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墨子·非命》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墨子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子墨子言曰:“古者王公大人,为政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是故何也?执有命者之言曰:‘命富则富,命贫则贫,命众则众,命寡则寡,命治则治,命乱则乱。’以上说王公大人,下以阻百姓之从事,故执有命者不仁。故当执有命者之言,不可不明辨。”
        然则明辩此说将奈何哉?子墨子言曰:“必立仪,言而无仪,譬犹运钧①之上而立朝夕者也。是非利害之辩,不可得而明知也。故言必有三表。”何谓三表?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祭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发以为刑政,观其中②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此所谓言有三表也。
        “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成以命为有。盖尝尚观于圣王之事,古者桀之所乱,汤受而治之;纣之所乱,武王受而治之。此世未易,民未渝,在于桀纣,则天下乱,在于汤武,则天下治,岂可谓有命哉!盖尝尚观于先王之书,所以出于国家、布施百姓者,宪也;所以听狱制罪者,刑也。今用执有命者之言,是覆天下之义。此百姓之忧也。说百姓之忧者,是灭天下之人也。”
        然则所谓欲义人在上者,何也?曰:“义人在上,天下必治,万民被其大利。”何以知之?于墨子言曰:“昔者文王封于岐周,与其百姓兼相爱、交相利,是以近者安其政,远者归其德。闻文王者,皆起而趋之。曰:‘奈何乎使文王之地及我,则吾岂不亦犹文王之民也哉!’吾用此知之。古之圣王发宪出令,设以为赏罚以功贤沮暴,是以入则孝慈于亲戚,出则弟长于乡里。是故使治官府则不盗窃,守城则不崩叛。此上之所赏而百姓之所誉也。执有命者之言曰:‘上之所赏,命固且赏,非贤故赏也。上之所罚,命因且罚,不暴故罚也。’以此为君则不义,为臣则不忠,为父则不感,为子则不孝,而强执此者,此特凶言之所自生,而暴人之道也。”
        是故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士君子,中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执有命者之言,不可不非,此天下之大害也。”
                      (取材于《墨子·非命》)
        注释:①钧:制作陶器所用的转轮。②中:符合。
        6、下列对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故执有命者之言             当:面对
        B.此世未易,民未             渝:改变
        C.百姓之忧者                 说:谈论
        D.设以为赏罚以劝贤暴         沮:阻止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下以阻百姓从事       是灭天下人也
        B.故执有命不仁       而强执此
        C.或命为有         所听狱制罪者,刑也
        D.此上之所赏百姓之所誉也   欲天下之治恶其乱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今用执有命者之言,是覆天下之义
        如果在上者采用执有命者之说,这就是颠覆天下大义
        B.奈何乎使文王之地及我
        怎么才能使文王的领土扩展到我们这里呢
        C.古之圣王发宪出令
        古代圣王发布律法颁布政令
        D.此特凶言之所自生
        这样的话暴戾言论就自然发生了
        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信奉有命之说的人认为世事皆由命定,非人力可改变。
        B.墨子主张,肯定成否定某种学说必须遵从一定的准则。
        C.文章认为,桀纣等暴君亡天下的原因是信奉有命之说。
        D.君主如果信奉有命之说,会导致赏罚不当、社会混乱。
        10、墨子论述“非命”时,提出“言必有三表”,“三表”即本之、原之、用之。请分别谈谈你对三表的理解,并概括说明第三段和第四段是怎样体现三表的。(6分)
         
         
         
