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新唐书·柳浑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唐书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柳浑,字夷旷,一字惟深,本名载,梁仆射惔六世孙,后籍襄州。天宝初,擢进士第,调单父尉,累衢州司马。弃官隐武宁山。召拜监察御史,台僚以仪矩相绳,而浑放旷不乐检局,乃求外职。宰相惜其才,留为左补阙。祐甫辅政,荐为谏议大夫、浙江东西黜陟使。入为尚书右丞。朱泚乱,浑匿终南山。贼素闻其名,以宰相召,执其子搒笞之,搜索所在。浑赢服步至奉天,改右散骑常侍。贼平,奏言:“臣名向为贼污,且‘载’于文从戈,非偃武所宜。”乃更今名。 贞元元年,迁兵部侍郎,封宜城县伯。李希烈据淮、蔡,关播用李元平守汝州,浑曰:“是夫衔玉而贾石者也。往必见禽,何贼之攘?”既而果为贼缚。三年,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仍判门下省。帝尝亲择吏宰畿邑,而政有状,召宰相语,皆贺帝得人,浑独不贺,曰:“此特京兆尹职耳。陛下当择臣辈以辅圣德,臣当选京兆尹承大化,尹当求令长亲细事。代尹择令,非陛下所宜。”帝然之。玉工为帝作带误毁一銙工不敢闻私市它玉足之及献帝识不类擿之工人伏罪帝怒其欺诏京兆府论死浑曰:“陛下遽杀之则已,若委有司,须详谳乃可。于法,误伤乘舆器服,罪当杖,请论如律。”由是工不死。宰相张延赏怙权,嫉浑守正,遣亲厚谓曰:“明公旧德,第慎言于朝,则位可久。”浑曰:“为吾谢张公,浑头可断,而舌不可禁。”卒为所挤,以右散骑常侍罢政事。浑警辩好谈谑,与人交,豁如也。情俭不营产利。免后数日,置酒召故人出游,酣肆乃还,旷然无黜免意。时李勉、卢翰皆以旧相阖门奉朝请,叹曰:“吾等视柳宜城,真拘俗之人哉!”五年卒,年七十五,曰贞。
        (节选自《新唐书·柳浑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玉工为帝作带/误毁一銙/工不敢闻私/市它玉足之/及献帝/识不类擿之/工人伏罪∕帝怒其欺诏∕京兆府论死∕
        B.玉工为帝作带/误毁一銙/工不敢闻/私市它玉足之/及献帝/识不类/擿之/工人伏罪∕帝怒其欺∕诏京兆府论死∕
        C.玉工为帝作带/误毁一銙/工不敢闻/私市它玉足之/及献/帝识不类/擿之/工人伏罪∕帝怒其欺∕诏京兆府论死∕
        D.玉工为帝作带/误毁一銙/工不敢闻私∕市它玉足之/及献/帝识不类擿之/工人伏罪∕帝怒其欺诏∕京兆府论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隋炀帝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凡中试者皆称进士。
        B.除,是授予官职的意思。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中,辟、拜、察、荐、授、领都有授予官职之意。
        C.兵部,为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的选择、任用和兵籍、军机、军令之政。
        D.谥,即谥号,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平行为给予的带褒贬性质的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浑淡泊名利,曾弃官归隐武宁山,担任监察御史时,面对同僚的约束,一向放旷豁达的他主动请求外放。
        B.柳浑忠于朝廷,朱泚反叛时,不为叛军的宰相之位所动,即使儿子被抓起来严刑拷打,仍去奉天投奔皇帝。
        C.柳浑坚守正义,当朝廷政事出现状况时,皇帝召宰相来商议,众人都祝贺皇帝得到人才,唯独柳浑不祝贺。
        D.柳浑为人豁达,他勤俭节约,不置家产,被罢免后仍然买酒召故人出游,纵酒乃还,没有被罢黜的意思。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夫衔玉而贾石者也。往必见禽,何贼之攘?
