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齐桓晋文之事》《修身》阅读练习及答案

        孟子

        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周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瞻。奚暇治礼义哉?王谷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节选自《孟子·梁王上》第七章)

        是故先王之治天下也,必察迩来远。君子察迩修身也。见不修身,见毁而反之身者也,此以怨省而行修矣,谮慝①之言,无入之耳:批杆②之声,无出之口:杀伤人之孩③,无存之心,虽有诋讦之民,无所依矣。故君子力事日强,愿欲日逾,设壮日盛。君子之道也: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四行者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藏于心者,无以竭爱;动于身者,无以竭恭;出于口者,无以竭驯。畅之四支,接之肌肤,华发隳颠④,而犹弗舍者,其唯圣人乎!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守道不笃,遍物不博,辩⑤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本不固者末必几,雄而不修者,其后必惰。原浊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务言而缓行,虽辩必不听。多力而伐功,虽劳必不图。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⑥,此以名誉扬天下。言无务为多而务为智无务为文而务为察故彼智无察在身而情⑦反其路者也善无主于心者留行莫辩于身者不立,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⑧行者也。思利寻焉,忘名忽焉,可以为士于天下者,未尝有也。
        (节选自墨子《修身》)
        【注】①谮慝:恶意的诽谤。②批扦:批驳。③孩:念头。④隳颠:秃顶。这里指年纪大。⑤辩:同“辨”,明白。⑥伐功:夸耀自己的功劳。⑦被:同“非”。情:同“惰”。⑧戴:同“载”。
        10.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罔民而可为也 罔:同“网”,比喻陷害 故君子力事日强 力事:勤劳于事
        B. 此惟救死而恐不赡 赡:供给人财物 名不可简而成也 简:轻易
        C. 俯足以畜妻子 畜:养活 原浊者流不清 原:原来。
        D. 放辟邪侈 侈:奢侈 守道不笃 笃:专一不变
        11.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言无务为多而务为智/无务为文而务为察/故彼智无察在身/而情反其路者也/善无主于心者不留行莫辩于身者不立。
        B. 言无务为多/而务为智/无务为文而务为察/故彼智无察在身/而情反其路者也/善无主于心者不留行莫辩于身者不立。
        C. 言无务为多而务为智/无务为文而务为察/故彼智无察/在身而情/反其路者也/善无主于心者不留行莫辩于身者不立。
        D. 言无务为多/而务为智/无务为文而务为察/故彼智无察/在身而情反其路者也/善无主于心者不面/行莫辩于身者不立。
        12.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痒序”是指古代地方所设的学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后泛指学校或教育事业。
        B. 甲文具有雄辩的气势,表现在语言上注重排比的运用,文章音节铿锵,气势充沛;乙文见解独到,不落窠臼,说理明白晓畅而又透辟。
        C. 墨子不仅认识到修身是人们立身行事的根本,而且阐述了实践、反省等修身的方法以及修身对于他人所具有的影响作用。
        D. 墨子以志强言信、慷慨大方、守道不笃、博学多才、明辨是非等为“君子”的标准,强调修身须发自内心,不可虚假。
        13.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畅之四支,接之肌肤,华发隳颠,而犹弗舍者,其唯圣人乎!
        14. 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两句话有什么本质区别?

        【答案】
        10. A 11. C
        12. D
        13. (1)慎重办理学校教育,用善事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申诫百姓。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者顶着东西了。
        (2)(让上述四种品行)畅达于四肢和肌肤,直到白发秃顶之时仍不肯舍弃,大概只有圣人吧!
        14. 孟子的话更多是以一种“推己及人”的感情来说明“仁”的,所谓“不忍之心”,主要是从情感出发。而墨子所言是一种建立“兼爱”社会的要求,更多的是从理性角度出发。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赡:足。句意:到了这个地步,只把自己从死亡中救出来恐怕还不够。
        C.原:通“源”,河流的源头。句意:源头污浊的水流不清。
        D.侈:过度。句意:那就会胡作非为。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说话不图繁多而讲究富有智慧,不图文采而讲究明白。所以那智力不能做到言说明白,加上自身又懒惰的,那么他的言说必背离正道。并不从本心出发就不能保留,行不由本身审辨就不能树立。
        “无务为多而务为智”与“无务为文而务为察”句子结构一致,单独成句,排除BD;
        “彼智”为主语,“无察”为谓语,主谓结构单独成句,排除A。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D.“……守道不笃……是非等为‘君子’的标准”错误。“守道不笃”并非君子行为。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谨”,慎重办理;“申之以孝悌之义”,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以孝悌之义申之”;“申”,申诫,告诫;“孝悌”,善事父母敬爱兄长;“颁”,通“斑”,花白。
        (2)“畅”,畅达;“支”,四肢;“隳颠”,秃顶;“其”,大概;“唯”,只有。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意思是:以敬爱自己长辈老者之心来敬爱他人长辈,以疼爱自己稚子之心来疼爱他人稚子。孟子的话更多是以一种“推己及人”的感情来说明“仁”的,所谓“不忍之心”,主要是从情感出发。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的意思是:对待别人的国家,要像对待自己国家一样;对待别人的家庭,要像对待自己家庭一样;对待别人的身体,要像对待自己身体一样。墨子所言是一种建立“兼爱”社会的要求,更多的是从理性角度出发。