        答案:
        (6)C
        (7)D
        (8)D
        (9)C
        (10)理解:“本之”指追根溯源,考察古代圣王事迹;“原之”指推究缘由,考察百姓日常事实;“用之”指用于实践,观察其是否符合国家百姓的利益。
        体现:①第三段通过追溯圣王的事迹,考察先王的书籍,体现“三表”中的“本之”。②第四段通过文王与百姓兼相爱、交相利,受到百姓爱戴的例子,体现“三表”中的“原之”。③第四段通过考察古之圣王所发宪令对百姓和国家的影响,体现“三表”中的“用之”。
        参考译文:
        墨子说:“古代的王公大人治理国家,都希望国家富足,人民众多,政治清明。然而国家不得富反得贫,人民不增加反减少,政治不清明反混乱,这是什么缘故呢?主张有命论的人说:‘命里注定富就富,命里注定贫就贫,命里注定人多就人多,命里注定人少就人少,命里注定政治清明就政治清明,命里注定政治混乱就政治混乱。’拿这些话向上游说王公大人,对下阻碍百姓做事,所以主张有命论的人是不仁的。因此面对主张有命论的人的言论,不能不加以明辨。”
        那么怎么来明辨这些言论呢?墨子说:“必须设立一个标准,言论没有标准,就好比在转轮之上设立测日影的标杆来确定早晚时间(一样不可能),对于是非利害的分辨,是不能明确了解的。所以言论必须遵循三个标准,”三个标准是什么呢?墨子说:“对事要追根溯源,要推究它的缘由,要用之于实践,向何处去追根潮源呢?就是向上去探究古代圣王的事情。向何处去推究它的缘由呢?就是向下详察百姓耳闻目睹的实情。在实践中怎么运用呢?就是把它应用到刑事与政务方面,看它是否符合国家和百姓人民的利益。这就是所说的言论必须遵循的三个标准。
        “然而现在天下的上层统治者,有的认为命是存在的。让我们试着向上观察一下圣王的事迹,古时夏桀使国家混乱,商汤接过来将国家治理好了;商纣王使国家混乱,周武王接过来将国家治理好了。这个社会没有改换,百姓也没有改变,在夏桀、商纣王手中,天下就大乱,在商汤、周武王手中,天下就太平,这难道可以说是命吗?让我们试着向上观察一下先王的书,那些由国家颁布、用来布告施行于百姓的,是律法;用来听理讼狱、判定罪行的,是刑法。如果在上者采用执有命者之说,这就是颠覆天下大义。这是百姓所忧虑的,以百姓的忧虑为乐的人,是毁灭天下的人。”
        既然这样,那么人们说希望有义之人居于上位,是为什么呢?回答说:“有义之人居于上位,天下一定安定清明,百姓将得到大利。”如何知道是这样的呢?墨子说:“从前周文王在岐周受封,和他的百姓相亲相爱、互相得利,所以近处的人因他的统治而安定,远方的人因他的仁德而归顺。凡是听说周文王的仁德的人,都纷纷前来投靠他,说:‘怎么才能使文王的领土扩展到我们这里呢?(那样的话,)我们不也是文王的臣民了吗?’我由此知道了这个道理。古代圣王发布律法颁布政令,以此制定赏罚的措施,用以鼓励贤明、阻止暴行,所以人们在家对父母兄弟孝敬慈爱,出外与乡里乡亲相互友爱。因此让他们去管理官府就不会偷盗私取,让他们去守城就不会溃散反叛,这就是朝廷所奖赏而百姓所称赞的人。主张有命论的人说:‘朝廷奖赏他,是他命中注定该得赏,不是因为他贤明而得赏。朝廷惩罚他,是他命中注定该受罚,不是因为他暴虐才受罚。’依照这个标准做君主就会不仁义,做臣子就会不忠诚,做父亲就会不慈爱,做孩子就会不孝顺,如果困扰地主张有命之说,这只不过是暴戾言论的根源,凶恶之人的道理罢了。”
        所以墨子说:“当今天下的上层统治者,心中确实是希望天下富足而厌恶天下贫穷的,希望天下太平而厌恶天下动乱的,那么对于主张有命论的人所说的话,就不能不加以反对,因为这些言论是天下的大祸害。”
         



        相关文言文练习
        《墨子·节用》《说苑·反质》《墨子·非儒》《庄子·让王》
        《墨子·耕柱》《孟子·梁惠王章句上》《墨子·尚贤》《左传·文公十八年》《史通·疑古》
        《墨子·鲁问·子墨子游公尚过于越》《孔子使宰予使于楚》《墨子·亲士》
        《墨子·兼爱中》《墨子·七患》《论贵粟疏》
        《墨子·非乐》《荀子·乐论》(二)《墨子·节用》
        《墨子·贵义》《墨子·尚贤上》(二)
        《墨子·兼爱》(三)《墨子·鲁问·鲁阳文君将攻郑》
        《墨子·耕柱》《墨子·辞过》(二)
        《墨子·辞过》《墨子·兼爱》(二)
        《墨子·鲁问》《墨子·尚贤上》
        《墨子·尚同上》《墨子·法仪》
        《墨子·兼爱》墨子《所染》

        工具导航: 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查询 近义词查询 歇后语大全 古诗词大全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