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罗隐《英雄之言》阅读练习及答案

        罗隐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 (12分)
        英雄之言
        唐·罗隐
        (1)物之所以有韬晦者,防乎盗也。故人亦然。
        (2)夫盗亦人也,冠履焉,衣服焉;其所以异者,退逊之心,正廉之节,不常其性耳。视玉帛而取之者,则曰牵于寒饿;视家国而取之者,则曰救彼涂炭。牵于寒饿者,无得而言矣7;救彼涂炭者,则宜以百姓心为心。而西刘则曰:“居宜如是!”楚籍则曰:“可取而代!”意彼未必无退逊之心、正廉之节,盖以视其靡曼、骄崇,然后生其谋耳。
        (3)为英雄者犹若是,况常人乎?是以峻宇、逸游,不为人之所窥者,鲜矣。。
        [注]①不常其性:这种美好的本性不能永久保持。②西刘:指汉高祖刘邦。③峻字、逸游:高大的宫室与放纵的游乐。
        21.下面各项中的“于”与“则曰牵于寒饿”中的“于”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
        A.其皆出于此乎     B.师不必贤于弟子   C.不拘于时   D.学于余
        22.对文中“英雄”人物的评价符合文意的项是( ).(3分)
        A.以百姓社稷为重    B.行韬光养晦之道   C.是欺世诳众之徒   D.有退逊正廉之性
        23.对第②段的语言特点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整散结合          B.凝练含蓄   C.简洁流畅   D. 洗练犀利
        24.文章三个段落的顺序能否互换?为什么? (4分)
         
         
        答案:
        21. (2分) C
        22.(3分)C
        23. (3分) B
        24.(4分)第(1)段先从“物”的“韬晦”说起,指出动物隐藏踪迹是出于躲避外敌的本能(1分);第(2)段由物及人,指出那些所谓的英雄高喊“救彼涂炭”,实则欺世诳众(1分)。第(3)段由“英雄”推及“常人”,指出以“英雄之言”掩盖不洁内心已成为社会的普便现象,深化了文章的主题(1分)。三个段落由物及人,由特殊到一般,层层推进,因此不可互换(1分)
         
         
        参考译文:
            物品之所以有隐藏不露的,是为了防备盗贼。所以人也是一样。
            盗贼也是人,同样要戴帽穿靴,同样要穿着衣服。他们与常人有所不同的,是安分忍让的心与正直不贪的品格,这种美好的本性不能长久保持不变罢了。
            看见财宝就要窃取的,说我这是出于寒冷饥饿;看见国家就要窃取的,说我这是拯救百姓的困苦。出于寒冷饥饿原因的人,不用去多说;拯救百姓困苦的人,应该以百姓的心为心。但是汉高祖刘邦却说:“我的住室应该像秦始皇这样。”楚霸王项羽也说:“秦始皇可以取而代之。”想来他们并不是没有安分忍让的心与正直不贪的品格,可能是因为看到了秦始皇的奢华尊贵,然后产生了取而居之与取而代之的想法。
            像他们这样的英雄尚且如此,何况普通的人呢?因此说高大的宫室与放纵的游乐,却不被人们所羡慕觊觎,那是太少了。



        相关文言文练习
        《后汉书·马援传》《明史·顾佐传》
        《明史·郭应聘传》《新唐书·魏知古传》
        《明史·郑辰传》吴奎《将士郎扬州司法参军时府君墓志铭》
        《宋史·姚希得传》苏轼《答秦太虚书》
        《隋书·皇甫绩传》苏轼《晁错论》
        《贞观政要·贪鄙》莫与俦《先王父马赞》
        《金史·杨云翼传》姚鼐《袁随园君墓志铭》
        《明史·罗通传》辛弃疾《审势》
        苏轼《灵璧张氏园亭记》《三国志·崔林传》
        宋濂《环翠亭记》《马价十倍》
        《旧唐书·薛仁贵传》罗隐《吴宫遗事》
        《宋史·张邦昌传》《史记·滑稽列传·优孟》
        《晋书·王羲之传》

        工具导航: 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查询 近义词查询 歇后语大全 古诗词大全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