献俘,内史王及善以孝明帝忌月,请鼓吹备而不作,方庆曰:“晋穆帝纳后,当康帝忌月,时以为疑。荀讷谓《礼》有忌日无忌月,自月而推,则忌时忌年,愈无理据。世用其言。臣谓军方大凯,作乐无嫌J诏可。方庆尝以“令期及大功丧,未葬,不听朝贺;未除,弗豫享宴。比群臣不遵用,颓紊教谊,不可长有诏申责,内外畏之。是岁,真拜左庶子,进封公,兼侍太子读书。方庆奏:“人臣于天子未有斥太子名者,晋山涛《启事》称皇太子不名。孝敬为太子,更‘弘’为‘崇’;沛王为太子,更‘贤’为文,今东宫门殿名多嫌触,请一改之,以协下袋J制可。长安二年卒,赠兖州都督,谥曰贞。方庆博学,练朝章,著书二百余篇,尤精《三礼》。学者有所咨质,酬复渊诣,故门人次为《杂礼答问》。家聚书多,不减秘府,图画皆异本。方庆殁后,诸子不能牛,随皆散亡。
            赞日:李德裕著书称:“方庆为相时,子为眉州司士参军。武后曰:‘君在相位,何子之远?’对曰:‘卢陵是陛下爱子,今尚在远,臣之子庸敢相近?’以比仓唐悟文侯事,君子哉!虽造次不忘悟君于善。及建言不斥太子名,以动群臣,示中兴之渐,所谓人难言者,于方庆难乎哉!德裕之称,为不诬矣。
        (选自《新唐书•卷四十一》,有删改)


        译文
            王琳,字方庆。武后时,王方庆多次升迁后任广州都督。南海每年都有昆仑岛的船来卖外域的珠宝,前任都督路元睿侵夺了货物,船主十分生气,将路元睿杀了。王方庆继任都督,丝毫都不向船主索要。当初,部中的首领们都极贪婪,百姓到都督府来控告,府中官吏平时接受首领的贿赂,从未治过他们的罪。王方庆约束官吏不得与当地首领有来往,违者要按照法律严厉论处,(于是)境内都清廉畏法。那些评论者说治理广州还没有一个像王方庆这样治理有方的,可号称第一,皇帝下诏赐给(王方庆)瑞锦、杂彩,表扬他的善政。神功初年,清边道大总管武攸宜击破契丹后凯旋,将要献俘,内史王及善提出这是孝明帝的忌月,主张陈设鼓乐却不演奏,王方庆说:“以前晋穆帝娶皇后,正当康帝的忌月,时人都为之犹豫。荀讷说《礼》中提到了忌日但没有忌月的提法及礼仪,如果从忌月推论,就还可以有忌时、忌年,那就越发没有理论根据了。那时晋穆帝就用了荀讷的意见。臣以为现在正是我军获得大胜的时候,作乐是不会有妨碍的J皇帝诏令允许作乐。王方庆曾经提出“依照礼法,守大功之丧的九个月内,在未下葬时,不允许朝贺;丧期未满,不能参加宴会。近来群臣都不遵此令,弄乱了、败坏了礼教,这种情况不能放任”。皇帝下诏申斥责备不遵礼教者,于是朝廷内外都很怕王方庆。这一年,王方庆正式拜授左庶子,晋封公爵,兼侍太子读书。王方庆奏称:“人臣对于天子,没有一个直呼太子名字的,(以前)晋时的山涛《启事》称皇太子而不称名。孝敬皇帝为太子时,改名字中的“弘”字为‘崇’字;沛王为太子时,即改名字中的‘贤’字为‘文’字。现在东宫的门、殿名称很多涉嫌触讳,请求一一改去,使能符合旧规J武后下诏同意。王方庆长安二年去世,被追赠为兖州都督,被赐谥为“贞二王方庆博学多才,熟悉朝廷规章,著书二百多篇,特别精通《周礼》《校礼》《礼记)》。求学的人有询问质疑的,王方庆答复得深刻精到,所以他的门生们把他的答问辑录成《杂礼答问》一书。王方庆家藏书极多,与皇家秘府不相上下,图画也都是精本。王方庆死后,他的几个儿子不能继承祖业,以后这些书画都散失了。
            评论:李德裕著书称道:“王方庆任宰相时,他的儿子任眉州司士参军。武后问他:‘你位居宰相,为什么儿子在那么远做官?’王方庆回答:‘庐陵王是陛下的爱子,现在尚在远方,臣的儿子怎敢放在近处?’用以比况仓唐警悟文侯的事,王方庆确实是个君子!即使是仓皇急迫之时,也不忘诱导君王为善。等到建议不直呼太子的名字,来启发群臣,显示了中兴的萌芽,所谓人难言之事,对于王方庆有什么困难呢?德裕的称道,实在不假啊!


        相关练习:《新唐书·王綝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新唐书·徐申传》《新唐书·柳公权传》
        《新唐书·杜正伦传》《新唐书·段秀实传》
        《新唐书·刑法志》《新唐书·屈突通传》
        《新唐书·苗晋卿传》《新唐书·苏世长传》
        《新唐书·陆南金传》《新唐书·温彦博传》
        《新唐书·裴光庭传》《新唐书·韦丹传》
        《新唐书·权德舆传》《新唐书·儒学列传(上)》
        《新唐书·武平一传》《新唐书·石雄传》
        《新唐书·赵宗儒传》《新唐书·吕諲传》
        《新唐书·任敬臣传》《新唐书·牛僧孺传》
        《新唐书·刘幽求传》《新唐书·甄权传》
        《新唐书·杜景佺传》《新唐书·权万纪传》
        《新唐书·李承传》《新唐书·冯元常传》
        《新唐书·吉顼传》《新唐书·陆龟蒙传》
        《新唐书·郝士美传》《新唐书·王播传》
        《新唐书·郗士美传》《新唐书·李翱传》
        《新唐书·张巡传》(二)《新唐书·薛仁贵传》
        《新唐书·张孝忠传》《新唐书·李袭誉传》
        《新唐书·王重荣传》《新唐书·李渤传》
        《新唐书·张弘靖传》《新唐书·高俭传》
        《新唐书·卢坦传》《新唐书·宗楚客传》
        《新唐书·李光弼传》《新唐书·萧颖士传》
        《新唐书·陆贽传》《新唐书·柳浑传》
        《新唐书·宋璟传》《新唐书·张志和传》
        《新唐书·苑君璋传》《新唐书·何易于传》

        工具导航: 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查询 近义词查询 歇后语大全 古诗词大全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