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后汉书·应劭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后汉书

        应劭字仲远。少笃学,博览多闻。灵帝时举孝廉,辟车骑将军何苗掾。中平二年,汉阳贼边章、韩遂与羌胡为寇,东侵三辅,时遣车骑将军皇甫嵩西讨之。嵩请发乌桓三千人。北军中候邹靖上言:“乌桓众弱,宜开募鲜卑。”事下四府,大将军掾韩卓议,以为“乌桓兵寡,而与鲜卑世为仇敌,若乌桓被发,则鲜卑必袭其家。乌桓闻之,当复弃军还救。非唯无益于实,乃更沮三军之情。邹靖居近边塞,究其态诈。若令靖募鲜卑轻骑五千,必有破敌之效。”劭驳之曰:“鲜卑隔在漠北,犬羊为群,无君长之帅,庐落之居,而天性贪暴,不拘信义,故数犯障塞,且无宁岁。唯至互市,乃来靡服。苟欲中国珍货非为畏威怀德计获事足旋踵为害臣愚以为可募陇西羌胡守善不叛者简其精勇多其牢赏。太守李参沉静有谋,必能奖厉得其死力。”韩卓复与劭相难反复。于是诏百官大会朝堂,皆从劭议。三年,举高第,再迁,六年,拜太山太守。初平二年,黄巾三十万众入郡界。劭纠率文武连与贼战,前后斩首数千级,获生口老弱万余人,辎重二千两,贼皆退却,郡内以安。兴平元年,前太尉曹嵩及子德从琅邪入太山,劭遣兵迎之,未到,而徐州牧陶谦素怨嵩子操数击之,乃使轻骑追嵩、德,并杀之于郡界。劭畏操诛,弃郡奔冀州牧袁绍。建安二年,诏拜劭为袁绍军谋校尉。时始迁都于许,旧章堙没,书记罕存。劭慨然叹息,乃缀集所闻,著《汉官礼仪故事》,凡朝廷制度,百官典式,多劭所立。撰《风俗通》,以辩物类名号,释时俗嫌疑。文虽不典,后世服其洽闻。凡所著述百三十六篇。又集解《汉书》,皆传于时。后卒于邺。
        (节选自《后汉书·应劭传》)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苟欲中国珍货/非为畏威怀德计/获事足/旋踵为害臣/愚以为可募陇西羌胡守善/不叛者简其精勇/多其牢赏
        B.苟欲中国珍货/非为畏威怀德/计获事足/旋踵为害臣/愚以为可募陇西羌胡守善不叛者/简其精勇/多其牢赏
        C.苟欲中国珍货/非为畏威怀德/计获事足/旋踵为害/臣愚以为可募陇西羌胡守善不叛者/简其精勇/多其牢赏
        D.苟欲中国珍货/非为畏威怀德计/获事足/旋踵为害/臣愚以为可募陇西羌胡守善/不叛者简其精勇/多其牢赏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掾,原为佐助的意思,后为副职官员或官署属员的通称,这里是说应劭担任车骑将军何苗的属官。
        B.三辅,汉代以京兆尹(原为官名,汉朝也作政区名)、左冯翊、右扶风为三辅。三辅在古代也专指京城。
        C.牧,本义指放养牲口,这里借指管理者。汉灵帝时州牧居郡守之上,掌一州之军政大权。
        D.集解,我国古籍的一种体例,汇辑诸家对同一典籍的解释,再综合自己的理解,也称集注。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应劭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他不仅被推举为孝廉,还撰写了《汉官礼仪故事》、《风俗通》以及对《汉书》的集解等著作,作品共计一百三十六卷。
        B.应劭善析形势,考虑周全。他在征兵对付三辅贼寇的问题上和韩卓展开了反复辩论,应劭认为鲜卑人无信义,容易为害,不宜招募,朝廷众臣都支持他的观点。
        C.应劭率军平叛,战功卓著。在与黄巾军的交战中,他获得大胜,除了斩首数千人之外,还俘获了一万多老弱者,获得大量辎重,最后打退了黄巾军,保障了郡内的安宁。
        D.应劭留心制度,多闻博识。朝廷刚迁到许都时,典章制度湮没,掌握相关知识的书记人员也很少有人健在,应劭根据自己的见闻撰述成书,在典章制度方面多有创立。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乌桓闻之,当复弃军还救。非唯无益于实,乃更沮三军之情。
        ⑵撰《风俗通》,以辩物类名号,释时俗嫌疑。文虽不典,后世服其洽闻。

         
        答案:
        6.C 【解析】划线句子的大意是:(鲜卑人)只是想得到中国的珍宝财物,并不是因为害怕威严和怀念恩德。计谋得逞要求满足后,转过身便又为害。臣觉得可以招募陇西羌胡中能够遵守善行而不背叛的人,挑选其中精锐勇敢的人,增加对他们的赏赐。”从词语结构上来看,“畏威怀德,计获事足”应该从中断开,排除A、D项;“臣愚以为”的“臣”做下句的主语,故从后,排除A、B项;“不叛者”应为前一句的宾语,而非后一句的主语,可排除A、D;故选C。
        7.B 【解析】“三辅”是指国都和国都周围的地方。故选B。
        8.D 【解析】文中“书记”指的是记录相关制度的典籍和书册,有别于它的今义。其中“记”为“记载”之意。
        9.(1)乌桓听说了,一定又会放弃作战,回去救援。不只是对事情没有益处,而且还影响三军的情绪。(得分点:“还救”、“非唯”、“无益于实”句式、“沮”、句意表达。)
        (2)(应劭)撰写了《风俗通》,来辨别事物的类别及名称,解释当时世俗的疑惑。文字虽不够典雅,但后人佩服他的广博见闻。(得分点:“以”、古今异义词“嫌疑”、“典”、“洽闻”、句意表达。)

