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苏轼《论书》原文及翻译

        苏轼
        原文
            书必有神、气、骨、血、肉,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
            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未能正书,而能行草,犹未尝庄语,而辄放言,无是道也。  
            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
        凡世之所贵,必贵其难。真书难于飘扬,草书难于严重,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
        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欧阳文忠公谓余,当使指运而腕不知,此语最妙。方其运也,左右前后,却不免攲侧,及其定也,上下如引绳,此之谓笔正。柳诚悬之言良是,古人得笔法有所自,张长史以剑器,容有是理,雷太简乃云闻江声而笔法进,文与可亦言见蛇斗而草书长,此殆谬矣。
            献之少时学书,逸少从后取其笔而不可,知其长大必能名世。仆以为知书不在于笔牢,浩然听笔之所之,而不失法度,乃为得之。然逸少所以重其不可取者,独以其小儿子用意精至,猝然掩之,而意未始不在笔。不然,则是天下有力者,莫不能书也。
        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笔秃千管,墨磨万锭,不作张芝作索靖。
            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草书虽是积学乃成,然要是出于欲速。古人云,匆匆不及草书,此语非是。若匆匆不及,乃是平时亦有意于学,此弊之极,遂至于周越仲翼,无足怪者。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
            王荆公书得五法之法,然不可学,无法故。仆书尽意作之似蔡君谟,稍得意似杨风子,更放似言法华。欧阳叔弼云:子书大似李北海。予亦自觉其如此。世或以为似徐书者,非也。



        译文
            书法作品一定要有精神、气韵、骨力、肥瘦、浓淡,五者缺一则不成为书法。
            书法要先学好正书,进而再学习行草。未能正书而写行草,就像未读过庄子之语,而动辄口出玄言,这不是真正的道家。
        人的相貌有美丑之分,然君子与小人之态,无法掩饰;言语有雄辩与不善言辞之别,然君子与小人的气质,瞒不住人;书法有工有拙,然君子与小人的心性,却无法混淆。
            大凡世人所贵,必贵其难。楷书难以飘洒生动,草书难以严肃持重,大字难以紧密不散,小字难以宽绰疏朗。
            执笔没有定法,要使掌心虚空而放松。欧阳修对我说:应当以手指运笔而手腕不动,这句话说得真妙。运笔时,笔前后左右顺势运转,免不了会出现攲侧,当笔停止,笔管竖直,笔锋与笔管保持在一条直线上时,这就是笔正。柳公权的话有道理,他说古人笔法都有原由,张旭见公孙大娘舞剑器而得笔法,也许有一定的道理。雷太简说他闻江流水声而使笔法大进,文与可也说观蛇争斗而草书有长进,这就有点靠不住了。
            王献之小时候学习书法,父亲王羲之从其后拽取毛笔而未能夺掉,便知献之长大之后必然能在书法方面名世。我认为善书者不在于执笔牢与不牢,信手写来而不失笔法,这才是懂得用笔的奥妙。然而王羲之看重献之的原因,在于他执笔稳重,精力集中,专注于笔。否则,天下有力气的人,个个都成书法家了。
            废笔成堆,磨墨成池水,达不到羲之也能有献之的水平。笔用秃千管,墨磨研万锭,不成张芝也能比上索靖。
        书法初始时不要刻意求佳,应放松随意,自然能达佳境。草书的学习虽然是靠积累而成但它的要点是为了书写的快速。古人说,时间仓促来不及作草书,此语不对。如果匆匆忙忙之际来不及作草书,而是平时闲静之时用心于草书,这种错误的观点,一直影响到周越、仲翼等人,也就不足怪了。我的书法虽然不太好,然而能自出新意,不拘泥于古人,这是我最大的快乐。
        王安石的书法得无法之法,正因为他自出机杼而“无法”,所以不可学。我的书法如果尽心创作,风格则如蔡襄,如果得意而作,风格则如杨凝式,如果放纵作书,风格则似言法华。欧阳说:“你的书法很像李北海。”我也感觉是这样。有人认为我的书法像徐浩,是不对的。


        相关文言文
        苏轼《亡妻王氏墓志铭》苏轼《答谢民师书》(二)
        苏轼《晁错论》(二)苏轼《书上元夜游》
        苏轼《谏买浙灯状》苏轼《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全)
        苏轼《与王定国书》《北人学没》
        《屈到嗜芰论》《猪肉颂》
        苏轼《游士失职之祸》《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
        苏轼《钱塘勤上人诗集叙》苏轼《魏武帝论》
        苏轼《墨君堂记》苏轼《与章子厚书》
        《又答王庠书》苏轼《与王庠书》
        苏轼《天石砚铭》苏轼《宋襄公论》
        苏轼《苏廷评行状》苏轼《贾谊论》
        苏轼《滟滪堆赋》苏轼《江瑶柱传》
        苏轼《安国寺记》《儋耳夜书》
        苏轼《屈原庙赋》苏轼《记过合浦》
        苏轼《庄子祠堂记》苏轼《转对条上三事状》
        苏轼《游兰溪》苏轼《论范增》
        苏轼《记与欧公言》苏轼《韩非论》
        苏轼《晁君成诗集叙》苏轼《霍光论》
        苏轼《答谢民师书》苏轼《决壅蔽》
        苏轼《上韩枢密书》《张文定公墓志铭》
        苏轼《墨宝堂记》苏轼《小儿不畏虎》
        苏轼《士燮论》苏轼《论特奏名》
        苏轼《书孟德传后》苏轼《孟轲论》
        苏轼《盖公堂记》阅读练习及答案《记游定惠院》
        苏轼《书唐氏六家书后》苏轼《跋钱君倚书〈遗教经〉》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