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宋史·胡宗愈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
        原文
            胡宗愈字完大,举进士甲科,为光禄丞。叔宿为枢密副使,治平三年,罢为观文殿学士,得请知杭州。英宗问:“子弟谁可继者?”以宗愈对。召试学士院。
            神宗立,以为集贤校理。久之,兼史馆检讨,遂同知谏院。修内①卒盗皇城器物,宗愈言:“唐长孙无忌不解佩刀入东上阁门,校尉论当死。今禁卒为盗,而入内都知②不能觉察,愿正其罪。”殿帅直庐在长庆门内,久而自置隶圉。宗愈日:“严禁旅,所以杜奸宄也。奈何令私人得为之?万一凶黠者窜名其间,将不可悔。请易募老卒。”
            王安石用李定为御史,宗愈言:“御史当用学士及丞杂③论荐又须官博士员外郎令定以幕职不因荐得之是殆一出执政意即大臣不法谁复言之”苏颂、李大临不草制,坐绌;宗愈又争之,安石怒,出通判真州。历提点河东刑狱、开封府推官吏部右司郎中。
            元估初,进起居郎、中书舍人、给事中,御史中丞。时更定役法,书成,衡校募不足者,听差入等户。宗愈言:“法责均一,若持两端,则于文有害。是乃差法,非募法也。请删之。”
            哲宗尝问朋党之弊,对曰:“君子指小人为奸,则小人指君子为党。君子,盖义之与比者。陛下能择中立之士而用之,则党祸熄矣。”明日,具《君子无党论》以进。拜尚书右丞。于是谏议大夫王觌论其不当,而刘安世,韩川,孙觉等合攻之,朝廷依违。逾年,出觌润州,而言者愈力。乃罢为资政殿学士、知陈州,徙成都府,蜀人安其政。召为礼部尚书,迁吏部,卒,年六十六。赠左银青光禄大夫。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七卷》,有删改)
        注:①修内:修内司,负责维修宫内建筑的机构。②入内都知:入内都知司,负责宫内安全事务的部门。③杂:知杂事,官名。唐代设置,以年老资深的御史充任,总管御史台庶务。宋代延续,至神宗元丰改制,方去“知杂事”之名。


        译文
            胡宗愈字完夫,考中进士甲科,担任光禄丞。叔父胡宿担任枢密副使,治平三年,被罢去枢密副使的职务,担任观文殿学士,后来请求担任杭州知州获准。英宗问胡宿“年轻的后辈谁可接替你?”胡宿推荐了胡宗愈。胡宗愈被皇帝召到学士院面试。
            神宗继位后,任命胡宗愈为集贤校理。时间长了,又兼任史馆检讨,最后又担任同知谏院。负责维修宫内建筑的修内司人员偷盗皇城器物,胡宗愈说“唐代长孙无忌不解佩刀进入东上阁门,校尉监察不力判死罪。如今禁卒偷盗皇城器物,入内都知却不能觉察,希望惩治此罪。”殿帅值宿之处在长庆门内,时间久了自己围起了一块地盘,里面住着听命于他的身份地位低贱的念头人。胡宗愈说“严格管理军队,用以杜绝坏人。怎么个人就可以这样做?万一凶险之人隐藏其间,后悔都来不及。请重新招募任命经过考验的士卒。”
            王安石荐用李定为御史,胡宗愈说“御史应当任用学士并且经过丞、杂等官员的推荐,还必须有历官博士、员外郎的经历。如今李定凭借幕僚的身份(担任御史)资历不够,这必定是宰相的执意安排,如果大臣都不遵守法制,将来谁还敢说话呢?”苏颂、李大临等人不起草任命,因此被免职胡宗愈又据理力争,王安石大怒,让胡宗愈去任真州通判。历任提点河东刑狱、开封府推官、吏部右司郎中。
            元祜初年(1086),胡宗愈晋升担任起居郎、中书舍人、给事中、御史中丞。当时修订役法,役法修订完成,招募不足的衙校,听差划入等户。胡宗愈说:“法贵平等,若持两种态度,则对法有害。可以说是差役法,不是募役法了。请去除此法。”
            哲宗曾经询问朋党的弊端,胡宗愈回答说“君子指责小人互相勾结干坏事,小人指责君子结为党羽。君子,实际上是用“义”和小人相比。如果陛下能选择中立之士任用,那么党祸就可以平息了。”第二天,胡宗愈写了《君子无党论》呈给宋哲宗。官拜尚书右丞。(由于胡宗愈既得罪了君子又得罪了小人),于是谏议大夫王觌等人开始论说胡宗愈的不对之处,而刘安世、韩川、孙觉等联合攻击胡宗愈,朝廷的态度模棱两可。过了一年,王规免职,到润州任职,但是反对胡宗愈的议论更多。于是皇上免去胡宗愈的尚书右丞之职,任命为资政殿学士、陈州知州,后来又调任成都府知府,(由于治理有方),蜀人安居乐业。(朝廷)征召胡宗愈担任礼部尚书,转任吏部,卒年68岁。追赠左银青光禄大夫。


        相关练习:《宋史·胡宗愈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宋史·李公麟传》《宋史·郭永传》
        《宋史·尹谷传》《宋史·李筠传》
        《宋史·杜范传》(二)《宋史·钱惟演传》
        《宋史·贺铸传》《宋史·袁粲传》
        《宋史·赵瞻传》《宋史·刘文质传》
        《宋史·胡寅传》《宋史·陈禾传》(二)
        《宋史·王随传》(二)《宋史·姚坦传》
        《宋史·吕景初传》《宋史·张枃传》
        《宋史·任福传》《宋史·汪藻传》
        《宋史·项安世传》《宋史·曾巩传》(二)
        《宋史·薛季宣传》《宋史·谢方叔传》
        《宋史·郑獬传》《宋史·陈若拙传》
        《宋史·英宗宣仁圣烈高皇后》《宋史·宋偓传》
        《宋史·王质传》《宋史·彭思永传》
        《宋史·晏敦复传》《宋史·廖德明传》
        《宋史·张雍传》《宋史·太祖本纪》(二)
        《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宋史·张运传》
        《宋史·陈尧叟传》《宋史·李纲传》
        《宋史·石公弼传》《宋史·陆游传》
        《宋史·王遂传》《破瓮救友》
        《宋史·赵与欢传》《宋史·李昉传》
        《宋史纪事本末契丹盟好》《宋史·薛向传》
        《宋史·慎从吉传》《宋史·苏元老传》
        《宋史·王琪传》《宋史·任中正传》
        《宋史·宋敏求传》《宋史·魏杞传》

        工具导航: 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查询 近义词查询 歇后语大全 古诗词大全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