        (2)陛下遽杀之则已,若委有司,须详谳乃可。
        14.柳浑为什么认为皇帝不应该亲自挑选京畿属邑的县令?
         
         
        答案:
        10.C
        11.B
        12.C
        13.(1)这就像那给人看的是玉却卖石头的人一样,前去必然被活捉,怎能铲除叛贼?
        (2)陛下立即杀了他也就罢了,如果交付给有关部门的官吏,必须详细地审判定罪才可以。
        14.因为柳浑认为挑选京畿属邑的县令只是京兆尹的职责,皇帝的职责是选择大臣来辅佐圣德,皇帝代替京兆尹挑选这些县令是不适宜的。
        【分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本题中,“私”作状语,修饰“市”,所以在“私”前面断开,排除A、D;
        “识”的主语是“帝”,所以在“帝”前面断开,排除B。
        整句话翻译为:玉工为皇帝做玉带,因失误摔坏了一个带扣,玉工不敢上报,私下购买其它玉补上。呈献时,皇帝发现玉不一样,指责玉工,玉工认罪。皇帝怒恨玉工欺骗自己,下诏京兆府论处死罪。
        故选C。
        1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领都有授予官职之意”错误。领是兼任的意思,不是授予官职。
        故选B。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当朝廷政事出现状况时,皇帝召宰相来商议”错误,原文“而政有状,召宰相语”的意思是“而且从政有成绩,召宰相来说起此事”。
        故选C。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一句话的得分点为:“见”,被;“禽”,通“擒”,捉住、捕捉;“攘”,铲除、清除;“贼之攘”,宾语前置,“之”为提宾标志。
        第二句话的得分点为:“遽”,立即;“委”,交付、委托;“有司”,有关部门的官吏。
        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
        原文写到“此特京兆尹职耳”,意思是这只是京兆尹的职责,所以柳浑认为挑选京畿属邑的县令只是京兆尹的职责。
        原文写到“陛下当择臣辈以辅圣德”意思是陛下应当选择大臣来辅佐圣德,所以柳浑认为皇帝的职责是选择大臣来辅佐圣德。
        原文写到“臣当选京兆尹承大化,尹当求令长亲细事。代尹择令,非陛下所宜”,意思是大臣应当选择京兆尹接受广泛深入的教化,京兆尹应当选拔县令亲自处理小事。代替京兆尹选择县令,这不是陛下所应当做的。所以柳浑认为皇帝代替京兆尹挑选这些县令是不适宜的。
         
        参考译文:
         
        柳浑,字夷旷,又字惟深,本名叫“载”,南朝萧粱仆射柳惔的六世孙,后入了襄州籍。天宝初年,他考中进士,调为单父县尉,多次升迁后担任衢州司马。然后弃官隐居在武宁山中。下诏拜为监察御史,御史台同僚用仪法规矩来约束他,但是柳浑放旷豁达不乐意受此拘束,于是请求到外地任职。宰相爱惜他的才能,留他在朝廷当左补阙。崔祐甫担任宰相的时候,推荐他担任谏议大夫、浙江东西黜陟使。进入朝廷做尚书右丞。朱泚起兵叛乱,柳浑躲藏在终南山中。贼人早就知道柳浑的名声,用丞相的职位来招用他,逮捕了他的儿子严刑拷打,多方搜索他的住处。柳浑穿着破烂衣服步行到皇帝避难的奉天城,改授为右散骑常侍。平定朱泚叛乱后,柳浑上奏说:“臣的名字从前被贼人玷污,并且‘载’字从文字上讲从戈,与停息战事不相宜。”因此改名为现在的名字。
