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
郑居中,字达夫。崇宁中,为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初,居中自言为贵妃从兄弟,妃从蕃邸进,家世微,亦倚居中为重,由是连进擢。明年,迁给事中、翰林学士。大观元年,同知枢密院。改资政学士。蔡京以星文变免,赵挺之相,与刘逵谋尽改京所为政。未几,徽宗颇悔更张之暴,外莫有知者。居中知之,即入见言:“陛下建学校兴礼乐以藻饰太平置居养安济院以周拯穷困何所逆天而致威谴乎?”帝大悟。帝意乃复向京。京再得政,两人之助为多。居中厚责报,京为言枢密本兵之地,与三省殊,无嫌于用亲。经臣方恃权,力抗前说,京言不效。居中疑不己援,始怨之,乃与张康国比而间京。后进知院事。四年,京又罢。居中自许必得相,而帝觉之,不用。政和中,再知枢密院,官累特进。时京总治三省,益变乱法度。居中每为帝言,帝亦恶京专,寻拜居中少保、太宰,使伺察之。居中存纪纲,守格令,抑侥幸,振淹滞,士论翕然望治。丁母忧,旋诏起复。逾年,加少傅,得请终丧。服除,以威武军节度使使佑神观。连封崇、宿、燕三国公。朝廷遣使与金约夹攻契丹,复燕云,蔡京、童贯主之。居中力陈不可,谓京曰:“公为大臣。国之元老,不能守两国盟约,辄造事端,诚非妙算。”京曰:“上厌岁币五十万,故尔。”居中曰:“公独不思汉世和戎用兵之费乎?使百万生灵肝脑涂地,公实为之。”由是议稍寝。其后金人数攻,契丹日蹙,王黼、童贯复议举兵,居中又言:“不宜幸灾而动,待其自毙可也。”不听。燕山平,进位太保,自陈无功,不拜。入朝,暴遇疾归舍,数日卒,年六十五。赠太师、华原郡王,谥文正。 (《宋史·列传第一百一十》,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放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 A. 陛下下建学校兴礼/乐以藻饰太平/置居养/安济院/以周拯穷困/何所逆天/而致威谴乎 B. 陛下下建学校/兴礼乐以藻饰太平/置居养/安济院/以周拯穷困/何所逆天/而致威谴乎 C. 陛下下建学校/兴礼乐/以藻饰太平/置居养/安济院以周拯穷困/何所逆天而致威谴乎 D. 陛下下建学校兴礼/乐以藻饰太平/置居养/安济院以周拯/穷困何所/逆天而致威谴乎 11. 下列财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藩邸,古代藩王之第宅,也指诸侯的宅邸。如,陈鸿《东城老父传》:“玄宗在藩邸时,乐民间清明节斗鸡戏。” B. 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如《新唐书》:“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 C. 服除,守丧期满而脱去丧服。如,陆游《曾文清公墓志铭》:“丁内艰,服除,主管南外宗室财用。” D. 和戎,指和亲,是封建王朝与边境少数民族结来交好的政策。如杜甫《投赠哥舒开府》:“廉颇仍走敌,魏韩已和戎。”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郑居中善于攀援,精于借势。他自称是郑贵妃的堂兄,郑贵妃则因家世低微借重郑居中,在贵妃提携下,郑居中仕途顺利,职务接连擢升。 B. 郑居中洞悉政局,揣摩圣意。他在蔡京被罢相之后,出于维护朝廷利益目,成功游说皇帝。联合蔡京清除赵挺之,刘逵谋等人,并再次执政。 C. 郑居中敬畏规则,遵守纲纪。他执政期间恪守法令,阻抑侥幸小人的进用,援引淹滞不升的官员,朝野士大夫多认为国家有希望达到大治局面。 D. 郑居中反对轻启战端,主张坚守盟约。当朝廷派遣使者与金国相约夹攻契丹之时,他旗帜鲜明地予以反对,并严词质问蔡京,但其建议未被采纳。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中疑不己援,始怨之,乃与张康国比而间京。 (2)燕山平,进位太保,自陈无功,不拜。 14. 联系全文简要回答作者对郑居中的评价与态度。
【答案】 10. C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为:陛下兴建学校,大兴礼乐,来藻饰太平;设置居养、安济院,来救济穷困百姓,哪里违逆天意而导致天谴呢? “陛下下建学校”为主谓宾结构,句意完整,后面断开,排除AD。“何所……乎”固定句式,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 故选C。 11. D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理解与运用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魏韩已和戎”中为“弃战言和”,并非“和亲”。 故选D。 12. B.“出于维护朝廷利益目的”错,由原文“徽宗颇悔更张之暴,外莫有知者。居中知之”可知,其游说皇帝的原因是知晓皇帝内心所想;且“联合蔡京清除赵挺之、刘逵谋等人”于文无据,原文只是说“京再得政,居中之助为多”。 故选B。 13. (1)郑居中怀疑蔡京不提拔自己,于是怨恨他,就和张康国一起诋毁蔡京。 (2)燕山被平定后,皇帝要进升他为太保,郑居中向皇帝陈述自己没有功劳,不能接受任命。 14. ①评价客观公允,有褒有贬;②文本中对郑居中与蔡京、郑贵妃的关系评述暗含贬义;③对郑居中的在宋金之战中的“主和”及其个性操守赞赏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