        参考译文:

        齐宣王说:“我头脑昏乱,对您的说法不能作进一步的领会。希望先生开导我的心志,更明确的教我。我虽然不聪明,也不妨试它一试。”孟子说:“没有固定的产业收入却有固定的道德观念,只有读书人才能做到。至于一般老百姓,如果没有固定的产业收入,也就没有固定的道德观念。一旦没有固定的道德观念,那就会胡作非为,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等到他们犯了罪,然后才去加以处罚,这等于是陷害他们。哪里有仁慈的人在位执政却去陷害百姓的呢?所以,贤明的国君制定产业政策,一定要让他们上足以赡养父母,下足以抚养妻子儿女;好年成丰衣足食,坏年成也不致饿死。然后督促他们走善良的道路,老百姓也就很容易听从了。“现在各国的国君制定老百姓的产业政策,上不足以赡养父母,下不足以抚养妻子儿女;好年成尚且艰难困苦,坏年成更是性命难保。到了这个地步,只把自己从死亡中救出来恐怕还不够,哪里还有什么工夫来修养礼仪呢? “大王如果想施行仁政,为什么不从根本上着手呢?在五亩大的宅园中种上桑树,五十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穿上丝绵衣服了。鸡狗猪等家禽家畜好好养起来,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有肉吃了。百亩的耕地,不要去防碍他们的生产,八口人的家庭都可以吃得饱饱的了。慎重办理学校教育,用善事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申诫百姓。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者顶着东西了。老年人有丝绵衣服穿,有肉吃,一般老百姓吃得饱,穿得暖,这样还不能使天下归服,是从来没有过的。”
        (节选自《孟子·梁王上》第七章)

        所以先王治理天下,必定要明察左右而招徕远人。君子能明察左右,左右之人也就能修养自己的品行了。君子不能修养自己的品行而受人诋毁,那就应当自我反省,因而怨少而品德日修。谗害诽谤之言不入于耳,攻击他人之语不出于口,伤害人的念头不存于心,这样,即使有好诋毁、攻击的人,也就无从施展了。所以君子的力量一天比一天加强,志向一无比一天远大,品行一天比一天完善。君子之道(应包括如下方面):贫穷时表现出廉洁,富足时表现出恩义,对生者表示出慈爱,对死者表示出哀痛。这四种品行不是可以装出来的,而是必须自身具备的。凡是存在于内心的,是无尽的仁爱;表现在行动上的,是无比的谦恭;从口中说出的,是无比的雅驯(文辞典雅)。(让上述四种品行)畅达于四肢和肌肤,直到白发秃顶之时仍不肯舍弃,大概只有圣人吧!
        意志不坚强的,智慧一定不通达;说话不讲信用的,行动一定不果敢;拥有财富而不肯分给人的,不值得和他交友;守道不坚定,阅历事物不广博,辨别是非不清楚的,不值得和他交游。根本不牢的,枝节必危。光勇敢而不注重品行修养的,后必懒惰。源头污浊的水流不清,行为无信的人名声必受损害,声誉不会无故产生和自己增长。功成了必然名就,名誉不可虚假,必须反求诸己。致力于说而行动迟缓,虽然善辩但没人听信。出力多而自夸功劳,虽劳苦而不可取。聪明人心里明白而不多说,努力做事而不夸说自己的功劳,因此名誉扬于天下。说话不图繁多而讲究富有智慧,不图文采而讲究明白。所以那智力不能做到言说明白,加上自身又懒惰的,那么他的言说必背离正道。并不从本心出发就不能保留,行不由本身审辨就不能树立,名望不会由轻易而成,声誉不会因诈伪而立,君子是言行合一的。以图利为重,忽视立名,(这样)而可以成为天下贤士的人,还不曾有过。
        (节选自墨子《修身》) 


        相关文言文练习
        《王安石待客》《孟子·滕文公正》
        方苞《二山人传》《孟子·梁息王》
        《宋史·赵希錧传》《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见梁襄王》《孟子见梁惠王》《旧唐书·屈突通传》
        《孟子·公孙丑章句上》《孟子·公孙丑上》
        《后汉书·钟离意传》《宋史·王凯传》
        《晋书·谢尚传》《明史·温纯传》
        《校人欺子产》《三国志·吴范传》
        《孟子·梁惠王章句下》《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元好问《送秦中诸人引》
        《汉书·苏武传》《明史·张任学传》
        《史记·信陵君离赵救魏》《寡人之于国也》
        《三国志·杜畿传》《明史·成基命传》
        《宋史·杨大异传》《学弈》
        《重修盘门双忠祠记》《孟子·滕文公下》
        刘大魁《程易田诗序》《宋史·许骧传》
        《汤义仍先生文集序》《后汉书·郭伋传》
        《孟子·告子上》《弈旨》《梁书·孙谦传》
        《孟子·滕文公章句下》《冯妇搏虎》
        《南史·沈炯传》王若虚《门山县吏晓堂记》

        工具导航: 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查询 近义词查询 歇后语大全 古诗词大全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