        贞元元年,升为兵部侍郎,封宜城县伯。李希烈占据淮、蔡州,关播任用李元平守卫汝州,柳浑说:“这就像那给人看的是玉却卖石头的人一样,前去必然被活捉,怎能铲除叛贼?”随后李元平果然被叛贼捉拿。三年,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仍然归属门下省。皇帝曾经亲自选择官吏治理京畿属邑,而且他们从政有成绩,召宰相来说起此事,大家都祝贺皇帝知人善任,只有柳浑不道贺,说:“这只是京兆尹的职责,陛下应当选择大臣来辅佐圣德,大臣应当选择京兆尹接受广泛深入的教化,京兆尹应当选拔县令亲自处理小事。代替京兆尹选择县令,这不是陛下所应当做的。”皇帝听了,赞成他这意见。玉工为皇帝做玉带,因失误摔坏了一个带扣,玉工不敢上报,私下购买其它玉补上。呈献时,皇帝发现玉不一样,指责玉工,玉工认罪。皇帝怒恨玉工欺骗自己,下诏京兆府论处死罪,柳浑说:“陛下立即杀了他也就罢了,如果委托有关部门的官吏,必须详细地审判定罪才可以。在法律上,失误损伤乘舆器服,论罪应当处以杖刑,请求按照法律论罪。”因此玉工没有被判处死刑。
        宰相张延赏仗恃权力,嫉恨柳浑坚守正义,派亲信对柳浑说:“您是德高望重的老臣,只要在朝中谨慎说话,那么高位就可以长久。”柳浑说:“为我向张丞相道歉,我的头可以砍掉,但舌头不能受限制。”最终他被排挤,以右散骑常侍的身份,免除了职务。柳浑头脑敏捷喜欢辩论,和人交往,开阔大度。生性节约俭朴,不置家产。罢免后几天,购买酒召故人出游,纵酒狂放极乐才回家,旷达得似乎没有被罢黜一样。当时,李勉、卢翰都以旧宰相的身份闭门享受朝请待遇,叹息道:“我们与柳宜城相比,真是拘泥于世俗的人啊!”(柳浑)贞元五年去世,终年七十五岁,谥号为贞。



        相关文言文练习
        《新唐书·张孝忠传》《新唐书·王求礼传》(二)
        《新唐书·李绅传》(二)《新唐书·杜甫传》(三)
        《新唐书·魏征传》(三)《新唐书·孔戣传》(二)
        《新唐书·李袭誉传》《新唐书·王重荣传》
        《新唐书·李渤传》《新唐书·张弘靖传》
        《新唐书·韩休传》(二)《新唐书·高俭传》
        《新唐书·韩愈传》(三)《新唐书·张文瓘传》(二)
        《新唐书·卢坦传》《新唐书·宗楚客传》
        《新唐书·李光弼传》(二)《新唐书·萧颖士传》(二)
        《新唐书·萧颖士传》《新唐书·陆贽传》
        《新唐书·李贺传》《旧唐书·李贺传》《李贺小传》《新唐书·裴行俭传》(二)
        《新唐书·宋璟传》《新唐书·张志和传》
        《新唐书·杜甫传》《新唐书·李白传》《新唐书·路隋传》(二)
        《新唐书·杜悰传》《新唐书·高元裕传》
        《新唐书·戴胄传》《新唐书·杨玚传》
        《新唐书·萧嵩传》《新唐书·李靖传》(二)
        《新唐书·严郢传》《新唐书·袁高传》
        《新唐书·裴度传》(二)《新唐书·魏征传》(二)
        《新唐书·郭子仪传》《旧唐书·郭子仪传》对比《新唐书·张九龄传》(二)
        《新唐书·卢怀慎传》《新唐书·路岩传》
        《新唐书·苏瑰传》《新唐书·长孙无忌传》(二)
        《新唐书·徐敬业传》《新唐书·李嗣业传》
        《新唐书·李石传》《新唐书·丘和传》
        《新唐书·杜甫传》(二)《新唐书·房琯传》
        《新唐书·李敬业传》《新唐书·许孟容传》(二)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