        【参考译文】
        应劭字仲远。少年时好学,博览多闻。灵帝时被举为孝廉,召任车骑将军何苗的掾吏。中平二年,汉阳贼边章、韩遂与羌胡一起为寇犯边,向东侵入三辅,当时(朝廷)派车骑将军皇甫嵩向西讨伐他们。皇甫嵩请求调发乌桓族三千人(配合作战)。北军中候邹靖上书道:“乌桓之兵势弱,应公开招募鲜卑。”事情下到四府讨论,大将军掾韩卓提议,认为“乌桓兵少,而与鲜卑世代为仇敌,如果乌桓被征调,那么鲜卑一定会袭击他们的家园。乌桓听说了,一定又会放弃作战回去救援。不只是对事情没有益处,而且还影响三军的情绪。邹靖住在边境附近,了解他们的虚伪欺诈。如果让邹靖募鲜卑轻骑五千,肯定有破敌的效果。”应劭反驳他道:“鲜卑远在漠北,像狗和羊那样结成群,没有君长的统帅,没有定居的房屋,而且天性贪婪残暴,不讲信义,所以数次进犯边塞,而且从不安宁。只有到了开互市的时候,才来归服。他们只是想得到中国的珍宝财物,并不是因为害怕威严和怀念恩德。计谋得逞、要求满足后,转过身便又为害。臣觉得可以招募陇西羌胡中能够遵守善行而不背叛的人,挑选其中精锐勇敢的人,增加对他们的赏赐。太守李参沉静而有谋略,必能通过奖励让他们效死力。”韩卓又与应劭互相反复辩论。于是(朝廷)诏令百官齐聚朝堂,(大家)都同意应劭的看法。三年,应劭被推举为高第,再次升迁,六年,拜太山太守。初平二年,黄巾军三十万人攻入郡界。应劭召集文武连续与贼(指黄巾军)交战,先后斩首数千个,获俘虏老弱万余人,辎重二千两,贼兵于是全都退走,郡内得以安宁。兴平元年,前太尉曹嵩和儿子曹德从琅玡进入太山,应劭派兵迎接他们,未到时,徐州牧陶谦素来怨恨曹嵩的儿子曹操数次攻打他,就派轻骑追击曹嵩、曹德,并把他们杀死在郡界。应劭害怕曹操杀来,弃郡投奔冀州牧袁绍。建安二年,皇帝下诏拜应劭为袁绍军谋校尉。这时刚迁都许昌,旧的典章全没有了,书籍记载保存很少。应劭感慨叹息,于是搜集整理所见所闻,著《汉书官礼仪故事》,凡朝廷制度,百官典式,多是应劭所设计创立。又撰写了《风俗通》,来辨别事物的类别及名称,解释当时世俗的疑惑。文字虽不够典雅,但后人佩服他的广博见闻。他的著述共有一百三十六篇。又作了《汉书》集解,在当时都得以流传。后来在邺去世。 




        相关文言文练习
        《陈实与梁上君子》《后汉书·樊英传》(二)
        《后汉书·邓禹传》(三)《后汉书·宋均传》(二)
        《后汉书·王畅传》《后汉书·杜诗传》(二)
        《后汉书·孔奋传》(二)《后汉书·光武帝纪》(二)
        《后汉书·刘盆子传》《后汉书·孔融传》(二)
        《后汉书·桓谭传》((三)《后汉书·袁绍传》
        《后汉书·耿恭传》(二)《后汉书·郑兴传》(二)
        《后汉书·桓荣传》(二)《后汉书·鲁恭传》(二)
        《后汉书·杨震传》(二)《后汉书·李固传》(二)
        《后汉书·赵岐传》《后汉书·种皓传》
        《后汉书·郭伋传》(二)《后汉书·李固传》
        《后汉书·宋均传》《后汉书·鲍永传》
        《后汉书·王允传》《后汉书·冯异传》(二)
        《后汉书·班超传》(二)《后汉书·阴兴传》(二)
        《后汉书·盖勋传》(二)《后汉书·杨厚传》
        《后汉书·郑兴传》《后汉书·寒朗传》
        《后汉书·崔寔传》(二)《后汉书·寇恂传》(三)
        《后汉书·黄琉传》《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
        《后汉书·陈俊传》《后汉书·黄琼传》(二)
        《后汉书·蔡邕传》(二)《后汉书·邓禹传》(二)
        《后汉书·杨震列传》(三)《后汉书·樊宏传》
        《后汉书·雷义传》《后汉书·董宣传》(二)
        《后汉书·公孙述传》《后汉书·范滂传》(二)
        《后汉书·陈藩传》《后汉书·赵咨传》
        《后汉书·张纯传》(二)《后汉书·王充传》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